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1-12 09:08 原文鏈接: 出口“綠科技”政府要做指路人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韓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石油和煤炭等能源消耗激增,大氣環境日益惡化,與經濟高速發展相伴的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垃圾與水污染也接踵而至。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環境污染達到頂峰,韓國政府也真正開始認識到治理污染的緊迫性和重要性。1985年,韓國首次推出工廠煙囪大氣污染遠程監視系統。自此之后,限制和治理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系列法案陸續推出,成功地改造了韓國的國內環境。與此同時,韓國的相關環境產業也走上了快車道,與之相關的“綠科技”發展迅速。如今,韓國政府和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希望借環境領域成熟的科學技術開拓海外市場,獲取利潤。

      設立專業機構 進行統籌支援

      韓國環境部的統計數據表明,韓國環境產業銷售額已超過100兆韓元(約合5700億人民幣),且近5年間始終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長率。目前,韓國國內環境相關產業體數量超過5萬個,從業人員達30余萬。噪音處理、振動管理、環境知識、環境信息、環境修復等行業的銷售額大幅上升。然而,韓國國內環境產業個體多數是中小企業或者大企業內部的分公司,想要開拓海外市場必須有政府后援作為支撐。目前,韓國環境產業“走出去”主要由環境部牽頭,由環境部下轄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協調,幫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的前身是2005年設立的韓國環境技術振興院和韓國親環境商品振興院。2008年,兩個機構合并為現在的環境產業技術院。目前,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下設環境技術本部和環境事業本部。兩個本部分別下設環境技術開發團、環境認證評價團與環境產業支援團、環境保健安全團、親環境生活團。其主要職能分為六個部分:一是環境技術研究開發,包括企劃、評價和管理;二是培養環境產業專門人才并提供信息,包括收集環境產業相關技術信息并進行分析等;三是認證評價,包括環境標識認證、碳排放認證、環境新技術認證、綠色技術認證等;四是培育環境產業,包括支援企業進行海外市場開發、運營親環境創造經濟中心等;五是普及親環境生活方式,包括促進普及綠色產品,促進企業進行親環境經營和低碳經營;六是環境安全管理,包括管理有害環境的危險物質和偽環保產品等。

      分類分析需求 細化支援策略

      為了給環境技術企業創造走出去的機會,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分析整理了韓國國內相關企業的四大需求。一是提供海外環境市場信息;二是構筑合作網絡;三是發掘合作項目;四是產業化支援。針對企業的需要,環境產業技術院方面一一就具體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解決方案。提供海外環境市場信息方面,開設了專門的海外環境市場信息門戶網站,定期撰寫并上傳相關國家市場分析報告書,并舉行網絡博覽會以及線下博覽會;構筑合作網絡方面,成立了“Global Hub Korea”組織,定期進行環境技術相關討論,邀請海外環境相關人才到韓國進行研修交流,并運行海外環境協力中心;發掘合作項目方面,為發展中國家制訂環境治理規劃,同時為落后地區提供環境產業落地可行性調查服務;產業化支援方面,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等形式與發展中國家取得聯系,以幫助韓國企業從研發、技術轉讓等多種渠道獲得海外投資機會。

      截至目前,通過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搭建的平臺,韓國環境企業已經在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斯里蘭卡等多個海外市場獲得利潤可觀的投資項目。但是,在取得成果的同時,韓國企業在海外還是遇到不同的困難。這些困難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與發展中國家政府間的聯系難以保證延續性;二是促進產業化過程中財政支撐不足;三是發展中國家自身環境技術的快速進步;四是部分發展中國家采購市場準入門檻高。韓國環境產業技術院方面表示,正在與韓國環境部協調,針對企業遇到的這些具體困難研究相關對策,預計可通過利用國際金融合作以及完善海外事業后續服務等措施解決當前面臨的難題。

    相關文章

    環境產業里,資本潮起潮落的那些事

    2014年之后的幾年時間,隨著環境產業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產業投資熱情開始猛漲。產業外部的“有錢人”頻頻跨界,產業內部更是涌現創業潮、投資潮。資本的力量如潮水洶涌而至,為環境產業帶來了久旱多年、恰......

    傅濤:環境產業如何應對“提質增效”?

    導讀:“環境產業已經進入了提質增效的時代。”在2019(第十一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兩山經濟》作者傅濤以“兩山思維下的提質增效......

    科創板之于環境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3月2日凌晨,證監會正式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科創板正式開閘。3日凌晨,上交所發布了科創板配套的兩個指引,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

    論壇觀點:如何看待環境產業的“國進民退”?

    2018年,與金融緊縮相應,環境產業的“國進民退”也備受關注。面對眾多環境民企遭遇困境以及國企大手筆接盤,我們究竟該如何認識和評價?本文特別綜合““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上部分嘉賓的相關觀......

    116億出售環境產業中聯重科聚焦主業再出發

    借著機械行業回暖的契機,中聯重科再次聚焦主業發展。6月27日,中聯重科召開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此前披露的《公司關于出售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控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根據此前公告,......

    出口“綠科技”政府要做指路人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韓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石油和煤炭等能源消耗激增,大氣環境日益惡化,與經濟高速發展相伴的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垃圾與水污染也接踵而至。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環境污染達到頂峰......

    出口“綠科技”政府要做指路人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韓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石油和煤炭等能源消耗激增,大氣環境日益惡化,與經濟高速發展相伴的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城市垃圾與水污染也接踵而至。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韓國環境污染達到頂峰......

    清華大學聯手北控水務建環境產業研究院

    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日前在清華大學揭牌,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擔任研究院院長。據介紹,環境產業未來發展面臨的三個重要問題:一是政策問題。國家在環境產業轉型中有大量的扶植性政策、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