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Cell Research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靈長類研究平臺的研究論文:Generation of macaques with sperm derived from juvenile monkey testicular xenografts。該研究通過精巢移植實現了食蟹猴精巢提早成熟,并利用移植精巢組織內生成的精子成功獲得了健康的食蟹猴后代。
非人靈長類動物,作為最接近于人的模式動物,在基礎研究和生物醫藥研究領域有重要的地位。在神經科學領域,非人靈長類的動物模型對研究腦認知和腦疾病機理至關重要。隨著基于分子剪刀的基因編輯方法的出現,及其在構建非人靈長類模式動物的成功運用,構建遺傳修飾動物模型不再是小鼠等少數模式生物的ZL。然而,較長的性成熟周期是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應用的一大阻礙。常用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恒河猴和食蟹猴的性成熟時間長達4-5年。長繁殖周期嚴重阻礙了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應用。
上海生科院神經所靈長類研究平臺科研人員利用野生型食蟹猴(14月齡)和前期構建的MeCP2轉基因食蟹猴(27月齡)作為精巢供體,將其精巢組織移植到去勢的裸鼠背部。移植組織經10個月的生長后開始出現有活力的精子。科研人員將部分精子通過單精子注射入食蟹猴卵母細胞,并通過將得到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孕受體,成功獲得了2只野生型食蟹猴和4只F1代MeCP2轉基因食蟹猴。通過對F1代進行PCR和Western Blot檢測分析,發現MeCP2成功傳代并表達。目前為止,這六只食蟹猴生長狀況良好,年齡最大的已有10個月。
該工作加速了食蟹猴的精子生成速度,縮短了食蟹猴的繁殖周期,對于推動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此外,該工作首次在靈長類水平證明了異種精巢移植產生的精子可以用來獲得健康的后代,對于青春期前的男性腫瘤患者生殖力保存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該課題由博士研究生劉真在靈長類研究平臺研究員孫強的指導下完成。并得到了實驗室和所里其他成員的大力幫助。課題受科技部“973”項目、中科院先導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召開“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座談會”。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政府黨組成員于英杰出席座談會并講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張繼紅主持會議,相關國家部委......
來自英國和美國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項技術,可讓人們看到動物眼中的世界。這項技術通過硬件和軟件相結合來制作圖像和視頻,準確地展示出蜜蜂和鳥類等動物所看到的顏色。相關論文發表在23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
“真正要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愛’。這份愛不是簡單的興趣,而是一種從內心生發出的理性思考。這種驅動力強烈到你愿意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時,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研究團隊將先進的單細胞技術與肺部器官樣體研究相結合,以繪制人類早期肺部免疫細胞的發展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概述了這些細胞在人類肺部組織的發育過程中如何起到積極而密切的指導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統和呼吸系......
迪拜,12月6日(路透社)-美國能源顧問約翰·波德斯塔周三告訴路透社,美國將在迪拜COP28氣候大會之后的今年發布有關氫生產商如何獲得去年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嵌入的數十億美元補貼的指導。由于政府正在討論......
10月25日,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發布了2023年日本科學技術指標報告。報告指出,盡管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團體之一,但其在世界級研究方面的貢獻呈下降趨勢。報告顯示,日本研究人員總數在全球排名第......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農業農村部公告2023年第140號(關于防止荷蘭蘭舌病傳入我國)的公告。近日,荷蘭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緊急報告,該國北荷蘭省(Noord-Holland)、烏得勒支省(Ut......
東岡瓦納大陸主要由印度、南極洲、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微大陸組成,在中侏羅世與非洲大陸分離。早白堊世1.32億年前,隨著澳大利亞西北處新的洋中脊擴張,印度大陸從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向北漂移,在晚白堊世時期到......
8月14—16日,第六屆國際信息研究大會在京召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ShahbazKhan、國際信息研究學會聯合主席PedroMarijuan分別出席會議致辭演講。記者在16日大會圓對......
英國萊斯特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學習、記憶、攻擊和其他復雜行為所需的基因起源于約6.5億年前,這一發現對研究復雜行為的進化起源具有深遠意義。相關論文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