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常見的重癥精神疾患,也是目前發病率最高的重癥精神疾患。全球精神分裂癥終生患病率高達1%,給社會與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精神分裂癥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而發病,其中遺傳因素占據主要作用(遺傳力高達81%)。現有研究報道了許多與精神分裂癥遺傳易感性相關的基因和多態位點,但目前我們仍然未能夠有效全面地揭示精神分裂癥的遺傳基礎與機制。
大腦是人類最耗能的器官之一,其能量消耗約占人體總能耗的20%-25%,因此對能量代謝異常較為敏感。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功能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的關系受到廣泛關注。另一方面,大腦內承擔免疫功能的神經膠質細胞等的免疫調控紊亂,往往會導致神經元功能障礙,這也是精神分裂癥發病的免疫學假說的一個解釋之一。
干擾素調節因子3(IRF3)屬病毒免疫相關基因,參與激活多種干擾素誘導基因,且與已報道的多個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功能相關。IRF3是否影響精神分裂癥遺傳易感未知,針對該基因的研究有望為免疫基因參與精神類疾病的發生提供更多的例證。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李明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的指導下,姚永剛課題組李曉與張文與國內外多位同行合作,利用已經報道的表達數量性狀基因座(eQTL)數據以及多個獨立人群的數據,對IRF3基因的常見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與精神分裂癥遺傳易感性的關系以及這些變異位點對基因表達的影響開展研究。通過對精神類疾病基因組協會(Psychiatric Genomic Consortium, PGC)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發現7個SNP位點與精神分裂癥相關,其中2個eQTL位點(rs11880923和rs7259683)與精神分裂癥的相關性最強。利用表達數據分析證實,這兩個eQTL位點與IRF3的表達相關。進一步在來自不同人群的樣本中針對這些SNP位點開展基因分型和薈萃分析,發現rs11880923與精神分裂癥顯著相關(P=0.00023)。該研究利用現有大規模的遺傳關聯數據和表達數據,深入挖掘疾病易感基因,充分顯示了IRF3基因與精神分裂癥遺傳易感相關,支持免疫系統基因在精神分裂癥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另一項研究中,姚永剛課題組與中南大學湘雅附二院陳曉崗研究組合作,選取來自湖南地區的918例精神分裂癥和1042例健康漢族個體,開展了由核基因編碼的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I核心基因(NDUFS1、NDUFS2、NDUFS3、NDUFS7、NDUFS8、NDUFV1和NDUFV2)與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易感關系分析,試圖為揭示線粒體代謝與精神分裂癥的發生關系提供更多的證據。他們發現復合物I的7個核心基因中46個標簽SNP位點與精神分裂癥無顯著相關性。此外,對PGC數據庫中歐洲人群的這些SNP位點進行分析,得到了與漢族人群中一致的結果,提示這7個基因的常見SNP位點不影響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易感。針對研究的湖南地區精神分裂癥病例群體中的早發型精神分裂癥個體(發病年齡低于18歲)進行的分析顯示,NDUFS1基因和NDUFS2基因分別捕獲到2個和4個標簽SNP與早發型精神分裂癥相關。但由于這些病例樣本較少,得到的陽性關聯信號經不起統計方面的多重檢驗。該研究首次較為系統地研究了線粒體復合物I的核心基因與精神分裂癥的遺傳相關性,為研究人員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精神分裂癥的復雜遺傳基礎提供了新視野。
上述研究工作近期分別發表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和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B類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基金的資助。
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記者張夢然)新一期《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結果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的罕見突變,可能是更多臨床診斷智力障礙病例......
5月29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姜青山、高級工程師黃小羅、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戴俊彪研究員等聯合在SmallMethod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名為"......
線粒體與衰老息息相關,近年來,通過優化線粒體功能“延年益壽”的研究十分熱門。然而,浙江大學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研團隊卻另辟蹊徑,他們在昆蟲核基因組中發現了與線粒體協同演化的基因,......
華大智造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9.11億元,較2022年的42.31億元降低了31.19%。營業總成本33.3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9.1億元,占總收入的31.2......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中新網武漢5月16日電(王俊芳)中外科研人員通過對已滅絕諾氏駝的化石材料開展古基因組研究,破解了諾氏駝基因之謎,并發現歐亞大陸雙峰駱駝不同物種在地質歷史時期存在廣泛的基因流動,其演化歷史比學界已有認知......
茶枝柑屬于蕓香科柑橘屬寬皮橘物種,是歷經700多年馴化栽培的柑橘變種,其果皮制干即為中藥“廣陳皮”,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多甲氧基黃酮是“廣陳皮”中關鍵的藥用成分,但目前對其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及調控機......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一名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在2期臨床試驗中去世,死于心臟驟停。這是輝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療藥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臨床試驗中出現死亡事件。當地時間2024年5月......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