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為地面觀測站拍攝的Star 302,右圖為哈勃拍攝的Star 302
據國外媒體報道,通過對Star 302的觀測研究,密西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大質量恒星可以在宇宙空間某處獨立形成而不需要巨大的星系團培育。12月20日的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刊登了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對小麥哲倫星云(銀河系的近鄰)中8顆大質量恒星(20至150倍太陽質量)的觀測數據表明,有五顆恒星周圍沒有任何大質量天體存在,另外三顆恒星則出現在非常小的星團中,組成這些星團的天體數還不到10顆。、
有一種恒星誕生的理論認為大質量的恒星需要在一個星團中才能誕生,而且只有足夠大的星團才能為一顆大質量恒星的誕生提供一定密度的氣體和塵埃。而本項研究則為恒星誕生理論提出了新的觀點,即這些大質量恒星的誕生呈現出相當的隨機性,可以是宇宙中任意一處孤立的空間或者在一個極小的星團中。大多數大質量恒星直接影響著宿主星系的演化和發展。其所產生的恒星風和射線對星際氣體的分布產生影響,并提供恒星誕生的條件。而超新星爆發所產生重元素則是生命所不可或缺的。這也是為什么天文學家想要了解這些大質量恒星在哪兒以及如何誕生的原因。
在超過34年的時間里,哈勃空間望遠鏡之所以能提供非凡的宇宙景象,部分原因是它可以快速、精確地瞄準,在1600多公里外保持激光穩定。據《科學》報道,現在,硬件故障迫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其選......
在漆黑的背景下,螺旋星系NGC6956的藍色漩渦光彩奪目。NGC6956是一個棒狀螺旋星系,這是一種常見的螺旋星系,其中心有一個棒狀的恒星結構。這個星系存在于2.14億光年之外,位于海豚星座。哈勃太空......
科技日報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分別獨立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科研團隊通過分析哈勃空間望遠鏡觀測數據,發現一例121億光年之外(紅移3.8)、具有萊曼電離光子逃逸的星系。該星系的發現為探索星系驅動宇宙再電離過程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對象。相關......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23日稱,哈勃太空望遠鏡自10月5日因陀螺儀故障進入安全模式,而備用陀螺儀因轉速過高一直在接受調試,上周,調試工作取得關鍵進展,運營維護團隊進行最后測試并確認備用陀螺......
NASA哈勃空間望遠鏡的指向控制系統圖片來源于網絡對天文學家來說,“壞消息”最近接踵而至。先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因陀螺儀故障暫停科學觀測。緊接著,錢德拉空間望遠鏡也進入安全模式。盡管后者的原因還在排查中,......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報告說,他們用天文望遠鏡確定星系距離,對宇宙膨脹速度進行了迄今最精確的測量。宇宙膨脹速度通常被稱為哈勃常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最新測得的哈勃常數值為7......
備受矚目的探尋圍繞遙遠行星運行的衛星的觀測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每一次的“系外衛星”跡象均未經得起仔細推敲。為此,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天文學家DavidKipping沒有打算公布該團隊觀測到的又一個潛在......
英國華威大學的科學家在白矮星周圍發現了行星碎片,與地球物質極為相似。在遙遠的未來,我們的地球也可能遭受被太陽變成的白矮星吞噬的命運借助于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家發現4顆白矮星周圍的塵云中最常見的元素是氧......
這個星云距地球17萬光年。用銀河術語來說,它是“隔壁鄰居”。所以哈勃能辨認出恒星形成的多產地區的個體恒星。在數百萬年里,劍魚座30以非常快的速度大量生產著恒星。哈勃展示了不同年齡的星團,從200萬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