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認為在線蟲和果蠅中即便不是不存在但也不會多見的DNA甲基化表觀遺傳標記,實際上普遍存在于這些生物體和藻類的整個基因組,且其并非發生于在哺乳動物中已知被修飾的胞嘧啶而是在腺嘌呤上。來自中外的華人科學家將這一重大發現發布在4月30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3篇研究論文中。
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Josep Casadesús(未參與研究)說:“這些結果既神秘又令人感到興奮。三篇Cell論文的秘訣在于采用一些技術檢測到了傳統方法無法發現的極低水平的甲基化。
在細菌DNA復制過程中6mA標記了模板鏈,使得細胞能夠發現錯誤并調控細胞周期。這種修飾還幫助將細菌DNA與缺乏甲基化的病毒基因組物質區別開來。相比之下,在真核生物中甲基化胞嘧啶(5mC)參與了發育和DNA堿基修復。由于這些標記存在于DNA上,可以在DNA復制過程中發生傳遞,甚至可能一代代傳下去。但5mC不存在于線蟲中,且果蠅中也只有低水平的5mC,使得人們一度認為DNA 甲基化在這些生物體中是不重要的。
1978年研究人員就在單細胞綠藻萊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中發現了5mC和6mA DNA修飾,但對于它們的功能卻并不清楚。在一項新研究中,由芝加哥大學的何川(Chuan He)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對采用一種6mA抗體分離的DNA進行了測序,揭示出一些活化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附近富集了這種表觀遺傳標記。科學家們隨后采用高分辨率交聯和限制酶技術繪制出了整個萊茵衣藻基因組的6mA位點圖譜。他們發現這些標記主要存在于核小體之間的連接區( linker region ),表明6mA可能發揮作用決定了組蛋白復合體的位置。
在另一項研究中,何川研究小組還與哈佛醫學院施揚(Yang Shi)教授的課題組合作,提供了首個證據證實線蟲中存在DNA甲基化。科學家們發現在缺失一種功能性組蛋白去甲基酶的線蟲中隨著生育能力一代代下降 6mA的水平增高。在鑒別出調控6mA的DNA去甲基化酶后,研究人員證實除去組蛋白和DNA去甲基化酶都可以加快跨代生育能力喪失的步伐,表明6mA和組蛋白甲基化有可能協同作用傳遞了遺傳信息。雖然這篇論文并未最終證實6mA的跨代遺傳,“線蟲中存在腺嘌呤甲基化,以及它循著跨代遺傳的軌跡,表明了一種頗具吸引力的可能性:腺嘌呤上的DNA甲基化也許是可遺傳的,”施揚教授說。
在第三篇論文中,來自中科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果蠅的早期胚胎尤其是卵巢中一些轉座子上及其附近有高水平的6mA。與芝加哥大學的何川研究團隊合作,科學家們確定了在胚胎發育過程中DMAD是負責除去6mA的去甲基化酶,并證實這種酶是生殖細胞分化的必要條件。論文的共同作者、中科院的陳大華(Dahua Chen)和汪海林(Hailin Wang)研究員說:“我們在果蠅中揭示出了一種新的DNA修飾,并描述了DMAD-6mA調控軸在控制高等真核生物發育方面所起的潛在作用。”
雖然6mA也許未像哺乳動物5mC那樣廣泛地發揮作用,“很顯然它在發育的特定時間以及特異生物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自然進化出某樣東西,往往就會利用它。我認為它不會只停留于果蠅,”何川教授說。
盡管迄今為止還未在哺乳動物DNA中發現6mA,新測序技術可以揭示出一些從前檢測不到的修飾。比利時勒芬大學Kian Koh說(未參與研究)說:“這或許還并不是最后的結果。”作為一個中間步驟,Koh提出應檢測低等脊椎動物模型斑馬魚DNA上的6mA。
第二篇線蟲論文的共同作者、哈佛醫學院的Eric Greer說:“在過去的10-15年里表觀遺傳學得到了真正地繁榮發展。它并非只是指導我們細胞的DNA密碼了。”
進一步研究顯示,PARTICLE通過三種不同的途徑阻止MAT2A表達:1) 圍繞MAT2A形成DNA : RNA三螺旋結構,鎖住MAT2A基因的啟動子;2) 結合MAT2A基因的mRNA產物,阻止它用于蛋白質合成;3) 把MAT2A的mRNA轉移到囊泡,然后將其排出細胞。PARTICLE的這些作用,會使輻射激活的MAT2A快速回到輻射前的水平,阻止DNA的甲基化。
值得注意的是,PARTICLE的作用時間和規模在低輻射劑量下更為顯著,這與LNT輻射理論相抵觸。研究指出,LNT輻射模型并不適合評估低劑量輻射的風險。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研究團隊已經鑒定了好幾個輻射調控的長非編碼RNA,揭開了輻射應答的新篇章。
決定分子云內部的稠密氣體含量及分布的因素是分子云研究領域的基本問題之一。基于銀河系第二象限中的18,190個12CO分子云大樣本,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銀河畫卷巡天團隊測量了分子云中以13CO輻射為代......
竹類植物作為一種特殊的禾草,其筍期的快速生長這一特殊性狀備受關注,但以往研究集中在細胞微觀結構、轉錄組、代謝組、蛋白質組、小RNA以及新基因等方面。DNA甲基化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主要參與轉座子沉......
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化學家開發出一種強大的新方法,可對廣泛用于構建藥物分子的雙環氮雜芳烴進行精確、靈活修飾。9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將為科學家提供更易......
檢測DNA甲基化的方法有很多種,在眾多方法中,研究人員常常會使用到一項技術,那就是亞硫酸氫鹽轉化。DNA的亞硫酸氫鹽處理將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轉化成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保持不變。隨后用測序、定量PCR......
由LMU和HelmholtzMunich免疫學家VigoHeissmeyer和TakuIto-Kureha組成的研究小組揭示了T細胞中m6A修飾的基本功能。甲基化是核酸的化學修飾,不僅存在于DNA上,......
這里是北京雁棲湖畔的懷柔科學城。群山環繞中,一個圓環狀的大科學裝置靜靜矗立其間。它是被公眾親切地稱為“放大鏡”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ighEnergyPhotonSource,簡稱HEPS)。提起光源......
“小白”之所以如此聰明,是因為它采用了機器人底盤+核輻射探測模塊集成化設計思路,應用激光制導和機器圖像學習技術,在機器視覺深度學習基礎上,可自動識別集裝箱尺寸,判定行動模式。近日,能準確定位輻射源、精......
近日,我所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1106組)李國輝研究員團隊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合作,揭示了ZDHHC18介導的cGAS棕櫚酰化修飾抑制先天免疫的分子機制。環狀GMP-AMP合酶(cGAS)是......
現代自然界中,昆蟲物種數超過地球生物總數的60%。它們在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關鍵生態角色,在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碳循環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理解昆蟲的演化歷史以及它們在深時陸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可以幫......
癌癥對每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對國家來說是一筆極大的公共衛生項目支出,根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隨著惡性腫瘤發病數持續上升,我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