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媒體要就柴靜的“霧霾調查”視頻采訪我,于是我上網找來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感嘆:真是經典——是 經典的煽情之作!我都要努力把持自己的靈臺清明以免被煽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看完后在紙上寫了個評論大綱,一 轉眼間該媒體再聯系我時說已經不能談這個話題,在電話里隨口說了些我那評論大綱里的要點,對方感到很可惜。然而在這個網絡時代,要發表哪里不能發表?再轉 念一想,索性設計成一道作業題,用來考考讀者吧。其一可以看看能否經得起煽情考驗保持冷靜客觀的判斷,其二可以看看能否透過現象看本 質。
在將近兩小時的視頻中,柴靜用大量數據、事實包裝著她的煽情洋溢,但對事實知道得比較全面的人會發現她在 選擇性展示片面事實方面駕輕就熟,再冷靜地想想更可以發現不少邏輯漏洞。這一帖先針對邏輯問題,以后再談以片面事實混淆真相這種伎倆(很多紀錄片都玩這種 手法,其實算屢見不鮮了)。這個視頻里最大的一個邏輯問題是:將霧霾治理不力的成因歸咎于石油企業的壟斷是對的嗎?(PS:為免誤會,先作澄清。我是反對 行政壟斷的,但是把什么問題的成因都歸咎于行政壟斷也不是科學的態度嘛。)
給點提示吧。視頻中直指中石化主導 的油品標準訂得低是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嚴重的原因之一,而為什么中石化不肯把油品標準提高呢?視頻給出的答案當然就是中石化是壟斷企業。這答案對嗎?想通 了為什么中石化不肯把油品標準提高的原因,其實就已經能回答這道作業題。因為視頻中提到的其他一系列事實,全都從不同方面驗證了這個答 案。
最早答到挨邊的是5樓的讀者,后面就很多讀者陸陸續續地都答出“價格管制”這個關鍵詞了。但是沒有讀者能跳出將思路 局限于壟斷企業的框框,結合柴靜視頻中提出的其他相關事實來將這個答案一般化。
讓我來說說我的思路。還是那句 話:思路比答案更重要!大家要好好體會我是怎么想出這個答案,并與其他相關事實聯系起來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將之一般化的整個思 路。
看到視頻里環保部門的人抱怨油品標準的制定被中石化的人把持,而中石化的人不肯提高油品標準到與歐州的高 標準一樣,柴靜進一步將矛頭指向中石化的國企壟斷地位的時候,我就開始想了:為什么中石化是壟斷企業就會不肯提高油品標準呢?是的,提高油品標準是會增加 成本,但通過加價把成本彌補回來不就行了嘛。它是壟斷企業,不是所謂的自由競爭企業那樣只能被動地接受市場的既有價格,不是應該更容易加價才對嗎?以壟斷 作為不肯提升油品質量的解釋,邏輯上完全不通嘛。要注意,這跟我在《經濟學講義》的“覓價”一講中講到有行政壟斷權的企業不愿意采用新技術時提的IP電話 的例子的情況是很不一樣的。中國電信如果采用IP電話技術會導致長途電話費的價格大跌,當然是對它不利的,它不肯采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提高油品標準導致 的是價格上升而不是價格下跌,中石化有什么必要反對呢?
后來我在回復上述“作業題”帖的后面的6樓里雷智聰同 學的評論時,把這個邏輯矛盾揭示得更深入:
雷智聰
不是應該油品標 準較高,等于建立了技術門檻,更有利中石化的壟斷地位嗎?
我
說得 對,其它因素一樣時,油品標準定得高其實是對有技術優勢的大企業有利的。任何正常行業的大企業都是巴不得把標準定得高些,好利用標準直接將小企業逐出市 場。
看看事實吧,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家要求牛奶企業增加檢驗三聚氰胺的項目,這導致奶企必須購買昂貴的檢驗儀 器,大量小奶企倒閉退出市場,只剩下像蒙牛這類規模的大企業,導致行業的壟斷性上升。大企業肯定是喜歡提高標準才對的。但為什么中石化偏偏出現這種“反 常”的行為?是什么其它因素成為關鍵的局限條件與一般行業不同?
再看下去,看到中石化的負責人反問:如果斷供 導致社會不穩定,這個責任誰來負?(大意如此)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因為中國人都知道,汽油價格是發改委根據一個數學公式制定出來的,可不是石油企業自己決 定的。提高油品標準就會提高生產成本,兩桶油當然不是傻子會要求提價,但如果談不攏提價幅度(例如那“7分”與“5毛”之爭),不肯提高標準就是必然的選 擇。乍一看“斷供”是威脅之言,但細想那只是陳述事實而已——平心而論,那個視頻里我看就那個中石化的負責人說話最實誠,固然沒有煽情,官腔也就打了一句 (面對柴靜問為什么不放開油品市場的競爭時),不帶偏見地聽會發現他都只是在陳述事實而已。試想吧,價格管制之下一邊要油企提高油品質量增加成本,一邊又 不準它漲價漲得足以彌補成本,就算不是壟斷企業,任何生產者都不可能接受長期虧本經營,當然之選就是不再供應。這不是繞過價格管制,能繞過就會繼續供應 了,恰恰是繞不過才要斷供的,作為生產者這是最后的選擇了。
把這個想到的答案一推廣做一般化,用視頻中的其他 相關事例一驗證,全部吻合得絲絲入扣!例如視頻說造成霧霾的另一個原因是煤,煤企數量眾多,競爭比較充分,照樣因為使用質量很差的褐煤而導致嚴重的污染。 為什么?因為煤主要用于發電,北方還多了個供暖,而無論是電費還是供暖費全都是受到政府的價格管制的!誰不曉得使用優質煤污染少呢?但價格也貴啊。如果產 出端的收入不能提高到可以負擔昂貴的成本,當然只好在投入端使用價廉質低的褐煤了。
繼續再來一個驗證。視頻中 說北京空氣質量最差的時分竟然是凌晨,這一開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凌晨這個時候街上不都沒啥車在跑嗎?怎么還會有嚴重的污染?然后鏡頭一晃,移到一輛大貨 車身上。原來凌晨這個時候進京的路上跑著很多拉貨進城的大貨車呢。白天時分為了防止擁堵,這些車速緩慢的大家伙是禁止進城的。然后是抓到一輛冒充國4標準 的大貨車,最終卻沒有罰款。為什么不罰款呢?執法人員可沒說因為他沒罰款權,而是說“那車是走綠色通道的,就是運蛋、奶等食物進京的”(大意如此)。當當 當,又命中了!我早就聽說北京的基本生活用品的物價并不高,甚至比一些二三線城市都要便宜,但這明顯是違背經濟規律的。古人都會說“長安米貴,居大不 易”,像北京這種人口密度很高、又沒有自己的生產而各種物資都要從外面運進來的消費型大都市,物價應該是比較高才是正常的。現在卻那么便宜,這里頭肯定又 是存在著價格管制。但供應方不可能真的做虧本買賣啊,那就想盡各種辦法省錢唄:綠色通道本身就是政府人為地免收了很多費用,使用不達標的交通工具也降了成 本,就是給抓到了執法人員也不敢罰款,否則影響了這些基本生活用品的供應,套用中石化那負責人的話來說就是“如果斷供導致北京市面不穩定,這個責任誰來 負?”顯然,這類事情里也談不上跟壟斷有啥關系,還不是照樣寧用低質車不用高質車嘛(這里的“質”是指環保方面的質 量)。
這個問題搞清楚了之后,真相就開始浮現出來了。壟斷根本不是造成各行各業(從石油到煤炭到汽車)的生產 者不肯選擇提供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是高質量的產品的真正原因,價格管制導致無法在產出端加價彌補投入端的成本較高,才是生產者舍高取低的關鍵。然而,這還不 是最終極的答案。因為,我們要進一步問:為什么政府要搞價格管制?答案很明顯,是民眾不愿意付高價啊!政府這些價格管制不都是迫于民意的壓力而搞出來的 嘛。
石油的問題比較復雜姑且擱置不談,先說煤吧。為什么中國使用質量那么差的煤,還不洗煤呢?用優質煤,或者 把煤洗干凈了再用,當然是有減少空氣污染的收益,但成本也增加了呀。石油也有類似情況:視頻里提到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含硫量大,燒起來對空氣的污染也比 較嚴重。那為什么不買沙特的呢?沙特的石油可是含硫量很低的高質量石油,相當于優質煤,價格當然就貴了。伊朗的含硫油就相當于褐煤要洗煤那樣,要額外多花 脫硫的成本。關鍵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生產過程的成本增加,最終都是要落到消費者身上來負擔的。電費加價,你愿意嗎?供暖費加價,你又愿意嗎?啥? 你說政府補貼?你以為政府補貼就真的是政府出錢不是你在出錢?那我問你:政府的錢從哪來?還不就是從基本上同時也是納稅人的各位消費者身上來的嘛。只不過 是繞個彎子先以征稅的名義交給政府,再以補貼的名義交給電力企業、供暖企業,還不如消費者直接付錢給電力企業、供暖企業可以節省了繞彎子帶來的交易費用上 升呢。
再說汽車的排放標準,為什么全行造假?視頻里引用造假車企的老板的話說,是因為外面有需求啊,所以就賣 了。他不造假別人造假,他的車會賣不出去。而如果政府嚴管,他就不會造假。乍一聽好像確實是政府監管不力的錯。但試想一下如果政府真的嚴管了,汽車的排放 標準都真的達標了,成本上升通過運輸費用上升傳導到運輸物品的價格上去,所有從外面運進來的東西都漲價了,你愿意 嗎?
石油的問題最復雜,放到最后這里說。石油因為牽涉到國企壟斷,其價格高低不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就會很 惹人引議。前面說油企如果提高油品標準,成本也上升,汽油價格不能漲得足夠彌補成本的話油企當然不肯提高油品標準,肯定有人會說是壟斷導致低效才成本那么 高的,如果放開競爭,競爭壓力帶來的成本的下降是足夠彌補油品標準提高帶來的成本上升的,證據就是美國的汽油與中國相比質量又好又便宜。正好上述的“作業 題”帖后面的38樓里有讀者提供了一個天涯帖子的數據(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 1405347-1.shtml)很能說明問題。從那個帖子的內容就知道,美國的石油公司多么龐大,再加上美國的國家實力地背后支撐,在國際市場上的的議 價權是中國能比的嗎?歐洲的油價就比美國高得多。但撇開這些關于壟斷的錯綜復雜的爭辯不論,一個客觀的結論是:只要汽油的價格上升,使用就會減少,即使油 品質量沒有提升,都能帶來減少污染性排放的效果。所以,如果真的只是為了環保(而不是挾帶著要弄掉油企的壟斷權的“別有用心”),加價可也,干嘛要管那個 價格是不是壟斷導致的高價呢?說到底,民眾其實就是不想為環保支付高價。他們又要馬兒好——環境優質——,又要馬兒不吃草——所有牽涉污染性生產過程的物 品的價格不要為了環境改善而價格上升。但這是違反經濟規律的,所以是不可能的。
視頻里頻頻出現環保部門的人的 抱怨,說治理霧霾需要的是“管理,管理,還是管理”,言下之意是他們需要有管理的“真權力”。他們覺得自己治理污染的努力屢屢受阻——是受油企這些壟斷國 企、追求政績的地方政府等利益相關主體的阻撓。其實,真正阻撓他們的,是……民眾!——是實際上根本不想真的為環保支付高價的民眾。只不過直接與環保部門 的人打交道的是油企、地方政府等主體,他們直接的感覺是阻力來自于這些主體,但這些主體只是把民眾的真正意愿傳遞給他們而已。想想吧,如果環保部門真的掌 握了非常強的權力,強得足夠重罰、直至關閉污染空氣的企業,由此而增加的成本最終是要通過提價傳遞到消費者那里去負擔的——就算部分成本是企業自己消化 了,企業的利潤減少,擠壓的是企業之內的人員的收入,他們不也是消費者的一員嗎?收入下降跟物價上升在邏輯上不就是同一回事嘛。即使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堅 持價格管制,不允許企業提價,承受能力差的企業就會倒閉,承受能力強的企業也會減少生產以降低成本,結果都是導致市場上的供應減少,加劇了供不應求,最終 還是要用加價來平衡供求。
柴靜在視頻開頭煽情地說,只要女兒健康就好。真的嗎?那其實不難馬上就實現啊。放棄 在北京的事業,和女兒搬到西藏去!空氣還很干凈的地方在中國還是不缺的,只是人們真的愿意不惜一切代價地獲取干凈空氣嗎?不要誤會了,我不是在主張以這種 逃避的方式去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而是以此作為一個將人們真正的意愿呈現出來的試驗,這在經濟學上稱為“顯示性偏好”——你說你喜歡這東西,我怎么知道你 沒有騙我,甚至是在自欺欺人呢?我就設計一個試驗來讓你真正的(而不是聲稱的)意愿通過看得見的行為呈現出來,而不是直接相信你說的話。無獨有偶,就在前 些天我才看了一條新聞,說很多外國人現在也因為空氣質量而紛紛離開北京,但他們之中很少有高管,幾乎都是較低層的人員。顯然,是因為高管的收入高,意味著 離開北京的機會成本高,就寧愿忍受污染嚴重的空氣。他們是自愿這樣選擇的,反映出他們認為在北京工作比在他們本國的發達國家工作而高出的收入比干凈空氣更 重要。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也是這樣的,他們大可以選擇回自己家鄉,大部分人的家鄉的空氣應該比北京要好。但他們還是自愿地選擇留在北京,反映出他們認為在 北京工作比在他們的家鄉工作而高出的收入比干凈一些的空氣更重要。那么,即使加強環保執法不會因各種生產活動減少而導致經濟下行,北京人的收入保持不變沒 有下降,但凡是有污染性生產過程的物品的價格都上升了,邏輯上這跟物價不變、但收入下降不就是一樣的嗎?如果人們現在已經表現出不愿意選擇離開北京、以收 入下降來換取能呼吸更干凈的空氣,怎么能肯定他們真的愿意選擇加強環保執法、以物價上升來換取能呼吸更干凈的空氣 呢?
柴靜的煽情,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客觀上給觀眾帶來了一個致命的錯覺:他們以為呼吸更干凈的空氣自己只需 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價,都是那些該死的壟斷油企、黑心企業之類的家伙才利益受損極大而阻撓環保部門的人執法,自己只要做些諸如少開點車、打打舉報電話的事 ——我不是說這些完全沒用,但既然代價是如此微不足道,效果也必然是微不足道的。因為收益與成本是對等的,這是經濟規律!先不論買了輛車卻大部分時間放在 車庫里不用是不是另一個方面的浪費資源、從而也是增加了環境污染,好好想一下吧:少開幾天車所帶來的減排能比得上換用高標準的油品而不減少開車嗎?前者的 代價輕微,所以效果也是輕微的;后者的代價是要付高價買汽油,代價高得多,所以效果當然是顯著得多。打一個舉報電話讓一個小食店裝上油煙過濾器,它單家店 子的成本上升,當然不敢用提價來彌補這個成本的上升,你的代價輕微,但對改善整個環境質量的影響也極為輕微。如果全民監督人人打舉報電話讓所有小食店裝上 油煙過濾器,所有店子的成本上升,這類餐飲的價格必然要用提漲來彌補這些成本,代價就不是輕微的了,但只有這樣才能顯著地改善整體環境的質 量。
注意:我沒有說為了經濟利益而反對重拳出擊治理污染,我不談應該不應該,我談的是從目前掌握的信息——很 多人不肯離開污染嚴重的北京,還有更多人為了獲得留京指標而用盡辦法——來推斷,事情真的發生時其實人們會如何選擇。我是提醒被煽情煽得頭腦發熱、一片迷 糊的人們:治理污染的代價你真的弄清楚了嗎?你真的愿意承擔嗎?如果是,那為什么你沒有選擇離開那些空氣很差的大城市或工業城市?如果是,那么你就是同意 放開汽油、電力、供暖、基本生活用品的物價管制,愿意接受大量物品價格上漲(因為幾乎所有物品都需要運輸,即使生產本身沒有污染空氣,運輸過程都會污染了 空氣)啦?撫心自問你真的能接受?不要巧言令色試圖爭辯價格不會上升來掩飾你其實就是不想承擔治理污染中真正是大頭的那部分代 價。
柴靜的視頻里講了一個美國嚴格治理汽車尾氣的例子,那墨西哥司機開的車其實尾氣測試沒問題,只是沒有給車 子裝上一個類似口罩的儀器,就已經被罰了1000美元。而柴靜估計那司機一個月的凈收入只有4000美元左右,還問了他有6個孩子要供養。看這段視頻的時 候我就想,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媒體報導的側重點會完全不同,民眾的輿論也會截然相反:一個用4000元/月養著6個孩子的窮人司機,在路上被交警 攔下,尾氣測試都沒問題,只是沒給車子裝上一個類似口罩的儀器,就一下子被開了一張1000元的罰單!尾氣都沒問題,還要裝什么口罩儀器?敢情你中國政府 是打著環保的旗號變相收費斂財而已吧?!
最后再來一個例子。以上的例子牽涉到的都是個人選擇,下面舉一個集體 選擇的例子。柴靜的視頻中講了一個以污染性工業為支柱產業的城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它應該是在河北,位于北京的南邊,因此南風一吹,那些污染企業排放的污 染物就飄到北京,是造成北京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夠取締那些污染企業,就能減輕北京的霧霾,那為什么不這樣做呢?那里環保部門的人說,這個污染性很 強的產業的產值占該市GDP的比例很重,已經到了無法取締的地步。柴靜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地方政府被經濟利益劫持而阻止環保部門的人去查處那些污染企業。 然而,我就借用這個例子來說明原則上完全有辦法在不觸動該市的地方政府的經濟利益的前提下取締那污染性產業。
讓我來先說一個珠三角的真實例子,再由此引出解決方案。廣州位于珠江下游,為了確保它的飲用水安全,需要位于珠江上游的城市在沿江十公里范圍內不搞任何工 業生產。為此,廣州政府與這些上游城市的政府坐下來談判,以廣州出錢補償那些上游城市的方式來說服它們接受在沿江十公里范圍內不發展工業、即使原來就建了 的一些工業也全部拆遷。然后廣州政府一轉頭召開水費加價的聽證會,向廣州市民解釋:上游城市為我們的水源安全作出了巨大犧牲,但我們不可能要求人家一直犧 牲,必須給他們補償,所以需要通過水費加價來籌集補償資金。就這樣,水費加了,每年補償給上游城市的資金有了來源,上游城市安心于收錢,不在沿江十公里范 圍內發展工業,有效地保護了珠江水源的清潔。
學過經濟學中的科斯定理的人能馬上看出來,這是科斯定理在真實世 界中活生生的應用啊!河北的城市經濟落后,因此愿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污染性工業、爭取收入,近在旁邊的北京不愿意,卻在客觀的自然條件上無可避免地 受到影響,怎么辦?那就出錢把污染權買過來吧!只要補償給河北城市的錢與那些污染企業所創造的產值給當地經濟帶來的利益相當,那個地方政府怎么會拒絕?坐 著不搞工業都能收錢,何樂而不為?更不要說空氣變干凈了對它們來說也是額外的一筆非貨幣收入。補償的金額也不難大致準確地計算出來,因為那些污染企業的產 值、納稅都有統計在案。難的其實是怎么讓北京人愿意付這筆錢。廣州通過水費加價來收,肯定有人怨聲載道,但最終還是收了。獲取干凈水源的費用可以打進水費 里收取,獲取干凈空氣的費用卻如何收取呢?這就是困難所在。要在一個既有的費用上加價已經不容易,要新增一個原來沒有的費用就更難了。但如果北京人不肯付 這個錢的話,還怎么能說他們真的愿意為治理霧霾付出代價呢?
所以,問題的核心不是什么地方政府被經濟利益綁 架,而是環保的高昂成本誰來負擔?地方政府不肯承擔就罵它被利益綁架,按此邏輯北京人不肯承擔也可以說是他們被自己的利益綁架了啊。但任何好東西的獲得都 要付相應的成本,“天下沒有免費午餐”,而且越大的好事一定成本越高。還是那句話:北京人,治理污染的代價你們真的弄清楚了嗎?你們真的愿意承擔嗎?如果 是,那就趕緊促請北京政府代表你們去跟那河北城市的政府談判說服它們取締污染工業的補償金額,并在談判結果出來后踴躍地交錢吧。坐在電腦面前做鍵盤俠跟著 煽情的柴靜痛罵地方政府與那些污染企業無良只能得到道德上的快感,可沒法真正實現你們想要清潔空氣的愿望。
預告:在下一篇,我將會戳破人們以為發達國家真的成功治理了環境污染問題的“天真幻覺”,不過這只是順帶做的, 因為下一篇的主要內容是指出柴靜在這個視頻里以片面事實混淆真相的一些典型例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環境污染的方向性建議——是真的解決,而不是那些發 達國家的“偽解決”,就是在此處我會順帶戳破發達國家成功治理環境污染問題的神話。
記者6日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的《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中提出,將聚焦創新協同、產業協作,圍繞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京津冀營商環境優......
記者近日從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總體工作籌備會上獲悉,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擬定于7月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大會探索建立“主會期活動+年度全球常態化活動”的辦會機制,打造“1+6+3+N”活......
近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重大成果專場發布會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活動上,順義區首只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發布,首期規模2.5億元。作為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的重大成果專......
以更大力度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擦亮“北京服務”品牌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的意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指導性、框架性文件,標......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征集2024年首批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項目的通知各相關單位: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的實施方案》(京發改規〔2024〕4號,以下簡稱實施方......
“展現速度與力量的時候到了!”“堅持住,已經開始冒煙了!”“我挖到了一粒紫水晶!”4月27日,來自北京市房山區石樓中心小學的20名學生,以科學小記者的身份來到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鉆“北京人”洞穴,......
京政辦發〔2024〕10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2024年北京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24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京政發〔2024〕13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
北京市統計局網站4月28日發布2024年一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情況: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076.4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利潤總額446.1億元,同比增長27.0%......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2024年度第一批擬入庫專家名單公示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項目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京科資發〔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