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李繼蓮博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志剛博士和美國科學院院士南希·莫蘭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研究揭示了熊蜂腸道微生物組具有兩種固定的生態型,這是繼發現人類和大猩猩的腸道微生物存在特定生態型后首次在傳粉昆蟲熊蜂上發現的,這將為今后深入研究傳粉昆蟲生物學提供腸道微生物新視角。
熊蜂是一類具有豐富物種和生態多樣性的重要傳粉昆蟲,而傳粉昆蟲是開花植物繁殖和進化的關鍵,對于人類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從營養代謝以及疾病免疫等多方面影響著傳粉昆蟲的健康狀況和種群演化。熊蜂的腸道微生物群與哺乳動物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社會性傳播,具有保守的腸道核心菌群,腸道微生物在寄主個體間差異很大。這種變異可能反映了微生物與其寄主間的長期協同進化。
該研究團隊對我國28種熊蜂的腸道細菌16S的V6-V8區采用高通量測序,并結合經典生態學的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熊蜂腸道微生物存在兩種保守的生態型。一種是由Gilliamella和Snodgrassella菌群組成,這兩類菌群在蜜蜂中也存在。另一種生態型主要是由環境性菌群組成,而且含有一些條件致病菌如哈夫尼菌屬和沙雷氏菌屬。
李繼蓮解釋,這兩種不同生態型在熊蜂腸道微生物中的出現,顯示出與哺乳動物腸道微生物生態型分化的高度一致,對于熊蜂物種的健康和種群動態具有潛在的影響,為進一步挖掘這些特定腸道共生菌的功能奠定基礎,同時也為我國蜂種資源的多樣性保護提供參考。
關于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獲獎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總工會、團委、婦聯、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為深入貫......
關于發布《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入河排污口設置》等兩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題為“Gutmicrobe-generatedphenylacetylglutamineisanendogenousallosteri......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作為膳食膽堿和肉堿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trimethylamineN-oxide)會增加機體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然而,目前研究人......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