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31 17:47 原文鏈接: 中美研究人員研發新診斷方法可避免試管嬰兒遺傳病

      中美研究人員28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了一種成本低、容易操作且適用范圍廣的診斷新方法,只需利用單個細胞便可檢測準備植入母體內胚胎的遺傳缺陷,從而避免做試管嬰兒的夫婦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報告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謝曉亮介紹說,已利用這種叫MARSALA的技術成功幫助兩個病例,一個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單個堿基缺失導致突變,引起多發性骨軟骨瘤的發生,其后代無論男孩女孩均有50%患病風險;另一例是發生在X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疾病,單個堿基發生替換突變,男孩攜帶突變位點即患病,造成外胚層發育不良,無毛發、牙齒及汗腺,其后代男孩有50%幾率患病,女孩有50%幾率成為攜帶者。

      同時兼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的謝曉亮說,經過MARSALA技術篩選后,這兩對夫婦均已得到健康的后代,目前兩個孩子都已經一歲了。

      謝曉亮希望,這一研究成果今后能給更多的遺傳病家庭帶來福音。

      人類的每一個體細胞都含有兩套遺傳物質,一套來自母親,另外一套來自父親,每一套遺傳物質包含30億個堿基,分布在23條染色體上。某單個堿基的改變有可能會改變基因組中編碼,導致遺傳疾病。而染色體的數量異常將會導致染色體疾病。

      據謝曉亮介紹,在試管嬰兒技術中,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可淘汰遺傳學非正常胚胎。但該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每個胚胎能用于醫學檢測的細胞數量特別少,通常只有幾個細胞,現有的診斷技術必須先對這極少量的細胞進行數十萬倍的擴增。但擴增過程中會出現有些堿基未被擴增出來或擴增失誤等問題,從而導致診斷錯誤。

      此外,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技術要么只能檢測少數幾種染色體疾病,要么只能檢測單基因疾病或染色體數量的改變,要么能同時檢測單基因疾病及染色體異常但不能直接對突變位點進行分析。總體上,檢測的準確性、可操作性及診斷成本都亟須進一步提高。

      謝曉亮與北醫三院的喬杰、北京大學的湯富酬及億康基因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上首次開發出MARSALA技術,其創新點在于能在單細胞水平上,通過一步高通量測序即可檢測致病基因突變位點和染色體異常,同時完成高精度連鎖分析,全面提高診斷的覆蓋面和精準性。

      研究人員說,MARSALA方法有著操作方便、成本低、精確度可靠性高等優點,對各種遺傳病患者家系的兼容性高,而且適用范圍廣,目前突變基因已知的4000多種單基因遺傳疾病都可采用該方法進行高精度植入前遺傳學診斷。

    相關文章

    專家團隊科學課助視障孩子尋找基因“靶點”

    “我可能無法看清這個世界,如果我將來有孩子,他是否也會是這樣的命運……”5月19日,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聯合湖南光琇醫院等醫院的專家,為湖南省特教中等專業學校的視障學生帶去一場名為“積極優生·守......

    新研究發現一種與神經發育異常相關的新型遺傳病

    近日,發表在《ScienceAdvances》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費城兒童醫院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1個獨立家庭中發現了一種與神經發育異常相關的新型遺傳疾病。這種尚未命名的疾病是磷酸化絲裂原......

    “精子機器人”制造的嬰兒出生!

    以后人們做試管嬰兒又有了新的選擇。據報道,首批通過精子注射機器人制造的嬰兒誕生,是兩名女嬰。機器人正在操作,將精子注入卵子內據了解,在通常的試管嬰兒操作中,最關鍵的一步是將精子注入卵子內。以前,這項過......

    AI算法非侵入性篩查試管嬰兒胚胎

    染色體數量異常,稱為非整倍體,是體外受精(IVF)胚胎無法植入或無法健康懷孕的主要原因。目前檢測非整倍體的方法之一涉及對胚胎細胞進行類似活檢的取樣和基因檢測,這種方法增加了IVF過程的成本,并且對胚胎......

    全球首例!黃荷鳳院士親手接生低風險糖尿病試管嬰兒

    2022年8月2日下午14點,一名男嬰誕生于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他是基于家系遺傳信息分析的全球首例PGT-P優選低風險糖尿病試管嬰兒。前一天還因生病住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特意申請......

    張麗珠院士百年誕辰:精湛醫術圓病患的父母夢

      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叫萌珠,她誕生于1988年,而給予她生命機會的人,是張麗珠。張麗珠于1921年生于上海,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醫學專家,因培育了我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而被稱為“......

    北醫三院喬杰:輔助生殖技術有了哪些進步?凍卵好么?

    試管嬰兒并不是試管里長大的嬰兒,其全稱是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就是分別將卵子與精子取出后,置于試管受精,再將受精卵移植回母體子宮內發育成胎兒。1988年3月10日,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

    如何改善試管嬰兒技術較低的成功率?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深入揭示了人類不孕不育背后的生物學機制,同時他們對小鼠進行研究或有望幫助理解機體的生殖老化,這或許有望......

    西北地區首例PGH技術試管嬰兒成功分娩

    2019年12月22日,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實施的首例PGH技術試管嬰兒順利分娩,經科技查新顯示該胚胎植入前平衡易位攜帶者檢測(Preimplantationgenetichaplotyping,......

    CNVs解讀和報告立新標!哈佛大學沈亦平揭示核心內容!

    2019年11月6日,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ACMG)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臨床基因組資源中心(ClinGen)在Nature子刊GeneticsinMedicine雜志上聯合發......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