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生態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Fiveyear IF=7.491) 發表了題為“Balance rice yield and eating quality 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nitrogen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in China”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結合meta大數據分析和田間控制試驗驗證的方法,對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時期對稻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指出適當減少氮肥施用總量和減少氮肥穗粒肥施用量,能明顯改善稻米食味品質并且不會影響產量。同時對不同施肥條件下水稻氮素吸收、分配與稻米蛋白含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提出提高氮肥農學利用率(ANUE)是獲得水稻豐產和優質平衡的關鍵,該研究可為農業生產轉型條件下水稻豐產美食味栽培的氮肥優化管理措施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撐。
圖1 文獻檢索過程及數據庫所包含實驗點的地理位置
圖2 氮肥施用量、氮肥農學利用效率、氮肥偏生產效率與水稻產量、蛋白質含量、直鏈淀粉含量的效應值相關性分析結果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程博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江洋副教授、曹湊貴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真菌與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團隊開發并展示了TadA-8e來源的胞嘧啶堿基編輯系統TadCBEs,和雙堿基編輯系統TadDE能夠用于高效率、高純度、高特異性的植物基因......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張洪程,1951年出生于江蘇南通。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1975年畢業于江蘇農學院農學專業并留校任教。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顧問,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副組長。......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團隊在《植物學報(英文版)》(JIPB: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論文。該研究發現在水稻1號染色體上......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合作,利用植硅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開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從野生到馴化......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大學、上山遺址管理中心等全國13個單位的專家合作,利用植硅體微體化石分析等方法開展了浙江上山文化區水稻起源研究,......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發現一個耐高溫的關鍵基因,該基因編碼精氨酸甲基轉移酶,該轉移酶通過甲基化茉莉酸信號抑制子來調節茉莉酸信號強度,進而維持水稻小穗在高溫等惡劣環境下的正常發......
5月9日,第五屆全國野生稻大會在廣州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和萬建民,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和劉耀光參加開幕式。其中,萬建民、謝華安和劉耀光分別就水稻雜種不育、種業創新與糧食安全、野敗型恢復基因等作主題......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賈桂芳團隊合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Plant)發表了研究論文。該論文揭示了RNA結合蛋白通過m6A途徑介導的相分離過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