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0-19 15:46 原文鏈接: Science:屠呦呦獲諾獎是對中醫學的認可嗎?

      在本月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新聞發布會上,一個問題在斯德哥爾摩大廳中引發了一陣緊張。提到因從過去中國傳統醫學使用的一種植物中獲得了抗瘧藥物青蒿素(artemisinin),藥理學家屠呦呦(Youyou Tu)得到今年一半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時,一位中國記者問到:“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是你們第一次將獎頒給(承認了)中醫學?”推選委員會委員Hans Forssberg回答道:“我們沒有將獎頒給傳統醫學。”他解釋說,中醫學是靈感的源泉,但頒發此獎是因為發現了一種新藥物。

      這一信息卻被廣泛地忽視,尤其是在中國。諾獎得主、任職于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屠呦呦在接受新華社的一次采訪時說:“青蒿素是中醫學送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包括草藥、針灸和其他療法都是基于2000多年前的理論。中醫學在中國是一項大產業,在2014年生成了950億美元的收入。

      中國以外的評論員也認為是另類醫學在諾貝爾獎中取得的勝利。NBC新聞網站編寫了一個標題“諾貝爾獎頒給了自然藥物的先驅。”美國自然醫學學院協會(Association of Accredited Naturopathic Medical Colleges)將這一獎項描述為,是對針灸、草藥和其他自然療法從業者的認可。這一團體在Facebook上夸口說:“自然療法成為了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前沿和中心。”

      事實上,這一獎項暴露了另類療法生物醫學主流和支持者之間不斷擴大的裂痕。北京大學神經科學家饒毅(Yi Rao)認為屠呦呦得到這一榮譽當之無愧: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饒毅認為在中醫學龐大藥方中還會發現更多的寶石。但將會采取科學的方法來發現這些寶石。有關中藥方劑有益的說法“從未得到過證明。”

      源自自然產物的藥物占據了現代藥典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到目前為止很少來自于中醫學。麻黃堿(phedrine)是在19世紀80年代從中藥麻黃中分離出來的,這一安非他命類的刺激劑被用作為非處方解充血藥及哮喘的處方藥。近幾十年來,中醫學生成了青蒿素和用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療法三氧化二坤。

      許多團體都在設法擴大源自中醫學的藥物清單。香港科技大學在1999年啟動的一項篩查工作生成了“一系列有前景的先導藥物可用于治療腦疾病和功能障礙,”香港科技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Sejal Mody說。2008年大連化學物理學研究所啟動了一項稱作為本草物質組(Herbalome)計劃的類似篩查項目,已在開花植物延胡索中發現了一種有前景的止痛藥。這一發布在2014年《Current Biology》雜志上的化合物dehydrocorybulbine正在開展進一步的研究。項目主任梁鑫淼(Xinmiao Liang)說還有另外幾個活性化合物正在動物中進行測試。

      但中醫醫生說,沒有單一的化合物可以解釋他們治療方案的有效性。中藥依賴為患者量身定制的成分混合物,協同來起作用。然而要嚴格測試這樣的定制化復合物并不容易。一個備受吹捧的例子就是在世界各地個體化的中藥混合物被用來緩解癌癥化療的毒性。為了測試它們的療效,中國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家Tony Mok開展了一項試驗,讓癌癥患者接受定制化的中草藥處方或類似的安慰劑。他的研究小組發現中藥藥劑對毒性沒有影響。

      另類醫學的懷疑者、曾任職于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Edzard Ernst搜索了類似的嚴格個體化中醫治療試驗的文獻;他發現很少是全陰性的。“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支持使用個體化草藥,”他說。

      中醫學的支持者說,獲得正確的處方很重要。關鍵是“應用一種整體分析方法,即采用標準化中藥方劑,”加州大學自然產物化學家薛天漢(Tianhan Xue)說。他稱有實驗室證據表明組合中藥材有協同效應,“但我也贊同我們還需要更優質的研究。”

      Mok說:“質量科學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是一旦引入科學,它還是中醫學嗎?”

    相關文章

    TheLancet:對患者進行基因分析或能降低30%不良藥物反應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TheLancet上題為“A12-genepharmacogeneticpaneltopreventadversedrugreactions:anopen-label,mult......

    藥監局《化學合成多肽藥物藥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2023年2月21日,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網站發布了《化學合成多肽藥物藥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以指導化學合成多肽藥物藥學的研究,提供可參考的技術標準。該指導原在2007年版《合成多肽藥物藥學研究......

    機器學習鑒別出八種戒煙藥物

    美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可通過計算機程序分析數據集的模式和趨勢來識別藥物,他們借此鑒定出了8種有助戒煙的藥物,包括用于治療感冒咳嗽的右美沙芬等。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

    藥監局:《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管理辦法》的公告(2023年第15號)為進一步規范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和監督管理工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修訂了《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

    陽了吃藥有哪些注意事項?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藥物

    近期隨著陽性病例的增多,一些人在治療新冠病毒感染過程中,因用藥不當導致肝損傷。“陽”了吃藥該注意哪些事項?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藥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權威專家——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楊汀、......

    一種神經影像特征可用于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強度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一種神經影像特征,可用于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的強度。該論文介紹,對使用藥物或進食的渴求,被認為是物質濫用或過度進食的驅動因素。藥物......

    山東大學在轉錄因子藥物靶標領域取得新進展

     NPAS4的生理功能(A)、相關疾病(B)和蛋白二聚體結構(C)  山東大學供圖近日,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武大雷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在線發表......

    40款藥物圍剿新冠,誰才能終結疫情?

     轉眼間,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發生近三年了。在這三年里,喬拜登取代了特朗普成為了總統,英國走完了脫歐的最后一程,“鐵娘子”默克爾時代劃下句點,東京奧運會在荒誕中落幕,北京冬奧會展示了雪上豪情,全......

    【島津杯】大咖“云”集共襄藥物分析學術盛宴

    2022年12月4-5日,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藥學會編輯出版部承辦的“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2021-2022)暨《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五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

    抗癲癇藥TOP10出爐,9大過億品牌曝光!

    近日,抗癲癇藥市場捷報頻傳,東北制藥(5.53+2.22%,診股)的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濃溶液獲批,廣州一品紅(34.95+0.46%,診股)制藥的奧卡西平口服混懸液報產獲CDE受理。米內網數據顯示,2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