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代表今天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將于2016年前后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后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如果任務圓滿完成,我國將能獨立掌握完整的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張柏楠介紹,推進劑補加技術是完成空間站建設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技術。“目前我們已掌握的交會對接技術只是空間站關鍵技術之一,能實現向空間站送人運貨。”他說,“但空間站要在軌長期運行十多年,除了物資,還必須有推進劑補給,這不像運人運貨那么簡單。”
張柏楠說,目前國際上只有俄羅斯完全掌握了空間站補加技術,國際空間站這部分功能主要由俄羅斯完成。美國雖然開展了相關實驗,但沒有建成實用性系統。歐空局、日本也有飛船能實現推進劑補加,但不能說完全掌握。
“這項技術的掌握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可用于延長衛星等飛行器的壽命,非常有意義。”他說。
他同時介紹,該項任務還將致力于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隨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推進,航天員的飛行時間越來越長,從楊利偉飛行一天,到神舟十號乘組飛行十多天,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后續任務飛行時間還會更長。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我國也一直在開展研究,但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此外,任務中還將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和大量空間實驗。
按照計劃,我國將于2018年前后發射試驗性核心艙。張柏楠表示,這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重要起點。他說,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核心部分,具備提供能源、變軌、姿態控制等能力,能支持空間站的基本運行。其入軌飛行后,才能發射其他艙段與之對接。
據悉,我國將在2022年前后研制并發射基本模塊為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站長期載人飛行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先進的空間技術平臺。目前各項研制建設工作正按預訂計劃穩步推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貨運飛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等主要飛行產品,已進入研制生產的關鍵階段;航天員和有關地面設備設施進入飛行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也將全面轉入飛行產品的研制試驗階段。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執行第一次出艙活動。自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70天,先后完成了與神舟十......
當地時間1月24日,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經理鮑里索夫表示,俄羅斯計劃于2027年建立自己的空間站,今年4月12日將展示空間站的最終外觀。......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目前已經在軌工作滿一個月,這一個月里,他們完成了物資整理、科學實驗等各項工作。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飛天夢,更承載著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強國之夢。......
北京時間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隨艙下行的載人空間站第三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在著陸場交付空間應用系統,并于5日凌晨返回北京,順利運抵中......
央視網消息: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2022年6月5日,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正式進駐中國空間站。在軌工作6個月期間,空間站經歷了9種組合體構型,實施了5次交會......
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30日7時33分,翹首以盼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進入中國空間站。至此,我國首次實現中......
在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從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完成各項準備后,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翹盼已久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
11月28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表示,從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這次神舟十五號任務,19個月......
11月28日上午,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啟明介紹了此次任務的相關情況,并對公眾關切給予回應。神十五乘組將重......
目前,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在進行中,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也即將奔赴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太空會師”。屆時,我國航天員在軌人數將首次達到6人。為了實現“太空夢”,他們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