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可穿戴電子設備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傳感器作為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將對其未來功能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傳感器向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測量多個參數的高集成傳感器需要制造工藝和分析技術的創新。印刷技術是實現材料圖案化的有效方式,但傳統的印刷技術制造精度通常在數十微米,而且需要經過感光刻蝕等復雜、易導致環境污染的工藝,大大限制了其在微納米器件制造領域的應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宋延林課題組近年來致力于推動印刷技術的綠色化和功能化發展,在功能納米材料的可控組裝、精細圖案化技術、印刷電子以及器件應用方面開展了系統的研究(Adv. Mater. 2014, 26, 6950-6958)。通過構筑微米尺度的模板結構,實現了對基材表面液膜破裂行為的控制,得到了精確組裝的納米粒子圖案(Adv. Mater. 2014, 26, 2501-2507);利用“咖啡環”現象制備線寬可達5 μm的金屬納米粒子圖案(Adv. Mater. 2013, 25, 6714-6718);利用墨水的三相線滑移現象制備了具有特殊三維結構的圖案(Adv. Opt. Mater. 2013, 2, 34-38; Adv. Funct. Mater. 2015, 25, 2237-2242);通過噴墨打印磁性墨水制備了特殊三維柱狀結構(Small 2015, 11, 1900-1904);利用軟基材噴墨打印制備了微坑及凹槽結構(Adv. Funct. Mater. 2015, 25, 3286-3294);通過噴墨打印技術構筑微米尺度的電極圖案作為“模板”,控制納米材料的組裝(Adv. Mater .2015, 27, 3928-3933)等。
在以上研究基礎上,他們突破傳統印刷技術中模板和精度的局限,利用微米柱陣列作為“印版”,與含有納米顆粒的“油墨”及柔性基材構筑了類似傳統印刷過程中“印版、油墨和紙張”的三明治結構。隨著溶劑的揮發,氣-液-固三相接觸線有序收縮,納米顆粒在基材上組裝形成周期與振幅精確可控的微米乃至納米尺度的導電曲線陣列,進而得到對微小形變有靈敏電阻響應的傳感器(圖1)。將傳感器貼在被監測者的皮膚上進行數據采集與分析,可以實時監測不同環境和心理條件下人體體表微形變的相關生理反應,如復雜表情識別(圖2),并有望應用于脈搏監測、心臟監護和遠程操控等領域。這種高精度、高靈敏傳感器的印刷制造方法突破了傳統印刷技術的精度極限,將有力推動印刷制造可穿戴電子和其它微納米功能器件的發展和應用。該研究成果作為VIP文章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先進材料》(Adv. Mater. 2016, 28, 1369-1374)上。
圖1 印刷制備柔性傳感器
圖2 復雜表情的識別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與......
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模塊化納米顆粒,其表面經精心設計,可容納任何選擇的生物分子,從而可定制納米顆粒以靶向腫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實體。研究論文3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這......
從脈管系統到腫瘤的有效納米治療運輸對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癥治療至關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育才、江維及新加坡國立大學DavidTaiLeong共同通訊在NatureNanotech......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由成人皮膚細胞設計的治療性納米載體可抑制小鼠受損肺部的炎癥和組織損傷,這意味著人們有望治療因感染或創傷而嚴重受損的肺。這是一種局部治療,可經鼻腔給藥并留在肺里。相關......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教授邵龍泉團隊研究發現舌-腦轉運的氧化鋅納米顆粒可導致味覺感知異常。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
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陽麗華課題組的研究揭示了納米顆粒的彈性如何影響其進入體內血液循環后的壽命,以及如何通過調控其蛋白冠從而實現這種影響。......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陽麗華課題組,揭示了納米顆粒的彈性影響其血液循環壽命的機制,并表明納米顆粒的彈性作為一個易于調節的參數,未來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發表......
7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陽麗華課題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Elasti......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特種外科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將免疫細胞引向感染部位的小分子蛋白---稱為趨化因子(chemokine)---也能與DNA一起形成DNA結合的納米顆粒,從而誘發......
腫瘤對免疫破壞的逃逸與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抑制性腺苷酸的產生有關,抗癌療法或能誘導腫瘤細胞釋放三磷酸腺苷(ATP),從而促進外切核苷酸酶(ectonucleotidases)CD39和CD73迅速形成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