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自3月15日起,受不利擴散氣象條件和浮塵天氣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3月15日有25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3月16日有20個城市出現重度及以上污染,3月17日西北地區浮塵污染范圍有所減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中部地區灰霾污染仍未消除。
據監測,3月15日,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6個城市出現嚴重污染,19個城市出現重度污染,污染范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部地區和西北部分地區。
3月16日,污染過程持續,有7個城市出現嚴重污染,13個城市出現重度污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5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保定市為嚴重污染,廊坊、北京、唐山、石家莊、邢臺和天津6個城市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區域內保定市污染最重,PM2.5日均濃度為263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為21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屬重度污染。
中部地區的焦作市為嚴重污染,PM2.5日均濃度為259微克/立方米。洛陽、三門峽、新鄉、鄭州、襄陽和荊門6個城市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為PM2.5。
西北地區的和田、喀什、阿圖什、阿克蘇和張掖5個城市(地區)受沙塵天氣影響,空氣質量為嚴重污染,武威市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為PM10。其中,和田地區污染最重,PM10日均濃度為1349微克/立方米。
截至3月17日12時,全國仍有22個城市空氣質量維持在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其中和田、喀什、武威、邢臺和石家莊5個城市(地區)為嚴重污染,邯鄲、廊坊、阿圖什、庫爾勒和阿克蘇等17個城市(地區)為重度污染。北京市PM2.5小時濃度為11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屬中度污染。
3月18日,大氣擴散條件不利,京津冀北部地區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中南部地區以中度至重度污染為主,局部地區可能出現嚴重污染。3月19日,大氣擴散條件略有好轉,京津冀北部地區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中南部地區以輕度至中度污染為主。
建議空氣重污染地區,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腦血管、呼吸道疾病等易感人群留在室內,停止戶外運動;一般人群減少戶外運動和室外作業時間。同時,建議公眾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小汽車上路行駛。
環境保護部已要求相關省(市)根據預報情況,密切關注污染形勢,提前做好空氣重污染應對準備工作,必要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減排限行措施,盡最大可能減輕空氣重污染的危害和影響。
東京電力公司再被曝丑聞。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在外界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用難以檢測出放射性物質的儀器檢測核污染水,從而宣傳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東電用特殊儀器檢測污染水應付視察近日,日本當地......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在大規模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河北省張家口國際首套100MW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示范系統蓄熱裝置通過具有CNAS資質的第三方測試。測試結果為蓄熱量達3......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中國科學院于2019年12月9日與陜西省政府簽署《共創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推進榆林“一區三基地”建設,即積極創建榆林國家級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以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為核......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畢竟此前......
眾所周知,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通過用藥等常規治療能夠較好地控制病情,所以這是我們注重推進心血管慢病治理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心血管疾病也很容易轉化為“急病”。以急性心肌梗死等為代表的心血管......
7月24日14時22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熾焰飛騰,聲震長空,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托舉空間站“問天”實驗艙一飛沖天,作為中國空間站的首個實驗艙,隨著“問天”實驗艙的“就位”,將為航天員開展太空實驗......
利用直接空氣捕獲技術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會耗費大量能源和土地,而且成本高昂。為設計一種使用更少能源和土地的直接空氣捕獲過程,一個多學科團隊在20日發表于《焦耳》雜志上的一篇同行評議文章中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