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現場
12月6日, 第六屆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報告會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舉行。雙方實驗室主任韓艷春和楊柏分別在會議上致辭并主持了會議。
兩實驗室新招聘的“千人計劃”王植源研究員和張曉安教授、青年學術骨干胡中漢教授、孫昭艷副研究員、李楓紅副教授、林園副研究員等分別圍繞有機光子材料與應用、納米分子工程材料及產品的應用研發、復雜體系的理論與模擬、高分子硬球膠體體系的相轉變模擬、有機電子器件中點擊功函數的修飾、生物納米粒子在受限空間下自組裝行為的研究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報告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新進展和新成果。
王植源研究員圍繞有機光子材料與應用,結合光子學所涉及的領域及關鍵光子材料、技術和器件,重點介紹有機功能材料的設計、性能和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另外還介紹了近紅外強吸收和強發光化合物以及在近紅外光通訊波段使用的非線性光學聚合物及其作為吸熱材料、生物/化學傳感材料和電光材料分別在能源、醫學和光通訊領域的極大的應用前景。吉林大學張曉安教授圍繞納米分子工程材料及產品的應用研發,重點介紹了納米分子工程材料與軟體平面顯示的研發,納米分子工程材料與軟體平面顯示的研發,納米分子工程材料與廣譜型化學傳感檢測器的研發,納米分子工程材料與廣譜型化學傳感檢測器的研發等重要前沿領域的近期研究進展。
自2005年起,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堅持每年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會議形式多樣,包括教授報告會、青年骨干交流報告會、學生交流報告會和新招聘人才報告會等。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前沿探索”項目指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
2023年10月13-17日,由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和華中科技大學主辦的中國化學會202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報告會參會代表近7000人,包括兩院院士2......
近日,國自然基金委發布了“高分子及其復合體系的分子流變學與調控機制”專項項目指南。高分子流變學在當前一些國家重大需求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基礎作用,如在用于慣性約束可控核聚變點火工程中厚度均勻的高強高分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賴毓霄團隊在骨缺損治療方向上取得進展。該團隊采用低溫沉積3D打印技術研發出可降解高分子復合黑磷的多功能仿生多孔支架,探究了黑磷支架在植入骨組織中引起的免疫響應功能。該......
據最新消息,日本研究人員成功改良了以植物為原料的塑料材料,并成功將使用后的廢棄物轉化為肥料,再次利用。相關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于英國《聚合物化學》雜志上。該研究團隊采用高分子材料設計新方法,通過改良植物為......
類玻璃化彈性體(vitrimers)是2011年合成的一種新型高分子材料,通常在低溫時表現和熱固性材料類似(具備非常優秀的力學特性),在高溫時可以通過鍵交換實現高分子網絡拓撲結構的重塑(和熱塑性材料類......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陶友華團隊在陰離子結合催化聚合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合成》(NatureSynthesis),并得到NatureSynthes......
背景介紹開環易位聚合(ROMP)是一種合成結構可控聚合物的有效手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催化劑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活性高,而且可以在各種條件下都能進行聚合反應。研究發現N-雜環卡賓(NHC)配體......
前主流的變色材料主要由無機分子或者可變色的染料分子構成。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用高分子制備出一種厚度只有200微米,具有變色、記憶和自愈合功能的智能變色液晶高分子薄膜,這種薄膜在多個領域展現出應用前景。......
近日,“高分子基因/藥物載體的構建及抗腫瘤治療研究”成果獲2021年度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田華雨等共同完成。開發高效、低毒和安全的基因載體是實現基因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