<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妥妥的過不了一審,不用謝,請叫我紅領巾: 第一,盡量把標書寫得簡單 如果你只是簡單地認識“簡單”是指字數少,那么你就太小看一審就被槍斃的深邃思想了。我們所謂的簡單,就是從形式到內容都簡單,簡單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形式簡單比較容易,算上參考文獻、封底、封面、目錄,總共不要超過5頁就行了。內容的簡單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標書的科學問題的解答首先需要建立一個關鍵的科學假設,這種假設如果只是停留在指標檢測、臨床觀察、模型建立、表型現象等淺層的認識......閱讀全文

    北京生科院最新《自然》文章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研究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系,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了第一個細菌效應蛋白和植物中對應的抗性蛋白的復合物AvrPto-Pto的晶體結構,基于該結構和相關實驗結果,提出了AvrPto通過解除Pto對防御響應的抑制引發疾病抗性的機制。這

    2020國自然已啟動了哪些項目?這篇文章齊了!

      目前國自然基金已經進入最終的沖刺階段,為了方便大家充分了解各項目情況,現將已啟動項目情況做了匯總,數據均來源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僅供讀者參考。 2020

    《自然》文章:科學出版如何阻止剽竊

      1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科學出版:如何阻止剽竊》的文章,十位專家就如何消滅剽竊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文章說,抄襲很容易被軟件檢測出來,但這仍然是一個問題。剽竊檢測軟件eTBLAST的發明者Harold Garner表示,發現并撤銷涉嫌剽竊的論文可能需要數年。因此,我們需要建

    馬麗《自然》文章發現miRNA的原罪

    來自麻省9月26日的消息,麻省理工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發現microRNA能引

    《自然》文章:數據隱形傳輸,量子太空競賽

      三年前,潘建偉將星際旅行帶到了中國長城。從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長城附近實驗點,他和他的團隊——來自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將激光瞄準16公里之外的屋頂上的探測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將信息“瞬移”過去。這刷新了當時量子隱形傳態的世界紀錄,這是朝著實現團隊的終極目標——將

    《自然》文章:漫長等待威脅諾獎地位

      諾貝爾獎候選人常常需要等待20多年才能得到這個科學上的最高榮譽。近日,《自然》雜志刊登了芬蘭阿爾托大學Santo Fortunato及其同事撰寫的文章,研究人員表示這磨人的等待過程將會越來越常見,甚至會發展到原本有機會得獎的候選人活不到頒獎典禮那天。   在 1940年以前,諾貝爾物理學獎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界,一時之間,將人們的目光都吸引到這個科研界的新寵

    過完年,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

    ???????? 大過年了,可千萬別忘了還有國自然呢!這基本上就是時下最惡毒的拜年方式了。  “國自然”的全稱自然不是“國家自然保護區”,而是“國家自然不會痛痛快快出錢給你搞科學基金”。要中國自然自然不容易,但如果要讓自己的國自然在一審就被槍斃,那基本上還是比較容易的。  只要做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

    《自然》撤銷一篇血液干細胞文章

      10月13日,《自然》雜志因為數據問題而撤銷一篇有關血液干細胞的文章。  這篇由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Amy Wagers和合作者完成的文章認為,成體血液干細胞中年齡相關性缺陷可受環境影響,甚至發生逆轉。而根據ISI Web of Science的數據顯示,此文今年已被13篇文章

    《自然》文章:誤用試劑和儀器會毀了實驗

      先進的技術為實驗帶來了便利,但也引起了不少問題,來自英國劍橋研究院李嘉誠中心,美國范德堡大學的兩位科研人員就分別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發表各自的親身經歷——一個實驗室由于買了的試劑中推薦的陰性對照不合適,之前十二個月的努力白費了;另外一個實驗室誤用了商業化自動成像分析系統,得到了完全相

    《自然》文章為中國碳排放承諾提供策略

      中國已承諾,碳排放量將會在2030年達到峰值,即在2030年之后碳排放不再增加。16日的英國《自然》雜志評論板塊中一篇文章稱,若沒有重大的政策變化,2030年達成這一目標將頗具挑戰性。該評論文章提供了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策略。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2013年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

    《自然》文章:中國科研重“量”更需重“質”

      7月21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的文章,分析了中國的科研質量現狀并提出看法。  文章引用英國皇家學會于前不久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的數據并指出,雖然中國在國際科學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已躍居全球第二,文章引用比例也從1999年的幾乎為零到2008年的4%,但與美國的

    2018國自然標書撰寫全攻略

      今天已經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個月就提交了!為何說是只剩1個月呢?請大家仔細看看:  首先,我們來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開始,3月20日16時截止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一)

    1. eccDNA為什么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2019年11月,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和《Cell》相繼發表了關于染色體外環狀DNA(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eccDNA)的重要研究,徹底顛覆了人們對癌基因的傳統認知,同時也迅速引爆了整個生物醫學

    重磅: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時間公布!

      1月10日,基金委官網發布了《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公布了2023年國自然項目申請接收時間等相關事宜。關于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結題等有關事項的通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2022年國自然指南擬發布時間公布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機關服務中心印發了關于《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征訂的通知。在該通知明確,《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預計于2022年1月中旬正式出版,屆時將以電子和紙質兩種形式同步刊出。  與以往征訂有區別的是,22年的紙質版《項目指南》擬分為上下兩冊(套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三)

    小編在這兒也給大家整理了eccDNA表達譜的研究思路,如下圖。?(2)生物標志物eccDNA優于線性DNA的生物穩定性以及獨特的分子結構特征,為迅速發展的無創活檢道路增添了新的方向,如果有較多的臨床樣本,它非常適合做生物標志物的研究。下面這篇文章是eccDNA在液體活檢方面探索的先驅文章,小編帶大家

    國自然研究熱點——eccDNA的前世今生(二)

    (3)?形成特征早期的研究發現eccDNA是基因擴增的產物,是基因組不穩定性的一種表現形式。腫瘤基因擴增往往以兩種方式,一種是在染色體上進行基因的擴增,另一種則是形成eccDNA。目前關于腫瘤中eccDNA的形成機制還沒有定論。早期的研究認為短重復序列是介導eccDNA形成的因素,主要通過基因重組機

    國自然放榜后,這些評審意見怎么讀?

      每年都有超過80%的人申請國自然失利,放榜后也是哀嘆聲遠大于歡呼聲。看完評審意見后,中了的人一聲歡呼就跑去游山玩水了,沒中的人則反復把評審意見翻了個底朝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每個字眼筆畫里找答案——為什么沒中?沒中的原因到底在哪?  沒中的朋友們不要氣餒,不要挫敗,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看看評審意

    國自然進入函評階段!評審專家解析!

      一年一度的國自然函評已拉開帷幕。  按照往年的情況,多數學部的杰青、優青等項目已經開始函評,甚至有的學科函評已結束。一般人才類項目函評會在5月下旬之前全部結束。  關于函評的過程和函評專家的情況,學者都非常關心,本文省略了形式審查之前的部分,重點關注函評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國自然評審流程)  

    《自然免疫學綜述》發表我學者文章

      12月29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免疫學綜述》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的綜述性評論文章《模式識別受體信號傳導調控與健康及疾病》。該文從自身調控和交叉調控的角度,分別總結出5種天然免疫應答的調控模式,并前瞻性地指出未來研究方向。  這是我國學者首次應邀為《自然免疫學綜述》撰寫綜述

    《自然》兩篇文章介紹生物新方法

    生物學研究方法日新月異,在8月2日的《Nature》雜志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兩個研究小組介紹了兩種新穎的技術,為生物學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原文檢索:Nature 448, 553-560 (2 August 2007) | doi:10.1038/nature06008; Rece

    《自然》文章呼吁防止全球土壤侵蝕與退化

       ????? 大多數土壤都屬于私人所有,因此很難實施具有約束力的國際保護協議。圖片來源:Luca Montanarella  80年前,也就是1935年,土壤首次被官方正式認可為一種有限的國家資源,應該得到負責任的管理。1933年,惡名昭彰的“灰碗”塵暴干旱導致災難性土壤侵蝕發生之后,美國政府通

    《自然》封面文章:科學家剖析土星大白斑

      土星上的大白斑。(圖片提供:NASA/JPL-Caltech/SSI)  ?  去年年底,土星的北半球突然出現了一個小而明亮的斑點,并且在短短幾周的時間里發展到接近地球直徑的規模,而這其實是一場仍在肆虐的雷暴。  天文學家最早在去年12月初的一天觀測到這場雷暴,當時的云團據估算僅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自然》子刊《自然—氣候變化》

      據《自然》網站消息,自然出版集團(NPG)近期推出一本新的《自然》子刊——《自然—氣候變化》(Nature Climate Change),重點關注與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由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影響有關的前沿研究。   作為《自然報告—氣候變化》(Nature Reports Climate

    《自然》選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

    4.5億!頂尖高校,國自然獲批結果公布

      據武漢大學消息,為做好學校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充分宣講2022年度基金項目深化改革舉措,1月7日下午,武漢大學召開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大會,副校長李建成,各院系和科研單位相關負責人、科研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出席會議。會議形式為線上線下相結合。  會上,科學技術

    國自然申請6大誤區,別再“踩雷”了!

      又到了申請國自然的時期。  每年總有80%以上的勇士被國自然難倒,尤其是“新人”。過了的本子自然是好本子,但是沒過的本子也能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青塔學術特搜集總結了塔友們“踩過的坑”,供大家討論參考:  誤區一:預期成果寫得越高,越容易中  青基研究成果按面上方向預期,面上按重點方向預期,這都

    多所高校公布國自然立項結果,創造歷史!

      8月24日,國自然基金委正式發布《關于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根據公告,2023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面上項目20321項、重點項目75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7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2879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30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