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蜂蜜,是被廣泛認知的天然營養食品。試驗表明,蜂蜜中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似的各種無機鹽,如鐵、鈣、銅、鉀、磷等,還有多種維生素和有機酸,因此蜂蜜被稱為“血清之王”。
眾所周知,蜂蜜是蜜蜂從花朵中采到花蜜并在蜂巢中釀制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然而近些年來,假蜂蜜充斥市場,蜂蜜沒我們想象的那么“單純”。比如,把糖漿摻雜在蜂蜜里或者直接勾兌出售;還有的用白糖水摻假或使用食品添加劑造假;另外,把價格低的摻入價格高的,以次充好。
既然有如此亂象,那蜂蜜標準當中是怎么規定的呢?答案是現有國標偏向衛生方面,卻并不能查出蜂蜜真假。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宋心仿等10余名全國人大代表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建議,針對蜂蜜、蜂膠造假現狀,一定要有切實有效的可區別真假的鑒別方法,確保打假及監管過程中有方法可用、有法律可依。
時隔四個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正式回應,表示將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針對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宋心仿等10余名全國人大代表關于加強蜂產品行業管理的呼吁,本月10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上回應稱,蜂產品生產經營中的造假售假問題一直是監管的重點和難點,針對依據食品安全標準無法直接判斷假蜂蜜等問題,食藥監管部門通過多種途徑向衛生計生部門反映蜂蜜標準執行中的有關問題,并提出對標準進行修改和完善的建議,積極推動蜂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和蜂蜜摻假補充檢驗方法的建立。
中國蜂產品協會副會長宋心仿表示,蜂蜜行業現行的國家標準是在2011年開始實施的,雖然規定了蜂蜜的定義及蜜源,對理化指標及微生物等方面也有詳細要求,但對假蜂蜜仍難以檢出,這是導致蜂蜜市場混亂、假冒偽劣成災的主要原因。
宋心仿:蜂蜜造假五花八門,非常嚴重。前些年,用白糖喂蜜蜂。現在造假升級了,用淀粉或直接用果漿來代替。真蜂蜜現在的產量很高,我國每年有30多萬噸,足夠中國老百姓的需求。但是可惜被假蜂蜜擾亂了,真蜂蜜賣不上價錢。
蜂蜜養殖者吳先生氣憤的表示,假蜂蜜因為價格低廉,嚴重影響天然蜂蜜的銷售。
吳先生:很多大超市不夸張的說,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假的。我原來在超市里社專柜,我買的都是天然的,但是就因為假蜂蜜沖擊的我都撤了。
中原蜂業協會副會長何昕表示,目前市場上蜂產品的造假售假行為極其嚴重,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損害著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何昕:現在的造假不像過去就是黑作坊,沒有證件,現在的造假已經達到規模化,品牌化,甚至有時候是當地的明星企業。加入中國養蜂后代都放棄養蜂不愿意養蜂,一定會重創中國的養蜂業。
我國使用的是2011年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蜂蜜》(GB 14963-2011),是目前我國唯一的《蜂蜜》強制性國家標準,它是衛生標準,不是質量標準。正因如此,致使基層打假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依據,這是蜂蜜市場混亂、假冒偽劣成災的主要原因。
蜂蜜是純天然物質,經過化學工藝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質的只能稱為“蜂蜜制品”,而糖漿混合植物香精的蜜則是不合法的假蜂蜜。但市面上商家大多會標榜說我這是純天然蜂蜜,有些蜂蜜賣的并不便宜。那么蜂蜜到底是如何摻假造假呢?
由于我國具有強制功能的國家衛生安全蜂蜜標準至今尚未修訂完成,致使基層打假缺乏強有力的執行依據。浙江某糖業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在整個蜂產品行業,使用“果糖”冒充蜂蜜已經不再是秘密,很多地方的蜂蜜生產廠家都將“果糖”作為原材料采購。
所謂果糖,就是用陳舊的碎大米甚至是劣質過期的大米制作而成,供不應求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其中的某些指標,和蜂蜜國家標準差不多,能夠檢測過關。
工作人員:果糖剛開始用,沒有什么指標,蜂蜜廠就說,只要是果糖就給他們送。隨后,國家檢測標準下來了,那么我們就加上這些指標,“上有對策,下有對策”嘛!現在所有的蜂蜜場都沒有隱蔽感了,全部透明,就用果糖漿,你沒辦法啊,整個市場都在用。
這名工作人員所說的糠醛,是蜂蜜國家標準規定的一項檢測指標,此外,國家標準還規定了其它幾項檢測指標,如水分、果糖、葡萄糖含量、蔗糖含量、酸度等等。只要檢測結果符合指標,就是合格產品。因此,很多果糖生產廠家生產的果糖各項標準都是針對國家蜂蜜標準而進行研制的。
宋心仿表示,此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表態,表明了其對蜂產品市場規范的重視,以及規范的決心。但他同時也表示,期待能有更切實的標準出臺,保證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宋心仿:當前食品安全是我們最大的民生,希望各級黨委政府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把食品安全問題切實抓出成效,讓老百姓吃的放心。
實際上,蜂蜜摻假、造假行為,不僅在小戶、散戶中存在,網購蜂蜜更是“重災區”。中國蜂產品協會在去年底公布的2014年網售蜂蜜抽檢結果顯示,在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銷量較好的20款蜂蜜中,有13款產品摻假,摻雜物有大米糖漿、甜菜糖漿等非蜂蜜物質,這些經過“加工”的蜂蜜產品仍以“土蜂蜜”自稱,令消費者真假難辨。
那么,面對市場上良莠不齊的蜂蜜,我們又該怎樣去辨別呢?首先,金銀花蜜、玫瑰蜜、雪蓮蜜、桃花蜜,因為自身的特性,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商家聲稱是這幾種蜜,那假冒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另外給大家推薦支幾招兒,就是從色、香、味、質四方面去辨別蜂蜜的質量。
色,就是,真蜂蜜透光性強,顏色均勻一致;劣質蜂蜜混濁而有雜質。新蜂蜜以淺琥珀色而透明為正品。
香,就是,真蜂蜜在采收后數月便能散發出特有的蜜香,香濃而持久,開瓶便能嗅到;或把少許蜜置于手掌,搓揉嗅之,有引人入勝的蜜香。
味,就是,蜂蜜是清爽甘甜的,絕不刺激喉嚨。蜂蜜加開水略加攪拌即溶化而無沉淀者為好蜜;劣質蜜不易溶化,且有沉淀。
質,就是,上等蜂蜜的蜜質濃度非常高,流動慢。以一滴蜂蜜置于于紙上,優質蜂蜜成珠形,不易散開;劣質蜂蜜反之。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發布《儲油庫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206—2023)、《油罐車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B11/207—2023)和《加油站油氣排放控制和限值》(D......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度自然資源標準制修訂工作計劃建議的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有關全......
氣泡,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業工程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流體的地方就有氣泡。人們很早就開始利用氣泡豐富的特性,并發揮積極作用。廣義上的“氣泡”是指:由氣體以外的材料包圍氣體形成的封閉空間。換句話說,......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制定了《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旨在加快推進國家質量標準實驗室的培育和創建,提升產業質量競爭力,支撐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建......
GB/T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以替代實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
近日,國內首個核酸提取設備醫藥行業標準《核酸提取儀(YY/T1908-2023)》(下稱《標準》)由國家藥監局發布。《標準》由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牽頭,聯合天隆科技、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協......
苯并咪唑類殺菌劑(BZD)是一類含有苯并咪唑環的內吸性殺菌劑。最常用的BZDs有苯菌靈、多菌靈(CBZ)、甲基硫菌靈(TPM)、噻菌靈(TBZ)、麥穗寧(FBZ)等。在現代農學中,BZDs被廣泛用于預......
近日,預制菜再次成為消費熱點話題。一些外出就餐的市民發現,有餐廳已將“現炒”當成賣點宣傳。經過實地走訪和專家訪談,我們找出核心的四個問題,希望能揭開預制菜的真實面目。一問:預制菜有沒有定義?即食、即熱......
2023年10月4日,斯坦福大學JohnP.A.Ioannidis教授團隊發布了最新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這是該團隊公布的第六個版本,涵蓋了全球范圍內的科學家。在此次的榜單中,特別值得注意的......
——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樣品制備分會成功舉辦10月9日下午,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的樣品制備分會場報告,多位學者圍繞食品、制藥、環境、生命科學等應用,分享了樣品制備方面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