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7-16 09:39 原文鏈接: 謝少鋒:中國產品的質量就是“中國制造”的生命線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5》,《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謝少鋒。

      2012年,我國制造業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制造大國。然而謝少鋒指出,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除了體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資源利用效率、產業結構水平、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外,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差距尤為明顯。質量是制造業強弱的集中體現,我國要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跨越,必須堅持質量為先的基本方針。

    產品的高質量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

      謝少鋒說,制造強國的具體定義,目前國際上沒有統一的標準。但一般認為,制造強國應該具備五大特征:一是擁有一定數量世界知名的企業;二是具備高創新能力及競爭力;三是掌握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四是效率提升與質量安全兼具;五是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中國制造業的質量效益目標中,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要從2013年的83.1提高到2025年的85.5。

      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是反映我國制造業質量整體水平的經濟技術綜合指標,由質量水平和發展能力兩個方面共計12項具體指標(產品質量等級品率、微電子控制設備比重、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率、質量損失率、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檢驗合格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技術改造經費比重、每百萬元產值擁有ZL數、新產品銷售比重、平均產品銷售收入和國際市場銷售率)計算得出,其中產品質量等級品率、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檢驗合格率等指標直接反映了實物產品的質量水平。

      世界上公認的制造強國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其實物產品的質量水平都是高水平的,體現在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因此,可以說關鍵基礎產品的高質量(指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

    質量問題是中國制造的短板和瓶頸

      企業的生命在于產品,產品的生命在于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產品的質量,就是“中國制造”的生命線。

      謝少鋒指出,當前我國工業產品總體上還處于中低端水平,質量工作還處在原有模式,產品質量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貫徹質量標準較低,主流產品的質量水平整體上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功能性常規參數能夠基本滿足的要求,但存在可靠性較差、質量不穩定等問題。美國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產品平均合格率達到4.5sigma(合格率99.99932%),而我國才2.5 sigma(合格率98.76%)。在電子元器件領域,國產瞬變二極管的成品率一般在80%-90%之間,部分阻容元件達到六級失效率等級,國外一般是七級失效率等級;電子發射管的保證使用壽命一般為300h,國外為一般1000h;集成電路的質量水平存在的差距更大。

      二是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據歐盟一項調查顯示:2011年,歐盟各成員國海關查獲了價值13億歐元的假冒偽劣產品,其中來自中國制造的產品占73%。“中國制造”已變得聲名狼藉,近幾年國內發生的如“三聚氰胺”、“毒膠囊”、“瘦肉精”、“塑化劑”等食品質量丑聞,更將“中國制造”的信譽徹底擊碎。在電子制造業領域,也存在不少假冒偽劣現象:對低質元器件外觀重新打磨,涂上其它知名的器件標識,以次充好;將性能指標低(如小功率)的芯片封裝后打上性能指標高(大功率)的產品標識后出售;在手機市場,據統計黑手機的規模約占全國正規渠道銷售手機總銷量的1/4,劣質手機電池爆炸傷人事件時有所聞。現在,“中國制造”不僅是便宜、低端、質量差的化名詞,還是“隱形殺手”的代名詞。

      三是出口產品遭遇質量、安全、環保等技術壁壘。歐美從保護消費者權益角度出發,制定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的準入制度和技術標準,如RoHS、無鉛、無鹵、EuP指令等法規,對我國制造業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檔次低、質量差的產品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必須提升產品質量,才能走出去,才能具有國際競爭力。

      可以說,總體上“中國制造”的質量水平還達不到國際先進的水平,質量問題是實現制造強國目標中的明顯短板,如不下大力氣解決,“中國制造”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質量提升是制造業升級的關鍵抓手

      謝少鋒說,目前中國制造業還處在轉型升級的階段。轉型升級,應定義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即向更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轉型”,其核心是轉變經濟增長的“類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質量、低效益轉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轉為集約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的“升級”,既包括產業之間的升級,如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由第一產業占優勢比重逐級向第二、第三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也包括產業內的升級,即某一產業內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縱深化發展,實現技術集約化,不斷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轉型升級,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實施‘創新驅動’和‘質量為先’戰略。”謝少鋒說。創新驅動是轉型升級重要的發展戰略,沒有技術創新,產品技術性能就一直落后,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進和創新。而質量提升是“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造業升級的關鍵抓手,牽一發而動全身。

      一方面,質量提升需要進行不斷的產品創新。特別在高科技時代,產品質量的優劣,已不僅是傳統概念上的物美價廉、經久耐用,而是要求產品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包括產品的原材料、生產工藝、檢測手段,都應該是高新技術的產物,從而增加產品的科學性、安全性以及使用上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

      另一方面,質量提升是決定中國創造成敗的關鍵。對企業來講,創新具有較高的試錯成本,不能盲目地為創新而創新。企業的創新,應該是從設計開發的源頭就嚴控質量,在滿足消費者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改良和改進,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提高。只有以質量提升為目標的創新才是言之有物、可以操作的創新。而且與技術原創的復雜程度相比,質量上的持續改進相對具體,所有企業都可以通過質量持續改進實現從平庸到優秀甚至從優秀到卓越的飛躍。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轉型升級本質上就是從注重增量向強調質量轉變,就是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只有緊緊抓住質量這個核心,并將其作為轉型發展的檢驗標準,才能確保轉型成效。從經濟發展層面講,長期以來支持中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新的動力、新的優勢亟待挖掘,中國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中國到了必須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的關口。

      從產業發展層面講,同為世界制造,與美國制造、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中國制造的質量美譽度、知名度、信譽度仍有差距。在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戰略之時,推動中國制造向產業鏈高端升級,更離不開質量工作的基礎支撐。

    “保障質量觀”是形成中國制造質量問題的重要因素

      謝少鋒表示,我國對質量的傳統認識是“質量是企業的生命”,這是消費者的利益所在,所以必須嚴格保障產品的質量,不得出現安全問題、健康問題,因此必須加強質量監管,健全法規標準體系,保障產品的質量不出問題。而對質量的理解,是從符合性質量概念出發,以“符合”現行標準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就是質量達到要求的產品。

      基于這種對質量的認識和理解,在做法上,一是標準體系建設,設立了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共同組成的標準體系,國家標準作為最高效力的標準,其質量要求是最底線最起碼的(紅線),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的產品是不合格產品(連最起碼的紅線都沒達到)。

      二是產品檢測評價體系建設,建設了大量的產品質量檢測實驗室,然而這些檢測面向的是生產的末端,即企業生產完成后的交付和市場流通環節,進行事后把關,事后檢測只能將不合格的產品(沒有達到國家標準的最起碼要求的產品)識別出來(僅是抽樣,不可能百分之百全檢),并不能提高產品生產的合格率。

      三是執法體系建設,對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進行執法,對不達標的產品和企業進行懲罰和處理,以警戒企業,保障產品的質量,不出問題。

      此外,由于安全監管的需要,政府很重視產品安全,專門實行產品安全強制認證制度,為此制定了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對大多數工業產品來說,通過安全認證是產品定型生產的唯一門檻,實際上形成了“安全質量”的誤區,讓公眾誤認為通過安全認證的產品就是國家認可的“高質量”產品,混淆了產品質量和產品安全,讓企業只注意到了產品的安全性,而忽略了其他質量通用特性。

      這種將質量從概念上理解為狹義的符合性質量(符合標準要求)、認為要保障產品質量(底線)、政府加強監管就能“提高”產品質量的傳統認識,我們稱之為“保障質量觀”。

      “保障質量觀”從符合性質量出發,制定的產品標準有多高,決定了產品的質量水平就有多高。因為是按照標準對產品進行評價,標準本身的缺陷將造成對產品評價的缺陷。這對企業追求產品的質量有限制作用。保障質量不出問題,是底線要求,不能鼓勵企業追求高質量。以政府監管促質量,是沒有抓住產品質量形成的關鍵過程(設計、制造),不能直接從源頭上有效提升產品質量。

      “保障質量觀”長期指導著我們的質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績。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盡了很大努力,但我國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中質量狀況總體上還處于中低端水平,與習總書記要求的“三個轉變”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保障質量觀”指導下的質量工作不能滿足制造業發展的需求,體現在“符合性質量”、“底線保障”、“監管促質量”等的認識和做法上,若繼續按照目前的認識做下去,制造強國戰略難以實現,“三個轉變”難以快速推進。

    以“引領質量觀”指導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謝少鋒認為,與“保障質量觀”相對應,對質量的理解從適用性質量概念出發,以適合顧客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符合顧客要求的產品就是質量達到要求的產品。顧客的需求有多高,決定了產品的質量水平就有多高,促使企業追求產品的質量,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在做法上,產品質量從源頭抓起,在產品設計、定型、制造的全過程中按照先進的質量管理標準和先進的技術要求去實施,而不是靠事后把關。

      我們將這種從適用性質量出發的質量概念,認為企業按照顧客的需求提升質量,能做多好就做多好,用質量來做競爭力,用質量來引領企業發展,質量提升應在產品全生命周期開展的認識,稱為“引領質量觀”。“引領質量觀”和“保障質量觀”的對比如下表。

      

           在《中國制造2025》中,要求中國重點產品的工業產品質量水平,要通過努力達到國際先進的工業產品質量水平,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為此必須樹立“引領質量觀”的理念,以“引領質量觀”創新和發展中國制造業的質量提升工作。既然是制造強國,就意味著制造業的技術先進和質量上乘都處在全球領先地位,產品的質量處于領先地位就意味著是引領而不是跟隨。

      首先,對質量工作的目標追求應更高。“保障質量觀”的核心目標追求是保障質量不出問題,“引領質量觀”的核心目標追求是質量是核心競爭力,用質量來引領制造業發展,“質量為先”,就是質量引領,就是將產品高質量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首要目標,這才是“質量為先”的應有之義。

      其次,對質量工作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應創新。“保障質量觀”從嚴守質量底線的角度出發,構建的標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監管體系、檢測計量體系等,都需要在“引領質量觀”的理念指導下創新和發展。

      最后,要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在質量是競爭力、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前提下,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相結合,質量提升才是可持續的、有效的活動。

      高質量的中國產品是制造強國的綜合標志,以質量為先導實施《中國制造2025》符合制造業的發展規律。必須牢牢抓住質量這個制造業的生命線,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中國產品質量革命性的飛躍,到2025年,成功跨入世界制造強國的行列。

    相關文章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人口與健康學院

    6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健康中國建設與人口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人口與健康學院成立大會。民政部副部長張春生,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民革中央副主席劉家強,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云彥,中國社會科......

    中國礦業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召開會議,宣布教育部黨組、教育部關于學校行政領導班子部分副職的任免決定。會上,校黨委書記劉波宣讀了《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黃軍利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教育部關于黃軍利等職務任免的通知》......

    中倫文德·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基金啟動

    6月15日,中倫文德·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基金捐贈儀式在湖南大學法學院舉行。北京中倫文德(長沙)律師事務所向湖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捐贈200萬元,用于支持湖南大學法學院舉辦“全國法科學生寫作大賽”。捐贈儀......

    上海重點產品質量攻關30年取得成果1145項

    5月30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市經濟信息化委舉行上海市重點產品質量攻關30年暨產業質量攻關啟動活動,系統總結上海市重點產品質量攻關30年來取得的成效,并啟動全市產業質量攻關活動。質量攻關是指企業針對......

    24項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第六批參考產品(技術)目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第六批參考產品(技術)目錄的通知工信廳運行函〔2024〕20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

    第十三屆中部博覽會盡顯科技魅力

    呲牙咧嘴的超萌“歐若拉”輕型運動飛機、各式最新純電汽車……5月31日至6月2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長沙舉行。博覽會以“開放創新中部崛起”為主題,展覽面積共計4萬平方米,有來自美國、俄羅斯......

    盧惠霖生命科普館開館他讓基因一詞為國人熟知

    5月30日,盧惠霖生命科普館揭牌儀式在湖南岳陽湖濱大學舊址舉行。開館儀式。高潔攝盧惠霖是湖北天門人,少年時因接觸達爾文的進化論而對生命的遺傳繁衍產生濃厚興趣。上世紀20年代,他赴美留學,師從著名實驗胚......

    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啟動

    5月30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主場活動上,湖南省群團組織聯合創新創業學院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主辦方供圖為引領科技工作者在更高領域創新、更廣領域創業,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

    中國人民大學等2所高校副校長調整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及南昌大學副校長調整。支曉強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杜建強任南昌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據中國人民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近日更新信息顯示,知名會計學學者支曉強已任中國人民大......

    《袁隆平全集》發行諸多珍貴手稿首次公開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