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2月22日,細顆粒物污染防治與環境健康影響國際研討會在西安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與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主辦。會議吸引了環境領域相關專家、廠商等百余人參加,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合作媒體全程參與并記錄了此次會議。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 蔡婧
12月23日,大會繼續進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研究員蔡婧主持。
北京大華銘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 王恒
北京大華銘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王恒帶來了“VOCs廢氣治理新技術”的報告。
山西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周歡
山西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生周歡報告介紹了“灰霾PM2.5對田徑運動員肺功能影響的滯后效應研究”。
對于田徑運動員而言訓練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灰霾天氣,長此以往勢必會對運動員的健康狀況和運動成績產生影響。周歡的報告研究了正常天氣和灰霾天氣不同PM2.5濃度條件下運動員訓練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的的變化情況,以期為華北地區大氣高污染環境下運動員進行合理的系統訓練提供依據。該研究數據的獲取使用的是便攜式氣溶膠監測儀TSI 8530。
山西大學研究生 郭曌霞
山西大學研究生郭曌霞帶來了“山西省武鄉縣城大氣細顆粒物化學成分分析與污染對策研究”的報告。
該報告指出,目前國內關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PM2.5污染情況研究很多,但對于縣市一級的研究數據卻很缺乏。且由于經濟發展、地理位置等狀況不一樣,縣城與大城市的污染狀況相差很大。該報告以武鄉縣城為例研究了縣級大氣細顆粒物的化學成分。
通過定量電子探針微區分析(EPMA)對大氣氣溶膠進行了單顆粒分析研究發現武鄉縣區的主要顆粒物類型為礦物塵顆粒、含碳顆粒其次是富Fe顆粒和反應的含NaCl顆粒;主要污染源為道路揚塵、燃煤和二次氣溶膠。據此,武鄉縣可以采取的減少污染措施是:綜合防治煤煙型污染,推廣優質煤,開發新能源;大力控制揚塵污染;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
細顆粒物(PM2.5)人群暴露特征及健康風險專題討論現場
報告結束后,在座專家學者就“細顆粒物(PM2.5)人群暴露特征及健康風險”進行了專題討論。
有專家認為機動車排放檢測存在很大問題,機動車出廠排放檢測是在怠速的情況下進行的,該檢測并不能代表機動車在實際行駛過程中的排放情況。
還有專家認為,我國的環保在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但是之所以現在的污染情況十分嚴重,是因為監管不到位,地方的環保執法人員環保意識還不夠。另外一方面,專家的環保科技研究成果十分出色,但是該研究成果出來后無人對研究成果進行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嚴重脫節。
咸寧市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監測網絡能力建設中標結果公告,項目分A、B兩包,金額共計1203萬元。其中賽默飛、力合兩品牌成主力中標,項目詳情如下:一、項目編號2024-YJGK-05;二、采購計劃備案......
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藥品檢驗檢測院承擔的創新平臺建設專項“青海省中藏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對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驗收結論為優秀。在省科技廳專項資金支持下,實驗室針......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思金研究組與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方敏等合作,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思金研究組與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方敏等合作,在細顆粒物改變流感病毒感染特征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
無垠太空,恒星之多如恒河沙數,太陽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顆。因為其與地球的距離適中,為人類提供了充足但不泛濫的能源,讓人類得以生存,仰望星空,并深入研究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的演化歷史。盡管太陽對人類如此重要,但......
——訪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研究員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亦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今日中國的光譜技術已從國際上“跟跑”躍升到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老中青科學家......
近日,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大氣污染控制化學研究組(陳進生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短時移動將造成局地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變化,影響PM2.5的形成過程和機制。研究成果以T......
無論是在被灰霾籠罩的城市,還是羽狀的汽車尾氣中,甚至是晴朗的天空中,細顆粒物污染幾乎在美國的每個地方都能被找到。這些污染物非常小,以至于它們能溜進建筑物并且滲入肺組織深處。在炎熱的夏日,高濃度的細顆粒......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5月27日報道,在《國際太陽系研究雜志》刊登的文章中,科研人員發現冥王星與歐洲航天局“羅塞塔”探測器研究的67P彗星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美國西南研究院的克里斯托弗·格萊因在新聞稿中......
目前,隸屬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的生物土壤研究所推出一項技術,該技術可用于生產有機礦物肥料與土壤改良劑,用于滿足生態農業企業需求,優化種植作物營養,保持土壤肥力與生態,以生產高質量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