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0日報道,近日,一個美日國際研究小組以鐿為基礎材料研制出一種奇特的新型超導體。該超導體不需要改變壓力、磁場強度或經化學摻雜,在自然狀態就能達到物理學家所說的“量子臨界點”。這一發現突破了理論物理的限制,為人們理解量子臨界狀態打開了新視野。這種異常性質,也將改變人們對超導體制造、電子數據存儲的理解方式。研究論文發表在1月21日的《科學》雜志上。
“量子臨界點”是界定一種材料是不是超導體、如何變成超導體的一個屬性評估標準,經過了這個點,材料對電流的電阻會完全消失。盡管進行過各種嚴密的實驗和檢測,科學家目前仍然無法完全理解超導材料的“量子臨界點”這個關鍵特征。
長期以來,科學家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和高壓,或在材料中添加某些原子雜質,轉變材料性質將其“調整”到量子臨界點,由此實現超導。而新研究首次在不加調整的情況下,讓新材料以自然狀態到達了量子臨界點。
這項研究開始于2008年,該合作小組中的日本實驗物理學家合成了一種由鐿、硼和鋁元素構成的奇特晶體,其化學式為YbAlB4,并稱之為“YBAL”。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最早在YBAL的β晶體結構中發現了超導電性,并認為可能在其中發現量子臨界點。然而當接近絕對零度時,它出現的超導行為掩蓋了臨界點的位置。
美方克勒曼小組進一步在多種溫度和磁場強度條件下檢測了來自東京實驗的數據。他們發現所有的數據,在描繪不能觀察到的量子臨界點(QCP)時會出現曲線坍塌,代之以超導階段行為。在沒有壓力和其他參數等外加調整的影響下,量子臨界點在零磁場之上不到一根頭發的寬度。
在β-YBAL超導材料中,研究人員觀察到了一種奇怪的物質新狀態——“臨界奇異金屬”相。在量子臨界點,材料能在傳統電行為(物理學家稱之為費米液)和超導電行為之間轉換,類似于非此非彼的狀態,這稱為“奇異金屬”行為。但目前還不清楚它只在臨近量子臨界點才發生,還是能在更寬的物理條件下也存在。
羅格斯大學文理學院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皮爾·科爾曼表示,這種新材料本身具有非常簡單的量子臨界表現,這種結果完全出乎意料,也令人迷惑。
科技日報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張佳欣)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創造出一種新型一維系統,成功實現了高磁場中的穩健超導。這是超導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為在量子霍爾體系中實現超導提供了新路徑,有望......
美國艾姆斯國家實驗室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非常規超導體——密硫銠礦(miassite),是自然界中僅有的四種在實驗室中生長后可作為超導體的礦物之一。相關文章發表在《通訊-材料》(Communicatio......
陳仙輝,中國科學院院士,深耕超導領域30余年。長期以來他一直堅持新型非常規超導體的探索及超導和強關聯物理的研究,在非常規超導體和功能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成果,發現......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研人員推出了一種手性拓撲超導體(ChiralTopologicalSuperconductor),對于推進量子計算和探索理論手性馬約拉納粒子(Majoranaparticle......
美國艾姆斯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發現了第一種非常規超導體,其化學成分在自然界中也能找到。密硫銠礦是自然界中僅有的4種在實驗室培養后可作為超導體的礦物之一。研究表明,它的性質類似于高溫超導體。這一發現進一步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09.shtm......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混合兩種材料,創造了一種具有手性晶體結構的新型超導體。新的鉑—銥—鋯化合物在2.2K溫度以下轉變為超導體,使用X射線衍射可觀察到其具有手性晶體結構。該技術方案有望加速對新型......
日本東京都立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混合兩種材料,創造了一種具有手性晶體結構的新型超導體。新的鉑—銥—鋯化合物在2.2K溫度以下轉變為超導體,使用X射線衍射可觀察到其具有手性晶體結構。該技術方案有望加速對新型......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羅馬大學和瑞典哥德堡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銅酸鹽在高于臨界溫度時,其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與普通金屬不同,表現出“奇怪”的特性。同時,存在與銅酸鹽......
籠目(kagome)結構材料因其獨特的kagome結構而具有平帶、范霍夫奇異點(VHS),以及具有線性色散關系的狄拉克點等特殊的電子能帶結構,展現出電子強關聯、拓撲以及多體效應,很快成為研究幾何阻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