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第一屆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暨學術交流會。
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和師昌緒院士、才鴻年院士、杜善義院士等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中科院的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的技術委員會成員出席了會議。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所長王建國、書記蔡榕、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呂春祥以及中科院高技術局材料化工處、計財處等領導參加了會議。
施爾畏為各位委員頒發聘書。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技術委員會由師昌緒院士擔任名譽主任,才鴻年院士為主任,杜善義院士和包為民院士擔任副主任。其他19位委員分別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才鴻年院士主持了技術委員會會議,工程實驗室主任呂春祥研究員做了關于工程實驗室工作報告,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中科院和高校的五位專家分別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施爾畏就工程實驗室的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他要求:要充分利用碳纖維制備技術工程實驗室平臺,做好碳纖維研發工作;要靜下心來持之以恒地把科學、技術和工程基礎有機結合起來,以占領碳纖維技術高地,使工程實驗室真正成為中國碳纖維的生力軍;要把與用戶結合放在首位,以應用推動研究;要結合國家有關規劃形成系統布局,抓住機遇,不圖虛名,走出一條工程實驗室發展的路子來。
師昌緒院士、才鴻年院士、杜善義院士就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對我國碳纖維的發展的定位、作用和規劃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議。與會委員充分肯定了工程實驗室在爭取和完成國家重大項目、開展碳纖維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認為工程實驗室工作成績顯著,工作思路亮點豐富,希望為我國碳纖維技術和產業化做出更大貢獻,迎接材料研發的新時代。
王建國代表山西煤化所和實驗室理事會表態,發揮各理事單位的優勢,協力攻關,把實驗室建設好,為我國碳纖維事業發揮作用。
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英文名稱: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arbon Fiber Technology)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9年2月批復建設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研究開發機構。該實驗室依托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共建單位有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12月26日晚間,精工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2月26日與東華能源(茂名)碳纖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能源”)簽署了《碳纖維裝備采購合同》。該合同分為兩期實施,第一期金額為2.82億元,第......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材料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加速期。就在幾天前,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堆芯支承結構中的石墨材......
2022年對于纖維領域而言是極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國產碳纖維終成長為中國市場的主流供應,國產份額首次超越了進口量。對于行業發展現狀,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俄羅斯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證實,鋁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強度取決于組元間結合強度,即組元間的界面強度降低時,因裂紋擴展受阻,復合材料的抗斷裂性反而增加。研究結果為建立金屬基纖維復合材料強度數學模......
近年以來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穩定,國產替代進程加速。2022年以來,像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等國內領頭企業的發展勢頭正盛。新年伊始,就有兩家企業打算進入這一賽道,先后斥資建設碳纖維產線。獲悉,1月7日,山西......
日本經濟新聞社1月16日報道稱,日本東麗計劃到2025年投資約1000億日元擴大美國、韓國和法國等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基地的產能。日本東麗的碳纖維業務主要面向航空制造、體育休閑及一般產業等領域。此前,受......
近年以來國內碳纖維行業發展穩定,國產替代進程加速。2022年以來,像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等國內領頭企業的發展勢頭正盛。新年伊始,就有兩家企業打算進入這一賽道,先后斥資建設碳纖維產線。獲悉,1月7日,山西......
有人覺得碳纖維很高級,但我覺得恰恰相反,碳纖維只是一種工業材料,它和高級沒有一點關系,你認為高級,是因為碳纖維往往和一些特定的商品掛鉤,而這些商品往往有著高價值屬性,所以碳纖維才會被人覺得非常高級。但......
隨著碳纖維應用率的不斷提升,相關行業將迎來長跨度的高景氣階段。國內首套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成功投產據《中國科學報》,近日,我國首個萬噸級48K大絲束碳纖維工程第一套國產線在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碳纖維產業基地......
李仲平(1964.08—),復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長期從事航天極端環境復合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應用研究以及型號研制。負責并帶領團隊探明天線罩熱透波、防熱復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