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指出,瘦素耐受可能是引起肥胖的一個因素。然而,由辛辛那提大學代謝疾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瘦素不是引起肥胖的罪魁禍首。
"恢復瘦素的功能不能有效地降低肥胖,因為瘦素的功能在肥胖時是正常的,而不是受損的,"執導這項研究的助理教授Diego Perez-Tilve博士說。"飲食引起的肥胖小鼠保持了內源性的瘦素功能,"發表在5月14日的Cell Metabolism雜志上。
瘦素是一種激素,它在控制食欲和體重方面起作用。Perez-Tilve說,當我們吃飽時,瘦素就會產生,并發送信號給大腦,現在能力充足了,請減少進食。
從1994年起,當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特殊品系的肥胖小鼠不能產生瘦素時,瘦素就成了人們感興趣的一種激素。
"那種小鼠很胖,因為它們總是很餓。當科學家們用瘦素來治療這些小鼠,它們就停止進食了,而且體重也開始減輕。"
Perez-Tilve說,科學家們開始的時候很困惑,因為肥胖的人的瘦素水平,遠遠高于正常體重的人。于是,他們認為,機體產生了大量的瘦素來抵抗肥胖,肥胖的患者比正常體重的人們需要更多的瘦素,來給大腦傳遞停止進食的信號。然而,在人類臨床前試驗中,"給于肥胖病人更多的瘦素并不起作用。他們依然肥胖,因此,結論是,肥胖是一種對瘦素耐受的狀態,"他說。
由NIH資助,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中,Perez-Tilve領導的團隊采用了一種不同的方式。他們在肥胖和苗條小鼠中阻斷了瘦素的功能。實驗的結果是,這兩組小鼠都有相似程度的進食增多,體重增加,說明"瘦素的功能在肥胖小鼠并不是損壞了的。"
由于美國有超過3分之一的人肥胖,在國家衛生保健系統也對此有所花費,Perez-Tilve說,這項研究結果說明,"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想法,關于該如何利用瘦素作為治療肥胖的一個潛在靶點。"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
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種靶向中樞神經系統(CNS)白質的自身免疫疾病。該疾病多發于女性,尤其是年輕女性,因此也被稱為“美女病”。肥胖與女性自身免疫增加(包括多發性......
牛磺酸是一種有條件必需的微量營養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氨基酸之一。在內源性牛磺酸代謝中,專門的酶參與了半胱氨酸對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次級牛磺酸代謝物的下游代謝。牛磺酸代謝物之一是N-乙酰牛磺酸。N......
·“過去40年,中國的肥胖患病率增加了近10倍。所有慢性病的源頭都是肥胖,如果把肥胖控制住,下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預防、治療。”·“改善生活方式一般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代謝手術一般可以減輕......
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天生易胖體質,“一吃就長肉”“喝涼水都發胖”,許多人為此苦不堪言。這背后是怎么回事?可能是“致胖菌”在作祟。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聯合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
間歇性斷食和持續少吃都會影響體重,但這兩種飲食方式對腸道菌群的影響尚不明確。日前,《自然·通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斯基德莫爾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小型試驗中發現,和限制熱量、采取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方......
據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減肥藥,將GLP-1與針對大腦中NMDA受體的分子相結合。就像是暗藏殺手的“特洛伊木馬”,與相應分子結合的GLP-1能夠專門針對食欲控制......
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還沒有批準的藥物專門治療這種疾病。NAFLD的特征是肝臟內過量脂肪積累,隨著疾病進展,它會促進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