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成為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熱議的焦點,代表委員們圍繞發放霧霾津貼、綠色GDP績效評估、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積極建言獻策。
建議給戶外工作者發放霧霾津貼
建議給戶外工作者發霧霾津貼的提案,得到了陜西省36名省政協委員的支持。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楊瑩將這份寫著36名省政協委員名字的聯名提案,交到省十一屆政協四次會議提案委員會。
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作協副主席冷夢說,給戶外工作者發霧霾津貼,合情合理,而且體現了社會的關愛。現在霧霾問題嚴重,戶外工作者的身體健康受影響最大,給他們發霧霾津貼合乎相關規定。
陜西省政協委員、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東橋表示,給戶外工作者發霧霾津貼并不難做到,可以利用污染企業的罰沒款設立一個基金,霧霾津貼從這個基金里支出。“一方面關照最大受影響群體的健康,另一方面對制造污染的企業也是一種警示。”
陜西省人大代表、省人社廳廳長馮力軍說,她也關注到提案,待提案轉到陜西省人社廳,他們將進行研究,并作進一步調研,看有沒有可能將霧霾津貼放到工資結構里面。
陜西省人大代表、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周樹紅說,委員的建議非常好,交警、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霧霾天還要長時間留在室外,工會系統每年都要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活動,以后將多給戶外工作者發放口罩等防霾用品。同時,待收到有關提案后,他們將組織相關人員,認真研究委員的這一建議,調研霧霾津貼發放的可行性,并形成相關建議報送陜西省政府。
開展綠色GDP績效評估
“結合國際國內先進理論和合理算法,我們提出一個綠色GDP績效評估方案,列出各地市縣的綠色GDP績效排名,作為考量地方經濟發展合理化的標準,預計2016年內投入使用。”湖北省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向湖北省政協提交了《關于在湖北率先開展綠色GDP績效評估的建議》的提案。
歐陽康說,綠色GDP績效,就是在經濟發展中,不僅要看產出,還要看消耗了多少資源和能源,對環境造成了多大負面影響,把各種投入和產出做一個認真比對。以最低的投入、最小的環境污染、最安全的產出獲得的GDP,才是綠色GDP。
對于如何開展綠色GDP績效評估,歐陽康表示,地方各級統計部門的統計口徑要進行一些改變,既要統計GDP增長,也要統計消耗了多少資源和能源,包括影響環境的廢水、廢氣、廢物排放;各產能部門申報自己成果的同時,也要申報資源能源和環境消耗情況;省里分管部門要協同監督,不僅環保部門,發改委在制定發展目標時,也要對生態問題進行考核。
歐陽康建議采用綠色GDP的評估方式,對干部任前、任中,甚至離任,進行生態審計,把官員的“烏紗帽”和綠色GDP績效評估問題聯系起來。對全省各地的綠色GDP情況進行排名,用數據說話,各級政府必須將環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把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納入干部考核,變成共同的責任,切實落在實處。
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對全面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陜西省政協委員、長安大學教授劉吉發說,從理念走向行為,從行為走向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三步曲”。如今,綠色發展已經開始從理念層面向行為層面轉化,而行為必須要有規范,因此制度是綠色發展的關鍵一環。而生態效益具有長久性、全局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重點考量。
“制度是理念落地生根的剛性保證,應推進立體化、深層化的制度建設,從政策型制度構建向法規型制度構建轉型,從軟約束向剛性約束轉變。”劉吉發說,綠色是重要的公共產品,生態保護問題要上升到制度高度,實行生態問責。同時,綠色發展既要成為一種生產方式,也要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更要成為一種法治方式。只有把綠色發展貫穿、滲透到整個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才能夠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
海南省政協委員岳平建言:各職能部門之間形成合力,構建大環保空間格局,控制本地污染物排放。他認為,目前,海南急需建立起“各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環境保護部門統一監管”的環境保護責任體系。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高淑春說,新《環境保護法》對環保部門如何統一監督管理仍未具體明確。當前,環保工作涉及多部門,環保部門難以統一指導和協調其他部門的工作,應逐步建立起各級政府環境保護齊抓共管的大格局,從而形成政府統一負責、環保部門綜合監管、其他部門分工配合、公眾積極參與的監管體制。
黑龍江省多位代表和委員表示,當前環境污染事件頻發,空氣質量不理想,就是因為違法成本過低。他們紛紛呼吁,提高違法成本,即排污成本要高于治理成本,使排污者不敢隨意、超量排污,起到法懸人懼的作用。本著“過罰相當”和“可操作、可執行”的原則,設定的處罰要高于治理成本。特別是對惡性違法、多次違法要加大處罰力度。
10月8日,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獲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
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第二輪前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已分批次向社會公開。2023年10月10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當天,廣東省生態學會主辦的“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論壇暨首個全國生態日專題座談會”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論壇上,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駱世明以《“生態日”的來路與去向》為題作特邀......
被譽為“地球之肺”的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的“碳庫”資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雙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如何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守護好、利用好森林資源,......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7月8日,以“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出席并作主旨講話。原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
7月8日上午,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聚焦綠色低碳發展2023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幕論壇為期2天,今年的主題為“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舉辦開......
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
為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國擬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名稱關于征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3-00065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