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日前發布研究結果稱,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后的中國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這項研究首次核算出基于實測數據的中國碳排放清單。
碳排放清單是全球變化模擬、氣候模型構建、制定各國減排政策及國際談判的基礎。本次科研團隊成員、哈佛大學博士劉竹介紹,當前國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國際機構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方法和能源統計數據進行估算。
不過,國際上對碳排放的計算方法是用不同能源的消耗量乘以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單位燃料時氧化的碳量。由于長期缺少基礎數據,“中國的排放數據主要由西方發達國家科研及政府機構發布,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估計。”劉竹說。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魏偉團隊聯合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24所科研機構組成的科研團隊,歷時4年開展針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中國碳排放核算工作,統計了中國所有行業部門化石能源燃燒的碳排放及水泥生產過程的碳排放,覆蓋了中國99%的能源消費量。
“中國的煤炭中灰分較高,含碳量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本研究實測中國煤平均含碳量為54%,但IPCC默認值為75%”,魏偉說,“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煤炭并沒有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
劉竹表示,106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達國家自1994年以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如果按照21世紀氣候變化控制在2攝氏度范圍的各種排放情景下,中國的排放空間較原來相比增加25%~70%”。
科學家們表示,希望基于實測數據研發的各類數據庫能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目前“中國碳排放數據庫”已基本建成。魏偉介紹,中科院碳專項將于2015年年底結題,“我們會向國家提供一個詳細的碳排放技術參數,為碳減排、碳交易和國際氣候變化的談判等提供科技支撐”。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7月4日,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據要素高層論壇上,國家數據局數據資源司副司長張慧星表示,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政策文件,針對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不同屬性特點分類施策,部分政......
·Casgevy是一款自體細胞療法,它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體外對來自患者的造血干細胞進行編輯,使血紅細胞生產高水平的胎兒血紅蛋白——一種健康的、攜帶氧氣的血紅蛋白。當地時間202......
科技日報北京5月10日電 (李儀 楊璐 記者付毅飛)10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辦嫦娥六號任務巴基斯坦立方星數據交接儀式。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向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卡里爾......
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055.3億元,同比增長4.3%。“總體看,一季度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
在生成式AI(人工智能)時代,數據安全的出路可能會是“用魔法打敗魔法”,知識產權保護也可能要提前到token(字符串)層面。4月26日,在2024中關村論壇上,人工智能企業與學者就AI大模型的數據安全......
3月31日,智能網聯數據應用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暨首屆智能網聯數據要素生態創新會議在天津大學舉行。聯合體在現場發布了天津市智能網聯數礦體系,公布了首批智能網聯數據產品供需意向清單。隨后,首批智能網聯數據......
4月1日至2日,2024年全國數據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后的首次全國數據工作會議。會議從著力健全基礎制度、釋放要素潛能、加快轉型賦能、促進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安全保障、推進......
聚焦兩會,我們也十分關注建議提案。全國政協委員宋樹立建議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互通。宋樹立表示醫院檢查結果是指對超聲X光、核醫學等等這些檢查所形成的數據或者圖像,以及像對血液等其他的一些樣本,通過血液學、細......
28日,財政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信息查詢使用便利度的通知。財辦庫〔2024〕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加強全國政府采購數據共享共用,進一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