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4月30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新研究,將衰老過程與緊密包裝的細胞DNA束解體聯系到了一起,這有可能促成一些方法預防及治療如癌癥、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癥等年齡相關的疾病。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北京大學和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Werner綜合征的一些潛在遺傳突變。這種疾病可以造成稱作為異染色質的DNA束解體,導致過早衰老和死亡。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劉光慧(Guang-Hui Liu)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湯富酬(Fuchou Tang)研究員以及Salk生物科學研究所的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人員結合尖端和干細胞和基因編輯技術獲得了這一研究發現,其有可能促成一些方法通過防止或逆轉對異染色體的損害來對抗年齡相關的生理功能下降。
Izpisua Belmonte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引起Werner綜合征的基因突變導致了異染色質解體(heterochromatin disorganization),正常的DNA包裝遭到破壞是衰老的一個關鍵驅動因子。由于它確定了衰老的一個中心機制——異染色質解體(已證實是可逆的),其意義超越了Werner綜合征。”
Werner綜合征是一種遺傳疾病,其會導致人們以比正常更快的速度衰老。在美國每2萬人中就大約有一人受累于這一疾病。Werner綜合征患者年輕時就患上一些年齡相關的疾病,包括白內障、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癥、骨質疏松癥和癌癥,大多數在40歲晚期或50歲早期就會死亡。
這一疾病是由于WRN基因突變所引起,WRN基因可以生成WRN蛋白。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正常形式的這種蛋白是一種負責維持個體DNA結構和完整性的酶。當在Werner綜合征中這一蛋白發生突變時,它會破壞DNA的復制和修復以及一些基因的表達,由此引起早衰。但對于突變WRN蛋白破壞這些關鍵細胞過程的確切機制卻并不清楚。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試圖確定突變WRN蛋白引起如此多細胞破壞行為的確切機制。為此,他們利用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刪除人類干細胞中的WRN基因構建出了Werner綜合征的細胞模型。這種疾病干細胞模型賦予了科學家們前所未有的能力在實驗室中研究快速衰老的細胞。生成的這些細胞模擬出了在現實 Werner綜合征患者中看到的遺傳突變,因此細胞以比正常更快的速度開始衰老。在進一步的檢測后,科學家們發現刪除WRN基因還可以造成異染色質結構破壞。
這種DNA束發揮開關板作用,控制了一些基因的活性并支配了細胞一種復雜的分子機器。在異染色質束的外面有一些稱作為表觀遺傳標簽的化學標記,它們控制了異染色質的結構。例如,這些化學開關變化可以改變異染色質的結構,導致一些基因表達或沉默。
研究人員發現刪除WRN基因可導致異染色質解體,指出了WRN蛋白在維持異染色質中起重要作用。確實在進一步的實驗中,他們證實這一蛋白直接與一些已知穩定異染色質的分子結構發生了直接互作,第一次揭示了直接連接突變WRN蛋白和異染色質解體的確鑿證據。
Izpisua Belmonte說:“我們的研究將Werner綜合征和異染色質解體聯系起來,描繪了一種遺傳突變通過破壞表觀遺傳調控導致一些細胞過程普遍遭到破壞的分子機制。更廣泛地說,它表明了異染色質結構中累積的改變有可能是細胞衰老的一個主要潛在原因。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像重塑老房子或汽車一樣逆轉這些改變,來防止或甚至逆轉年齡相關的衰退和疾病。”
Izpisua Belmonte補充說,還需要更廣泛的研究來充分了解異染色質解體在衰老中的作用,包括它是如何與衰老中一些相關的細胞過程例如端粒縮短發生互作的。此外,Izpisua Belmonte研究小組正在開發一些表觀遺傳編輯技術來逆轉在人類衰老和疾病中起作用的一些表觀遺傳改變。
由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在隨機對照試驗中發現,限制熱量攝入可以減緩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衰老》。在這項研究中,“綜合評估減少能量攝入的長期影響”(CALE......
隨著年齡的增長,染色體的端粒逐漸縮短。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當端粒變得非常短時,它們會與“細胞的發電廠”線粒體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會觸發一組復雜的信號通路,并引發炎癥反應,從而破壞可能癌變的細......
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而這種炎癥與諸多衰老有關疾病密切相關,如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綜合征、癌癥、心血管疾病等。長壽老人可規避或延緩一些重大的老年疾病,這種生存優勢是否與其炎癥狀態有關迄今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3.shtm北京時間2023年1月6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課題組、曲靜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牽頭發現一個新的健康衰老調控基因ATF7,該基因可通過延緩細胞衰老和降低老年個體的炎癥水平,從而促進健康長壽。據介紹,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隨著年齡的增長,衰老不可避免地在我們的大腦中留下難以逆轉的損傷,造成認知能力下降,還可能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在逐漸衰老的大腦中,細胞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在大腦細胞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神經元。這些長壽的細......
盡管確切的潛在機制仍不清楚,但線粒體吞噬功能受損和線粒體穩態是心臟老化的主要原因。SHANK3是一種富含心臟的蛋白質,最近有報道稱它可以調節與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討Shank3在心臟......
繼抗氧化之后,在娛樂圈和美妝界,“抗糖化”又成了抗衰老界的新寵。抗糖化究竟是什么?戒糖真有抗衰老的功效嗎?所謂糖化反應,是指還原糖(如葡萄糖)在沒有酶催化的情況下,與蛋白質、脂質或核酸發生一系列反應,......
——清華大學蛋白質化學與組學平臺主管鄧海騰教授專訪近年來,NAD+的前體NMN作為抗衰老保健品成為京東最暢銷的商品,這是因為NAD+可能和每個人的健康壽命都有關系。這激勵著更多科學家們開展研究,探索N......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骨細胞的重要功能。記者22日獲悉,中澳學者的一項最新發現揭示了骨細胞在衰老相關骨代謝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這為未來開發靶向骨細胞治療衰老相關骨代謝性疾病奠定了理論基礎。據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