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過程中,我國再次成為制造業第一大國,于是我讓我們的研究機構查了一下,歷史上中國也曾是制造業第一大國,是什么時候把這個位置給丟了呢?研究機構給我的結論是大約在1850年前后。”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說。
150多年過去了,我們又重回制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苗圩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然而,雖然我們是制造業的大國,但還‘大而不強’。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這就是我們制訂《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
“我們之所以‘大而不強’,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比較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一語戳中中國制造的“痛點”。
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五項基本方針之一,“創新驅動”列居首位,規劃中明確規定要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突破一批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在全球產品門類當中,有39個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我們已經有223個產品品種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說,“雖然我們的制造業門類齊全,規模也是全球最大,但是這些產品基本都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因此我們要盡快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我國制造業在國際上、在產業鏈及價值鏈之中的核心競爭力,使我們的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真正做到又大又強。”
苗圩也強調,創新驅動是幫助我國彌補一些核心技術缺失的關鍵所在。“比如飛機發動機、燃氣輪機等等,這些核心技術,我們現在還不掌握。而這些技術對我們整個制造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他說,“因此,我們要通過《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和組織實施,促使一些行業的共性技術取得明顯突破,來引領和帶動整個新一輪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技術創新還能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毛偉明說,“作為未來引導我國產業層次提升的重要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產業層次的優化,并在競爭中處于價值鏈和產業鏈的中高端、甚至未來的高端。”
“制造業想要‘由大到強’,必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我們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尤其是核心元器件等不能受制于人,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技術創新的有效手段,來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毛偉明說。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也坦言:“關鍵的共性技術缺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要從制造大國向強國邁進,必須解決此問題。”
“所謂核心競爭力,我認為包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使我們戰略性新興產業真正體現它的戰略性、前瞻性和競爭性。”毛偉明說。
“科技是技術之源,技術是產業之源。在通往制造強國的道路上,技術創新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還可以幫助我們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傳統產業的附加值以及產業層次,加大科技進步對傳統工業發展的貢獻度,從而提升我國傳統產業的競爭力,實現整個工業的轉型升級。”毛偉明說。
據報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輕工業生產持續回升,市場穩步復蘇,新動能行業較快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2.2萬億元,實現利潤1.4萬億元,同比增長3.8%。2023年,隨著我國一系列......
剛開年,北京經濟就傳來喜訊:年產千萬臺高端手機的小米智能工廠在昌平投產。這座新工廠瞄準世界級“燈塔工廠”的目標,高度智能化的生產體系自主研發比例接近100%。這樣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在北京已有10......
2月20日,北京市發改委上線了本市首份產業地圖,為企業在京發展提供清晰的產業指示指引,進一步擦亮“北京服務”品牌。這份產業地圖覆蓋一、二、三產,融合高精尖產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現代基礎設施產業、......
①今年,上海仍要全力穩住工業基本盤,規上工業企業力爭突破1萬家,支持浦東、松江、嘉定、閔行等重點區域挑大梁;②上海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土壤與生態需要不斷厚植與優化。上海2023年已出臺推動“工業上樓”打造......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工信部聯科〔2024〕1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強要化現有創新和服務平臺中試功能,加強技術研發轉化,開放試......
美國近日提出了一項具有挑釁性的法案,即“專利廢除法案”,該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廢除任何被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或經濟利益構成威脅的外國企業在美國的專利權。這一法案的主要目標是中國的科技企業,尤其是華為,美國指......
根據《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中國通信學會對提名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成果組織進行形式審查、初評會評、終評會評及各環節公示、意見征詢,經中國通信學會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批準,決定......
2023年度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擬授獎項目公示2023年度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完成。本年度共收到申報核能科技獎項目292項,其中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264項、企業技術創新工程......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關于擬提名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的公示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9日 來源: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附件: 《運動醫學臨床微創治療技術創新與奧運醫療保障體......
國中醫藥綜科技函〔2023〕297號各有關單位: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23〕21號)有關要求,我局組織專家對參加2023年度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