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6-10 14:27 原文鏈接: 遺傳發育所在水稻氮利用效率改良研究中取得突破

      氮素是促進作物增產的最關鍵因素之一。統計表明,全世界每年施用氮肥超過1.2億噸。氮肥大量施用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導致包括氣候變化、土壤酸化及水體富營養化等環境災難。正因為如此,氮污染被認為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據估計僅歐盟每年用于治理氮污染的費用在700-3200億歐元之間。而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糧食產量提出了更大需求。因此,如何在減少氮肥施用的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始終是困擾科學工作者的一個難題,而培育高氮肥利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種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球超過1/2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世界上約90%的水稻在亞洲種植消費。亞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分為兩個主要亞種——粳稻(Japonica)與秈稻(Indica),它們在形態、發育與生理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粳稻由于其較強的低溫耐受性在中國、日本及朝鮮半島等東北亞地區廣泛種植,由于粳稻比秈稻具有更好的食味品質,在中國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然而,相比秈稻,粳稻的低氮肥利用效率成為限制其種植面積擴大的重要瓶頸。

      植物主要以銨態氮和硝態氮為主要氮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成才領導的團隊研究表明,秈稻品種利用硝酸鹽的能力顯著高于粳稻品種,通過圖位克隆技術從秈稻中克隆出高氮利用效率基因NRT1.1B,NRT1.1B編碼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在秈粳稻間只有一個氨基酸的差別,且秈稻與粳稻呈現出顯著的分化,各種證據表明,秈稻型具有更高的硝酸鹽吸收及轉運活性。尤為重要的是,秈稻中的硝酸鹽同化過程的關鍵基因也被顯著上調,這種結果導致秈稻具有更高的氮肥利用能力。這一研究結果表明,NRT1.1B的一個堿基的自然變異是導致粳稻與秈稻間氮肥利用效率差異的重要原因。將秈稻型NRT1.1B導入粳稻品種,在北京、上海、長沙三個試驗點進行的田間實驗表明,含有秈稻型NRT1.1B的粳稻品種在一半施肥條件下,與對照相比增產30-33%,氮肥利用效率提高30%,在正常施氮條件下,增產8-10%,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約10%。這一結果表明,NRT1.1B在粳稻氮肥利用效率改良上具有巨大應用價值。

      該項研究不僅揭示了水稻亞種間氮利用效率差異的分子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我國科學家提出的“分子模塊設計育種”和“綠色超級稻”的培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分子模塊。此項成果于6月9日在線發表于Nature Genetics雜志(doi:10.1038/ng.3337),并被期刊評委高度評價為“一個偉大的發現(a great discovery)”。儲成才研究組助理研究員胡斌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863”、“973”項目及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A類)項目的資助。

    相關文章

    湖北省優質食味秈稻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正式啟動

    近日,湖北省優質食味秈稻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正式啟動。該聯合體由湖北國寶橋米有限公司牽頭,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國糧武漢科學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武漢輕工大學等9家稻米產業鏈優質企業和科研院校共同組建,是目前......

    研究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研究解開水稻生殖隔離之謎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吸收氮肥的關鍵基因

    今天,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陸生植物生長中的一項重大理論突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劉坤祥教授領銜的團隊,經過近5年不斷攻關,發現了植物吸收......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吸收氮肥的關鍵基因

    今天,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陸生植物生長中的一項重大理論突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學院劉坤祥教授領銜的團隊,經過近5年不斷攻關,發現了植物吸收......

    世界首個種間遠緣雜交后代粳稻新品種選育成功

    7月7日,“2021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陶大云團隊歷時二十余年攻關,首次利用非洲栽培稻資源培育出國際上首個種間遠緣雜交后代粳型水稻新品種“云稻一號”。該團隊......

    另一種“中國芯”,科技會戰中重要一環

    50多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黃淮海科技會戰,為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一場新的“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正在東北的白山黑水間進行,種質資源的科技創新正是這場會戰的關鍵要素之一。鹽堿地化身“米......

    研究發現外施氮肥可緩解鎘對楊樹的毒害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萬雪琴團隊在林學領域Top期刊《樹木生理》(TreePhysiology)上在線發表了名為《外施氮肥通過淀粉和蔗糖代謝緩解鎘對楊樹的毒害》的研究論文入選了該期刊的封面論文。......

    研究發現外施氮肥可緩解鎘對楊樹的毒害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萬雪琴團隊在林學領域Top期刊《樹木生理》(TreePhysiology)上在線發表了名為《外施氮肥通過淀粉和蔗糖代謝緩解鎘對楊樹的毒害》的研究論文入選了該期刊的封面論文。......

    如何平衡水稻產量和食味品質的氮肥管理

    2021年6月2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生態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FiveyearIF=7.491)發表了題為“Balancericeyieldand......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