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化石燃料企業計劃斥資數萬億美元擴大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規模。而與此同時,國際社會一直努力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與工業化之前水平相比不超過兩攝氏度。筆者和來自“碳追蹤計劃”的幾位同事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如果要完成上述溫控目標,2015年~2025年全球需要削減的化石燃料資本支出至少要達到2.2萬億美元。在未來碳緊縮的環境下,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投資可能會使投資者面臨風險,并且還不會獲得滿意的收益。
煤炭受影響最為明顯,天然氣前景最好
煤炭行業將會成為溫控措施影響最明顯的行業。兩攝氏度的溫控目標要求至少在2035年前不再開發新的熱能煤礦井,因為目前的礦井產量完全可以滿足新增的市場需求。日益縮減的熱能煤需求將會使已經深陷困境的美國煤炭生產商面臨更大的壓力,比如皮博迪能源、穆雷能源和佛爾賽能源等煤炭企業都會受到波及;而嘉能可這類的多樣化礦業公司也可能遭遇負面影響,因為它們在過去幾年加大了熱能煤產業的投入力度。現在看來,必和必拓集團和力拓礦業集團最近出售或拆分澳大利亞和南非的熱能煤資產無疑是一項明智之舉。
盡管保證未來的溫控目標最需要削減的是煤炭使用量,但是從涉及的資本支出角度來看,石油和天然氣才是重點。要保證未來升溫不超過兩攝氏度,全球石油需求就要在2020年達到峰值,并在2035年前保證每年降低1.5%。這個需求曲線摒除了大約1/3潛在的新項目供應(所需投資額大約為1.3萬億美元)。美國的頁巖油,加拿大的油砂,美國和墨西哥的深水和超深水項目,委內瑞拉的重油,以及美國、俄羅斯和挪威三國在北極地區的油氣生產面臨的風險尤其高。
目前看來,在所有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的發展前景應該最好。預計在2035年前,全球天然氣需求將保持每年0.8%的增長率(或者說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天然氣需求至少可以保持0.4%的年均增速)。全球化石燃料需求量增速減緩會帶動新項目潛在生產量下降至少25%,而這些新項目大約需要4590億美元的投資。在我們分析的幾個天然氣市場(包括北美、歐洲和液化天然氣出口市場)中,我們發現有2/3的新煤層甲烷項目、北極項目和一半的新建液化天然氣項目都存在危險(包括了美國、加拿大所有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以及澳大利亞、卡塔爾和印度尼西亞的部分項目)。
依靠高成本和長期壽命項目風險最大
從長遠角度來看,完全依靠高成本和長期壽命項目的化石燃料生產商面臨的危險最大。油砂生產商森科爾和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全球原油需求遵循兩攝氏度溫控目標的話,那么在2015年~2025年間,上述公司大約要削減40%的資本支出。這一轉型過程中,各大石油巨頭的情況相對較好,未來10年間需要削減的資本支出在20%~25%。
在這些石油巨頭中,無論從絕對還是相對角度來看,康菲石油公司所需削減的資本支出都是最低的(所需削減量為210億美元,相當于康菲石油公司2015年~2025年總資本支出的16%)。負擔最重的是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所需削減額為730億美元~770億美元,大約占其2015年~2025年資本支出的28%~29%。在未來的溫控環境之下,全球20家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中只有3家(分別是巴西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在未來10年仍可保留目前水平9成左右的資本支出量。
擴大低碳能源投資是變通之道
我們的分析還強調,要依據兩攝氏度的溫控目標,針對市場需求和價格環境對化石燃料投資計劃進行壓力測試。相關企業應該立刻取消無法通過壓力測試的項目。鑒于資本支出會不斷縮小,企業應通過股權回購和股利分紅的方式,將更多的資本返還給投資者。對于某些公司來說,擴大低碳能源投資也是一種變通之道(比如埃尼集團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都陸續宣布將更多地采用低碳技術和方案)。
除了大規模的資本削減,想在低碳環境下完成轉型的化石燃料生產商還應將重心放在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在無需銷售不良資產的情況下安全度過價格低于預期的時期)、靈活的資產預算(限制開發交付時間長、給付時間長的項目),以及強調中長期投資回報的經營策略上,而不是增加產量和擴大現金流。
無論是柯達還是IBM,市場巨頭因為無法適應行業轉型而“折戟沉沙”的例子并不鮮見。明智的化石燃料生產商應該從現在開始就認真考慮如何保證自己順利適應需求日益下降的未來市場。
作者系“碳追蹤計劃”高級能源分析師,“碳追蹤計劃”是一家金融智庫機構,旨在為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全球能源低碳轉型的相關意見本文首發于《中外對話》
空氣污染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公共健康風險。以前對可歸因死亡率負擔的估計在不同研究之間差異很大,主要是由于暴露-反應關系和包括死亡原因在內的差異。此外,只有少數全球研究將死亡率歸因于特定的空氣污染源。在《英......
據《自然》報道,正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上,科學家宣布,預計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創新高,增加1%,達到375億噸。......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5日發布了一份最新氣候變化報告:科學家展開的模擬研究顯示,如果從現在開始逐步淘汰使用壽命已滿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那么將全球平均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社會前高1.5℃以內的可能性為......
碳追蹤計劃近日發布的新報告指出,隨著清潔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將于2020~2030年間見頂。那些對能源轉型速度視而不見、不夠成熟的投資者將面臨風險。由于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存成本不斷下降、新......
當化石能源枯竭時,人類是否有應對之策?9月19日在《焦耳》雜志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未來。這篇文章的作者陣容強大,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資深顧問施春風,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
清潔能源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速度還不夠快。圖片來源:KevinFrayer了解最近的能源趨勢似乎是一個高風險的羅夏墨跡測試。一些專家認為,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以及許多國家遠離煤炭,讓世界走向了全球變......
2月11日,根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學模型研究,到2030年,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對全球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影響相對較小。該研究結果表明,終止補貼將減少化石燃料出口國的排放。但......
英國環境部長邁克爾·戈夫日前宣布,作為30億英鎊空氣污染治理計劃的一部分,英國將從2040年起,禁止出售新的使用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汽車。為此,英國議會明年3月之前將提出減少二氧化氮的具體措施。這一......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提出,有增無減的化石燃料使用,可能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本世紀末達到5000萬年以來未見的水平。照此發展下去,數百年后,地球氣候可能會出現至少4億多年來未......
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曾簡短地提到了科學,在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后不久,他又一次重申了改變氣候變化法規的承諾。我們準備開啟神秘的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