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7日,以“免疫細胞與干細胞治療的關鍵科學問題及臨床應用”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29次學術討論會在中科院上海分院舉行。中科院院士裴鋼等與會專家表示,我國的免疫學和干細胞基礎研究處于國際前沿,擁有一批具有很好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但在臨床轉化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為此,他們呼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細胞治療領域的基礎研究,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轉化醫學研究,為我國細胞治療的發展提供科學積累和臨床技術,從而推動我國細胞治療領域的科學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田志剛分析了抗原特異性治療和泛特異性免疫細胞治療的優缺點以及亟待解決的科學與技術問題。他建議設立相關資助項目,系統探索免疫細胞抗腫瘤的作用機制,并建立相應技術體系及療效的預判及評估方法。
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裴雪濤表示,由于干細胞治療技術是一個新興領域,因此相關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中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探索的未知領域。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董晨提出,要重點研究人類免疫學,尤其是腫瘤微環境的T細胞,以更好地推動腫瘤的精準免疫和細胞治療。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研究員許琛琦則認為,還須進一步了解T細胞的代謝機制,并找到新的藥物靶點用于腫瘤免疫治療。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大腦中稱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直接轉化為神經元可成功恢復小鼠中風樣損傷后的大腦功能。這一發現表明,利用免疫細胞補充神經元可能是治療人類中風的一條很有前......
肥胖是一種世界性流行病,導致代謝紊亂的發病率增加,包括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各種形式的癌癥。目前,肥胖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以及減肥手術。不幸的是,盡管這些治療方法中的許多......
NIBS/清華大學湯楠及浙江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陳靜瑜共同通訊在CellDiscovery(IF=34)在線發表題為“Aberrantdifferentiationofepithelialprogeni......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著減少......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
腸道中一組特殊的免疫細胞可能在控制克羅恩病進展中發揮關鍵作用。克羅恩病是炎癥性腸病(IBD)的兩種主要形式之一,這兩種疾病總共影響了英國和美國大約1%的成年人。然而,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Adr......
免疫細胞作為防止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人體的“衛士”,是免疫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明確免疫細胞類型、分化及功能狀態,對理解免疫力和揭示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社會意義。9月12日,......
叉頭框P3(Foxp3,ForkheadboxP3)是一種特殊的轉錄因子,其能影響調節機體外周免疫反應的調節性T細胞(Tregs)的功能,Treg所介導的先天性免疫和Treg所介導的適應性免疫往往因其......
7月1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主任韓家淮“免疫細胞信號轉導院士工作站”在重慶醫科大學袁家崗校區揭牌。免疫與炎癥研究對于我國人口健康和生命科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免疫失衡和炎癥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姜昊文、副主任醫師張立旻團隊在一項納入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發現,T細胞在實體瘤中有殺傷腫瘤的作用,但前列腺癌中具有CD103標志物的殺傷性T細胞抗腫瘤水平低下,同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