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這項新技術使人們能更精準地對DNA代碼進行控制,引發了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革新,科學家們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它的力量,治療包括癌癥在內的疾病并進一步解開人類細胞身上籠罩的謎團。
但這一基因編輯技術也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憂慮。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有科學家擔心,這一新工具是否會導致父母預定“設計嬰兒”?在病人身上使用是否會導致無法預知的危險后果?鑒于這項技術可能會被濫用或錯用,因此,有資深科學家撰文呼吁暫停某些與這項技術有關的新研究,直到制定出相應的倫理指導方針。
編輯DNA來治愈疾病
盡管大多數人類疾病都由(至少部分由)我們DNA內的變異造成,但目前的治療方法針對的是這些變異的癥狀而非遺傳根源。例如,囊腫性纖維化會導致肺部充滿過量的黏液,造成這一疾病的“罪魁禍首”就是單個DNA變異。
然而,目前治療囊腫性纖維化的方法強調的是緩解甚至消除癥狀,主要做法是盡量減少肺部黏液并對抗感染,而非糾正這個變異本身。這是因為對擁有30億個堿基對的人體DNA進行修改并非易事。而且首個基因治療藥物“Glybera”也不涉及修改病人的DNA,該藥物由荷蘭生物科技公司UniQure研發制造,主要用于治療脂蛋白酯酶缺乏遺傳病(LPLD)患者,目前,該藥物在歐洲僅限于治療罹患消化障礙的病人。
所謂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DNA核苷酸序列進行刪除和插入等操作,換句話說,基因編輯技術使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改寫DNA這本由脫氧核苷酸寫成的生命之書。然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物理和化學誘變、同源重組等方式來對DNA進行編輯。但這些方法要么編輯位置隨機,要么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操作。因此,能夠方便而精確地對DNA序列進行編輯,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夢想。
2012年,一種名為“CRISPR/Cas9”的DNA剪切技術橫空出世,讓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CRISPR被稱作“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是在一些細菌基因組內存在的一系列成簇排列的DNA序列,是源于細菌及古細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科學家們發現,這些重復序列和很多能夠侵入細菌的噬菌體的DNA序列相同。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序列在被轉錄成為RNA后,能夠和細菌產生的一類稱為CRISPR關聯蛋白(Cas9)的蛋白質形成復合體,對Cas9蛋白起到導向作用,因此這段RNA也被稱為導向RNA(gRNA)。當復合體檢測到入侵的DNA和gRNA序列一致時,Cas9蛋白就能夠切割入侵的DNA,達到防御的目的。
與以前效率低下的DNA編輯方法相比,新出現的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提供了一條捷徑。它就像一個DNA剪刀手,剪開特定RNA序列指向的地方,從而開啟細胞DNA的修復過程——要么使某個導致腫瘤瘋長的基因“繳械投降”,要么對受損基因(比如導致囊腫性纖維化的變異)進行修復。
雖然很多CRISPR/Cas9系統需要多種蛋白的參與,但在很多細菌的細胞內,只需要一種內切酶——Cas9就夠了。Cas9內切酶在向導RNA的指引下能夠對各種入侵的外源DNA分子進行定點切割,由于Cas9系統優異的指向性和特定性,其一問世就獲得了科學家們的青睞。
這一技術發展迅速。2014年,研究人員發現了利用CRISPR/Cas9治愈小鼠中一種罕見肝臟疾病的方法。2015年3月10日,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美國薩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也發現,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切除人類免疫細胞中HIV病毒插入的基因,阻止HIV進入血液干細胞,向研發出藥物邁進了一步。
另外,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則利用這一技術構建出了可在自然短壽的非洲青鳉魚中研究衰老的平臺。研究人員希望這些魚能成為了解、預防及治療老年疾病的一種有價值的新模型,研究發表在2月12日的《細胞》雜志上。
目前該技術已經成功應用于人類細胞、斑馬魚、小鼠以及細菌的基因組精確修飾。
引發倫理爭議
隨著這項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對胚胎內的基因進行修改面臨的障礙也在慢慢消失,為所謂擁有特定相貌或智力的“設計嬰兒”打開了大門。
倫理學家們擔心,讓父母能夠選擇胎兒的特征可能會帶來很不好的后果。而且,由于我們對疾病和基因之間關系的理解還存在諸多不足,即便我們能進行毫無瑕疵的基因手術,也不知道DNA的特定變化在一個活人身上會如何表現出來。最后,對諸如胚胎等生殖細胞進行編輯可能會永久性地將已經改變的DNA引入基因庫中,遺傳給后代。
CRISPR/Cas9系統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進入細胞后,有可能在非目標位點進行酶切,從而導致脫靶,如此可能會引發癌癥而非治愈癌癥,這對于臨床應用來說也是一大敗筆。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技術也沒能逃過這個命運。在一項項激動人心的研究結果出來的同時,關于是否應該對人類胚胎進行編輯的爭議也不斷升級。一些人認為,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前景光明,因為它可以在嬰兒出生前消除破壞性的遺傳疾病;另一些人則認為,這樣的研究跨過了道德底線:今年初,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評論文章,呼吁停止使用基因組編輯工具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改造。他們認為,利用現有技術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組編輯,由于對生殖細胞的改造是可以遺傳的,因此可能會對后代產生無法預測的后果,而這些技術的濫用可能引起公憤,繼而波及這些工具在醫療領域的使用。
無獨有偶。今年3月份,因擔心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著名遺傳學家喬治·徹奇、CRISPR技術的共同開發者詹妮弗·當娜在內的科學家以及法律、倫理和醫學方面的專家,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評論文章,強烈反對利用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對人類生殖細胞進行修飾。他們指出,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簡單高效突然讓精確的人類生殖細胞編輯成為可能。他們還提議舉行一次國際會議,討論使用這一快速發展的技術的社會、法律和倫理問題。
不過,他們也承認,CRISPR/Cas9技術風險與回報之間的權衡將傾向于有利人體健康。他們寫道:“討論的關鍵在于基因組的改造是否能治療或治愈嚴重疾病,如果可以,是在什么情況下。”
為了管理風險,他們還提議采用標準化的基準測試來確定脫靶效應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并開展適當的風險評估;他們呼吁全球各方代表,包括遺傳學、法律和生物倫理學的專家、政府機構、私人團體以及公眾,來討論基因組改造的問題并制定政策。
盡管因為倫理原因要求某一研究暫停的情況很罕見,但也并非孤例,此前的重組DNA技術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在1975年的阿希洛馬會議(Asilomar Conference)上,分子生物學家們就重組DNA技術的道德底線問題進行了討論,最終在安全標準上取得了共識,簽名保證不讓人工基因改造的生物對公眾造成威脅。《科學》論文的幾名作者也曾經參與過阿希洛馬會議。
阿希洛馬會議現在仍然被廣泛認為是一個適當且負責任的措施,它既強調了技術的安全性和符合倫理,也沒有阻礙技術進步的步伐。結果證明,DNA重組技術并沒有最初所擔心的那樣危險。而現有證據表明,在Cas9的問題上,我們可能沒有那么幸運。阿希洛馬會議另一個重要的遺產是,促進了專家和公眾的公開討論。CRISPR/Cas9技術或許可以借鑒這一點。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盡管這些人呼吁在嚴苛的倫理準則制定之前,應暫停某些CRISPR/Cas9方面的研究。但一個月之后,一個中國研究團隊的報告再次將這項技術推到了風口浪尖。
今年4月份,中山大學副教授、基因功能研究員黃軍就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蛋白質與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不能存活的人類胚胎進行了編輯,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可能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的基因。
結果表明,科學家們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在實驗中,這一方法基本上干掉了五分之一的胚胎,在存活的細胞中也只有一半的DNA發生了變化,而且,即使這些DNA已被修改的細胞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疾病變異被修復。黃軍就團隊表示,實驗結果說明從基因編輯到基因治療技術,中間有明顯的障礙,在達成任何臨床應用之前,仍有很多問題要研究清楚。
前國際干細胞研究學會主席、哈佛大學生物學家喬治·戴利也是《科學》論文中的一員。他表示,這是世界上首例運用CRISPR/Cas9技術修改人類胚胎基因的嘗試,是個里程碑,也是個警告,這一研究結果給那些認為基因編輯能完全消除疾病基因的人提出了嚴厲的警告。
現在,圍繞著Cas9的狂熱和喧囂都太多,很容易讓人忘記,這項技術出現還不到3年時間。
據不完全統計,10月份,共有15家國內外創新生物藥企完成了融資事件,總金額超40億人民幣。從融資輪次來看,早期融資仍占多數,其中B輪以前融資占比超過75%,僅有2家企業完成B輪融資。從融資金額來看,披......
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觀體驗,但對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較大的個體間差異。探究疼痛敏感性個體差異的產生機制,對于闡釋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進行個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個體差異可能受到......
RNA編輯廣泛存在于植物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RNA編輯作為一種RNA轉錄后加工機制,對于調控基因表達具有重要意義。RNAC-U的編輯是胞嘧啶(C)經過脫氨轉變為尿嘧啶(U)的過程。在此過程中,PPR(......
今日,阿斯利康與Cellectis達成了一項利潤豐厚的合作協議,將向這家法國生物技術公司投資2.45億美元,進一步加強了其致力于開發細胞和基因療法產品的承諾。該消息令Cellectis的股價在周三盤前......
10月27日消息,阿為特(873693)在北交所上市,開盤價15元/股,上漲135.85%。10月27日,阿為特正式在北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該股成績亮眼,開盤即漲135.8%,此后繼續拉升觸發兩次臨停,......
近日,清華大學腦與智能實驗室與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組成的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可以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重構細胞的空間組織。研究表明,這種名為DeNovoCoalescentEmb......
今日,依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辦法》(滬科規〔2020〕8號)等文件精神,現將2023年第5批擬認定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名單予以公示。名單中,奧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自動核酸......
在生命體內存在在這樣的一種英雄主義:細菌在殺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壯烈犧牲”,與其“同歸于盡”,以完成保護生命體的重任。早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通過間接的手段檢測到了一種同歸于盡的自我保護行為,......
10月7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469號(醫療衛生類215號)提案答復的函》(以下簡稱《答復》)。針對丁列明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精準醫學時代個體化定制藥物研發......
近日,中國農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有效破解了花生黃曲霉抗性機理,并發掘出了關鍵候選基因,為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相關學術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前沿研究雜志》(JournalofAd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