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首次定位了在人類受精卵最初幾天里處于活性狀態的所有基因。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對于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提供了一個深入的了解,科學家們也希望,這一研究結果將有助于尋找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不孕癥。延伸閱讀:科學家重建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
在一個人的生命開始時,有一個受精卵細胞。受精后的第一天,有兩個細胞,受精后的第二天有四個細胞,第三天有八個細胞,以此類推,直到機體出生時有數以十億計個細胞。然而,在受精后,我們的基因以什么順序被激活,一直是人類發育最后一個未知的領域。
人類總共有大約23000個基因。在目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在受精后的兩天內,這些基因中只有32個基因被交換,在受精后第三天有129個激活的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7個基因的特征以前并沒有被發現過。
卡羅林斯卡學院生物科學和營養系教授Juha Kere指出:“這些基因是開啟人類胚胎發育所需要的‘點火鑰匙’。就像往水中扔一塊石頭然后觀察到波紋席卷水面。”
為了尋找新的基因,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結果分析方法。大多數基因編碼蛋白質,但是有一些重復的DNA序列,通常被認為是所謂的“垃圾DNA”,實際上對于基因表達的調節非常重要。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表明,新發現的基因可以與“垃圾DNA”相互作用,而且對于機體的發育起始,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資深作者、卡羅林斯卡學院臨床科學、介入和技術系教授Outi Hovatta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對于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調節,提供了新的見解。我們確定的新因素,可用于將細胞重編程為所謂的多能干細胞,用來治療一系列疾病,也可能用于不孕不育的治療。”
這項研究是由瑞典和瑞士的三個研究小組合作完成,每個小組都提供了一套獨特的技能和專長。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卡羅林斯卡學院杰出教授獎、瑞典研究理事會、卡羅林斯卡學院糖尿病戰略研究計劃的資助。
近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2年度業績快報,報告顯示華大基因2022年度營業總收入約71.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增加5.32%。2022年度營業利潤約10.47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年減少4......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團隊開發的基因組育種大數據計算新工具HIBLUP,中文名為“天權”。相關論文被期刊評為“突破性進......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的科學家27日宣布了迄今最大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細胞治療試驗結果。該療法針對因射血分數低導致的慢性心衰,通過提高心臟泵血能力和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而使患者受益。對于接受治療的患者......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旨在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維護人格尊嚴,尊重和保護研究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健......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來出現返青提前、枯黃推遲的現象頗受關注,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體發布消......
大氣細顆粒物(PM2.5)污染對人體健康具有負面影響,一直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所在。城市大氣中PM2.5的來源和化學組成均十分復雜,探究其中的有效毒性組分,是空氣污染與健康研究的首要任務之一。中國科學......
不論是體育賽事還是科學探索,挑戰極限一直是人們的夢想。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龔旗煌團隊長期致力于挑戰科學前沿的“時空極限”研究,助力人們不斷拓寬認知的邊界。“我們就是......
和往常一樣,早上8點,天津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研究員張英馳來到實驗室,換好潔凈服,打開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燈,將培養基放在水浴鍋中。半小時后,他開始處理細胞。顯微鏡下,細胞均勻分布,生長狀態良好。消化傳代后......
今天2月24日(星期五)上午,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有關情況。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官網2月23日發布訃告,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黨總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滕彥國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2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48歲。滕彥國同志,1974年2月生,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