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魏濱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紅艷研究組通力合作,在炎癥相關的人類疾病及樹突狀細胞疫苗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臨床研究雜志》《炎癥雜志》上。 炎癥反應在機體抵御病原入侵、組織修復、調整應激反應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細胞癌的發生常與病原微生物感染誘導的慢性炎癥有關,肝細胞癌中出現的大量天然免疫細胞影響著病程的發展。 魏濱研究團隊發現腫瘤抑制基因絲/蘇氨酸蛋白激酶4(STK4)調節巨噬細胞TLR3/4/9介導的炎癥反應從而影響肝癌的發生,該項研究為肝癌的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分子標記,并為探索肝癌患者的精準治療方案提供了新的分子靶點。 此外,新的研究也表明與炎癥反應相關的生物標記物可以用來檢測動脈粥樣硬化、外周動脈疾病尤其是外周動脈狹窄的進程。該小組通過對53例患有不同程度外周動脈狹窄病人血清中的炎性分子、血脂和營養參數進行檢測,發現......閱讀全文
新型肺炎疫情依然不斷升級,而“人民的希望”也來了!2 月 6 日起,熱議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將在武漢金銀潭等一線醫院開啟臨床試驗,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已開始接受用藥。 值得一提的是,瑞德西韋的制造商吉利德科學公司近日陷入了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專利之爭”,吉利德科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種病毒”。2018年4月,國際學術期刊《自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 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先恩研究員、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在實驗室、在病房、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他們迎難而上、加班加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圖片來源于網絡 爭分奪秒研究,為科學防控提供決策參考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
石正麗研究組正在進行樣本處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SARS樣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菊頭蝠。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張禮標研究員供圖 電子顯微鏡下的SARS冠狀病毒粒子。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楊興婁博士供圖 石正麗研究組在野外作業。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15株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
6月14日中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5場新聞發布會召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了6月13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有關情況。 龐星火說,6月13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6例,陽性檢測者1例。確診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
會議現場 11月29日至30日,中科院第三屆病毒及免疫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武漢病毒研究所、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的近60位傳染病學研究專家參加了本次學術研討會。清華大學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十一五”中長期規劃國家“
中科院關于表彰2015年度科技促進發展獎獲獎團隊的決定 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管理辦法(暫行)》(促字〔2014〕12號),經專家初評、初評結果公示、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并經院長辦公會議批準,決定授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超高產耐鹽堿優質水稻新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于2018年6月15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和湖南大學、中科院院士俞汝勤兩位專家專題報告后(相關報道:第十三屆化學會 分析化學的進展與未來),
黃昆班同學參觀半導體所集成技術中心 大學生到半導體所參加科研實踐 武漢病毒所與蘇州大學舉行“高尚蔭菁英班”揭牌儀式 成思危在菁英班上為同學們講課 教育部和中科院共同召開“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工作交流會,總結計劃實施1年來的成果 12月10日,蘇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一同為“
石正麗,女,1964年生。1987年武漢大學遺傳學本科畢業,1990年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碩士研究生畢業,2000年法國蒙彼利埃第二大學病毒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武漢病毒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四級)副主任、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種病毒”。 2018年4月,國際學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有網友翻出2018年“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舊聞,懷疑“是否兩年前就已發現如今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記者今天向中科院求證,該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稱2018年報道的“病毒”,與此次引發肺炎疫情的2019-nCov并非“同一種病毒”。 2018年4月,國際學術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于臨床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癥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人在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首發癥狀僅為腹瀉后,懷疑消化系統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后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基于臨床上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系列癥候群,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持續開展相關觀察研究。該院呼吸內科張旃副教授、消化內科安萍副教授等人在觀察到部分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首發癥狀僅為腹瀉后,懷疑消化系統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后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
中國科學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RNAM)啟動會8月24日在京召開。中科院有關領導在會上宣布,RNAM從規劃建設階段進入全面推進階段,其下設的1個總中心和6個分中心今后將在統一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下開展工作。 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局長張知彬表示,這是科研機制創新邁出的重要一步,RNA
“沒有所謂的‘陰滋病’的說法,也沒有‘陰滋病’的病毒,公眾不需要恐慌。”對于近期廣受關注的“陰滋病”事件,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今日作出如上表述。 衛生部今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防范細菌耐藥有關工作情況。有記者問及中國內地有關“陰滋病”的狀況,鄧海華回應稱,這個人群都沒有感染艾滋病,也沒有
各有關單位: 經研究,國家標準委決定以對2016年第一批擬立項國家標準樣品項目公開征求意見,項目信息見附件,如有意見建議請反饋至huanyz@sac.gov.cn郵箱。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6年6月28日。 附件:2016年第一批擬立項國家標準樣品項目 國家標準委 2016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也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2018年8月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通報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隨后病毒很快傳播到全國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調研時指出,要組織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科研攻關,加大相關試劑、疫苗、藥品的研發力度,爭取早日取得突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工作人員在P2實驗室進行樣本咽拭子核酸提取。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從去年年底至今,病毒溯源、病原檢測、藥物篩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
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體,每年全世界有將近兩百萬人死于這一毀滅性疾病。現有抗生素能夠緩解結核病的癥狀,但治療往往持續數月并且難以將其根治,結果是這種疾病在治療數年之后頻頻復發。 人們已經對結核分支桿菌進行了多年研究,但至今
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北斗導航衛星研制團隊 2003年,在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開始衛星導航關鍵技術預研工作。 2007年,衛星創新院參與北斗全球系統論證。 2009年,以相里斌、林寶軍、沈學民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導航衛星研制團隊完成組建。 十年砥礪前行,十年
日前,中國科學院正式上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文獻共享平臺,向全球科研機構和科技工作者提供開放式的瀏覽、檢索和共享服務,為推動世界各國開展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提供參考。 當前,國內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下半場”,可縱觀全球,多個國家卻正經歷著自己的“至暗時刻”。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中科
貴州黔西南山區的布依族山民在趕墟喊山:順山橫山仰山山都應該不倒 生活在大山、高原的人們,往往都有一副高亢嘹亮的好嗓子。他們多半都是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里所后天練就——地勢的空曠和高海拔,就是為他們天造地設的排練場和演習廳。 陜北姑娘王二妮早年在《星光大道》一出場,《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團隊的一項研究表明,LALA突變的CB6人員單克隆抗體在體外實驗中展現出較強的中和活性,隨后的非人靈長類動物試驗則發現,該抗體能夠有效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并減少與感染相關的肺損傷。這篇論文首次報道了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試驗模型中,能夠有效治療和
疫情當前,人類是命運共同體。記者3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為促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關的國際交流和文獻共享,中科院在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向全世界共享數據的基礎上,又搭建了“中國科學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文獻共享平臺”。 該平臺匯聚了中科院科研人員和中科院所屬科技期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中科院發現H7N9病毒基因重配模式,該病毒或為中韓“混血”。對此,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昨天回應稱,“混血”的說法不科學,H7N9病毒的產生是由于病毒在偶然情況下發生基因重組,從而導致可以傳染人類。 “H7N9中韓‘混血’”說法不科學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專家表示,媒體報道
9月6日,“第八屆兩岸三院信息技術與應用交流研討會”在臺北市召開,會議由中研院計算中心、社科院計算機網絡中心和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共同主辦,由中研院計算中心承辦本次會議。來自兩岸三院信息技術相關領域的近150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會議開幕式上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代表承辦單位
10月17日至19日,首屆東湖學術論壇暨2012年武漢病毒學研究生論壇在武漢舉辦。論壇主題為“病毒研究與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教育基地主辦,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承辦。 本次論壇征文得到國內病毒學領域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響應,共收到來自全國24家研究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