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1-18 13:59 原文鏈接: 推動綠色發展增強轉型動力

      在剛剛閉幕的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指出,要深刻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清醒認識“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堅持綠色發展,將其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大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堅持綠色發展成為解決當前突出環境問題、消除黨和人民“心頭之患”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舊有的發展模式遭遇瓶頸,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轉型缺乏動力,堅持綠色發展、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成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發展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堅持綠色發展,實質上就是要準確把握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共贏。發展與保護,二者息息相關、休戚與共。脫離了保護的發展,缺乏保障,難以為繼;一味強調保護、忽視發展,也是不可取的。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強調持續、循環、創新的發展,強調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近年來,各地在準確把握發展與保護關系上,進行了不少創新實踐。山東在造紙業加嚴環保標準、降低污染負荷的同時擴大了行業優勢。海南多年堅持生態立省, 推進生態文明與旅游發展相融合,成為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越來越多的綠色發展實踐讓我們看到,只要堅持發展與保護兩條腿走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當前,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經濟腿長、環境腿短的情況,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核心是加快構建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實現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

      推動綠色發展,關鍵是要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環保職責。發展方向取決于價值導向,推動綠色發展,黨政領導干部要扭轉發展的傳統慣性思維,打破唯GDP論的價值選擇,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新的執政觀、政績觀和實踐觀。一方面,要在考核指標體系設置方面突出綠色發展導向,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并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機制、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嚴格考核問責。同時,也要客觀公正地反映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綠色政績”,將其與干部提拔使用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用“綠色政績”說話的用人導向機制。

      推動綠色發展,要加速引導企業主動實現生產方式綠色轉變。綠色生產方式是綠色發展的基礎支撐、主要載體,直接決定綠色發展的成效。要通過嚴格的環保標準和激勵政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要逐步形成環保科技創新機制,加快發展環保產業,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要完善生產者的責任延伸制度,推進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

      推動綠色發展,要實現共享共治,鼓勵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是對綠色發展的價值認同和重要體現,要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要建立生活方式綠色化宣傳聯動機制,提高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要對綠色產品給予政策扶持和技術支持,推動形成綠色消費;要加大信息公開,健全參與機制,引導形成綠色發展的社會共治模式。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上,在新的目標和任務面前,我們要以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和有力的舉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環境目標。

    相關文章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高糧食產能

    谷雨節氣,正值春季農業生產忙碌時節。抓好田間管理,發揮科技力量,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袤田野上,辛勤耕耘、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在展開。“米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春日和煦,小......

    乘勢而上自主品牌汽車打開向上躍升空間

    2022年,我國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答卷,全年汽車銷量為2686.4萬輛,同比增長2.1%,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績背后,也是我國自主品牌乘勢而上的歷程,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

    青海凈碳排放量已達峰2037年有望凈零排放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最新科學研究指,青海省凈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達到峰值,若實施全面綠色發展政策,則有望在2037年實現凈零排放。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

    基金委發布2個專項項目指南

    秦嶺是中國地理分界帶、氣候分區帶和生態屏障帶,也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被稱為中國的“中央水塔”和“中華綠芯”。作為中國中央屏障帶,其生態屏障功能對于維系整個中國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氣候......

    喜迎二十大|綠色發展步伐穩

    近日,在云南曲靖經濟開發區,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式投產,億緯鋰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一期順利開工。這兩個項目,一個有助于曲靖在全國搶占新能源領域戰略發展的制高點,一個將與省內的正極......

    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7月22日,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之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主題論壇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舉辦。作為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四個主題論壇之一,該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年外交高校聯盟承辦。在......

    劉中民:聚焦“雙碳”目標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日,剛剛參加完中科院“雙碳”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

    做好黃河水安全與高質量綠色發展“大文章”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在12月18日召開的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桂斌的這句話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新疆:在發展中保護綠色在綠色中謀求發展

    近年來,從“天馬故鄉”昭蘇到八卦城特克斯,從“童話邊城”布爾津到醉美哈巴河,從“天然氧吧”鞏留到如夢如幻的芳香之都霍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名單上,新疆的地名越來越多。近......

    燃煤電站低成本控制技術助力我國煤電綠色發展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大,重點區域消費強度高,細顆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影響大氣環境與人體健康。全國耗煤總量中約50%為燃煤電廠耗煤,提升燃煤污染減排效能、實現燃煤電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是深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