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5-05 16:25 原文鏈接: 復旦大學NatureCommunications發表癌癥研究新成果

      來自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甲硫氨酸腺苷轉移酶IIα ( 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IIα,MATIIα)乙酰化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在人類肝癌中MATIIα K81乙酰化則減少。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4月3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復旦大學的雷群英(Qun-Ying Lei)教授、Ying-Ying Xu以及同濟大學上海第十人民醫院的鄒紹武(Shao-Wu Zou)主治醫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雷群英教授于2006年加入復旦大學,目前研究方向為Hippo-TAZ信號通路,腫瘤代謝,蛋白質翻譯后修飾調控機制及其生理病理效應等。發表SCI論文20余篇。

      對快速增殖細胞來說葉酸(Folate)必不可少,其在單碳代謝(one -carbon metabolism)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葉酸的代謝衍生物四氨葉酸(FH4)是一碳單位的載體,參與了胸苷酸和嘌呤的從頭合成、氨基酸相互轉化等過程。通過與生成主要甲基供體S-腺苷基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 SAM)的蛋氨酸循環密切關聯,葉酸代謝為DNA、組蛋白等大分子提供甲基參與其調控基因表達功能。

      甲硫氨酸腺苷轉移酶(MAT)是蛋氨酸循環中的一個關鍵酶,催化了SAM的生物合成。在哺乳動物中,兩種不同的基因MAT1A和 MAT2A分別編碼了兩種同源催化亞基α1和α2。MAT1A主要表達于健康肝細胞中。它的編碼產物α1亞基裝配成兩種MAT同工酶:MAT III(二聚物)和MAT I(四聚物)。相比之下,MAT2A和它的編碼產物MAT IIα則廣泛表達于所有肝外組織中,在正常情況下以相對低的水平表達,而在各種人類上皮腫瘤包括胃癌、結腸癌和肝癌中則過表達。

      一些研究表明,提高MAT2A表達可促進癌細胞增殖,并有可能推動了腫瘤形成和進展。此外,也發現MAT2A表達于胚肝中,而健康成人肝臟則主要表達MAT1A。在肝臟發育過程中MAT表達逐漸從MAT2A切換為MAT1A,而在肝臟惡性轉化過程中再度逆轉為MAT2A。此外,抑制MAT2A可顯著遏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細胞周期阻滯和凋亡。因此,轉錄從MAT1A切換至MAT2A被認為在促進癌細胞生存和增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MAT2A表達在轉錄和轉錄后水平上受到調控。研究確定Sp1、c-Myb、NF-κB和AP-1作為反式激活因子可在轉錄水平上調MAT2A。TNF-α可以通過NF -κB和AP-1來上調MAT2A。并且,有研究報告組蛋白乙酰化、啟動子甲基化和mRNA穩定也調控了MAT2A的表達。盡管在轉錄和轉錄后水平上已對 MAT2A表達調控開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對于翻譯后調控仍不是很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P300可以使得MAT IIα第81位賴氨酸殘基乙酰化,通過促進MAT IIα泛素化及隨后的蛋白酶體降級導致其失穩。與之相反,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可通過阻止MAT IIα蛋白酶體降解來脫乙酰化及穩定MAT IIα。葉酸缺乏可以上調K81乙酰化,使MAT IIα失穩定來抑制細胞增殖,而在葉酸缺乏條件下K81單突變則可逆轉這一細胞增殖抑制效應。并且,他們證實在人類肝癌中MAT IIα K81乙酰化減少。

      新研究揭示出了乙酰化和泛素化調控MAT IIα的一個新機制,以及這種調控與癌癥形成之間的直接功能聯系。

    相關文章

    人體免疫系統對抗腫瘤機制,中科院院士提出新觀點

    “我們老百姓常常會有這樣的口頭禪,比如說吃了靈芝和蟲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會長腫瘤,或者腫瘤不會再復發,其實這個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因為‘免疫力’是非常寬泛的概念。”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

    新版《預防推薦》,幫助早期篩查惡性腫瘤

    日前,上海市抗癌協會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2022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涵蓋20種常見癌癥和遺傳性腫瘤的預防篩查推薦,并首次增加“居民降低癌癥風險的七大建議”。據世界癌癥研究中心......

    姜秀娥:腫瘤部位特異性“開啟”的雙模式納米成像探針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應用于活體腫瘤診斷分析的納米成像探針在過去幾年呈爆炸性增長,主要可分為兩大類:“alwayson”探針和可激活探針。由于“alwayson”探針的信號在活體內始終存在,因此具有較高......

    多模式成像技術實現腫瘤診療研究新進展

    手術治療(外科治療)是癌癥常見和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癌癥部位的精準成像能夠保障腫瘤組織的完全切除和健康組織的不必要切除,不僅是癌癥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腫瘤手術治療的“導航”。然而,如何實現腫瘤病......

    不是lnc?piRNAs可調控飛蝗后代數量的變化

    自然界中,很多動物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來調節繁殖對策,產生不同數量的后代。動物種群的內在因素在調節繁殖對策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如種群密度、性比、親緣關系和個體競爭強弱等均影響所繁殖的后代數量。而后代的多少......

    湖北大學在細菌腫瘤治療領域獲突破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馬立新團隊在細菌腫瘤治療領域再獲突破,相關成果以《細菌誘導腫瘤血栓并表達溶細胞素增強腫瘤治療》為題,近日發表于AdvancedSc......

    崔久嵬:腫瘤精準治療需“兩條腿走路”

    “腫瘤會導致患者全身性的營養消耗,進而導致營養不良。同時,腫瘤還會引發機體系統性炎癥,導致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改變,影響抗腫瘤治療整體效果。”近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教授崔久嵬......

    中山大學校企研發新技術助力腫瘤患者更高效放療

    近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與國內醫藥科技企業“聯影醫療”聯合研發的臨床創新“黑科技”——uCT-ART在線自適應放療技術在肺癌放療領域率先落地。該技術不僅實現了動態定位,為直擊癌癥裝上了“衛星導航”......

    科學新發現|用聲波瓦解腫瘤!

    你是否了解化療和放療之外的全新抗癌技術?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就帶來了一項非侵入式的聲波抗癌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持續不斷地分解大鼠的肝臟腫瘤。這一過程可以殺死部分癌細胞,并且激活免疫系統功能,防止癌細胞進......

    沒有突然發生的腫瘤,只有突然發現的腫瘤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在我國,最常見的癌癥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子宮頸癌、甲狀腺癌等。日前,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中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