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制造出一種有彈性、可變色的壓力敏感材料,它是迄今最接近變色龍皮膚的人造材料。用不同力度觸摸這種電子皮膚,它會改變顏色。研究人員指出,將來這種電子皮膚在交互式可穿戴設備、人造義肢、智能機器人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
類似的變色材料以往也有,但很少有材料還能感知壓力,而且沒有一種是有彈性的。新的電子皮膚首次具有這三種特點。論文第一作者、斯坦福大學的周河秀(音譯)說,這是一種仿變色龍的彈性電子皮膚,改變所施壓力的大小和時間,就能很容易地控制電子皮膚的顏色;反過來,還能通過電子皮膚的顏色變化來分辨壓力大小。
新電子皮膚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彈性微結構聚合材料和彈性電致變色聚合材料,前者能隨壓力改變電壓,后者能隨電壓變化而變紅或變藍。
研究人員用一個絨毛熊演示了電子皮膚是怎樣變色的。他們給小熊掌上貼上壓敏材料,并與放在小熊腹部的電致變色材料連接。電致變色材料先是暗紅色,輕握小熊掌(壓力約50千帕)時變為藍灰,放開后又變回暗紅,用大力握時(約200千帕)變為淡藍色。
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握手的壓力使壓敏材料電阻下降,由此使電致變色材料的電壓升高,氧化材料使其化學結構發生輕微改變,從而明顯改變其吸收光譜。壓力消除后這一過程會迅速逆轉。
雖然研究中所用的電致變色材料只能在紅藍之間轉變,但研究人員希望其他電致變色材料能有更多顏色,這樣就可帶來更廣泛的應用。電子皮膚有可能與可穿戴或攜帶設備結合,如衣服、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把各種顏色整合到一種設備中,可作為一種互動式裝飾或表達情緒方式。
周河秀說,電子皮膚顏色的改變還可用于分辨壓力,這種系統能與任何想知道其表面壓力的東西結合。此外,它還有偽裝功能,可用于義肢和智能機器人。彈性系統能很好地貼附在曲面和動態表面上,傳統的堅硬材料卻做不到這一點。
總編輯圈點
壓電材料刺激變色材料,就是人造的五彩皮膚,它和變色龍皮膚的原理有一點像:后者是神經刺激色素細胞擴張、縮小。人造仿品更簡單可控;天然真品則能視顏色、溫度、內分泌、精神狀態而變色,更復雜有趣。將來發明一種隨心情變色的皮膚,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時,我們看著股市大盤,臉真的會變綠。
美國寺崎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團隊在可穿戴健康技術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開發出一款能夠自愈的新型電子皮膚(E-Skin)。這款電子皮膚具有超快自我修復的能力,一旦受損,能在短短10秒內恢復超過80%的功......
“智能繃帶”可貼合在皮膚上監測傷情。圖片來源:加州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新一期《自然·材料》報道,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聯合團隊正在開發一系列尖端......
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 (記者華凌)記者5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創新性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多種機械信......
圖(A)為電子皮膚的仿生設計概念;圖(B)為貼于仿生手指尖的電子皮膚;圖(C-G)為電子皮膚的照片、力和應變傳感單元的局部放大圖、力和應變傳感器以及過孔的顯微圖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22......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柔性電子技術實驗室張一慧教授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維架構的新型電子皮膚系統,可在物理層面實現對壓力、摩擦力和應變三種力學信號的同步解碼和感知,對壓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約......
記者5月23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電子皮膚。這種皮膚可在零下78攝氏度的嚴寒環境中,實現機器手的高拉伸、自愈合和高靈敏功能,對我國開展極地科考具有重大意義。相關成果......
日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楊靜團隊成功研發新型電子皮膚。這種皮膚可在零下78°C的嚴寒環境中實現機器手的高拉伸、自愈合和高靈敏功能,對我國開展極地科考具有重大意義。相關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美國......
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這種電子皮膚很有彈性,為機器人和其他設備提供類似人類皮膚的柔......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佳欣)現有的電子皮膚會隨材料拉伸而降低傳感精度。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解決了這項新興技術的一個主要難題。這種電子皮膚......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瑋書課題組在電子皮膚的溫覺仿生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上。相關研究成果展示電子皮膚作為人體皮膚的對應物,通過在柔性基底上集成各種功能元素,可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