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3-31 11:02 原文鏈接: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動力電池應納入補貼考量

       最近以來,國家出臺多項利好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關乎環境保護的民生福祉,而且是當前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重要抓手。而且,從技術角度考量,新能源汽車繞開了傳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承載著民族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厚望。

      然而,產銷飄紅之際爆出“騙補”風波,折射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偏差和失誤。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如何制定真正科學、合理的補貼政策,才能真正地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記者近期密集調研和采訪,推出此系列報道。

      產銷第一與“騙補”之痛

      如果評選近幾年來汽車業的最熱關鍵詞,“新能源”三個字當之無愧,并必將繼續大熱下去。今年2月,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措施。在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更是被提到“優先發展”的位置。不久前,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兼運輸服務司司長劉小明表態,到2020年,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新能源車要達到20萬輛。

      回顧“十二五”時期,國家密集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包括消費補貼、稅收優惠、政府采購、技術研發、充電設施獎勵等,涵蓋研發、生產、消費、運行等多個環節,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這樣的政策支持力度下,我國已登上新能源汽車產銷全球第一大國的位置。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5萬輛,銷量33.1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

      除了產銷量的快速攀升,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快速進步,在車輛應用中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萬里客運一位駕駛員的感受是:“純電動公交車不冒煙、噪音小,無級變速器減輕勞動強度。”而據記者調查河南、河北、山東、廣東等省的新能源車應用得知,公交企業應用新能源公交車運營成本普遍下降,如鄭州公交每年可節本成本近億元,石家莊公交、邯鄲公交實現節能減排20%以上,石家莊新干線客運節約成本50%。

      然而,就在“十三五”剛剛展開的2016年,一邊是國家層面表態堅定不移地繼續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另一邊卻傳出新能源汽車“騙補”的丑聞,讓人們對新能源產業投來更加審慎的目光。

      就在去年年底,一個異常數據引起業內關注:2015年前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7.4萬輛,上牌量僅10.8萬輛。兩者之間相差的近7萬輛車到哪里去了?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給出的分析是:這非常有可能是新能源車企為了“騙補”而生產,新能源汽車可能根本就沒交到消費者手中。

      就在猴年春節前夕,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此時,新一輪補貼政策恰好正待出臺,可以說,承載著厚重期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當下走到一個關鍵時間節點。

       不讓劣幣驅逐良幣

      “發現一起就要處置一起,一旦證實涉及其中,相關企業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被暫停,還要依法進行處置,直至取消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這是3月21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的嚴厲表態。

       “查騙補”的態度和決心令全行業、全社會感到安慰,然而陸續揭開的蓋子卻令人震驚和痛心。僅2015年,國家和地方針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就高達300多億元,巨額紅利刺激了新能源車產銷,也使一些企業開動“歪腦筋”,騙取補貼獲利。

      記者了解到,參與“騙補”的企業既包括新能源車制造、銷售方,也包括租賃、購買方,雙方或“獨立作戰”,或相互勾結,一般采取兩種方式“騙補”:一是新能源整車企業全資或參股汽車租賃公司,“左手倒右手”自產自銷,從中獲取補貼;二是由一家汽車租賃或運營公司主導,與整車企業、電池企業合作,通過“一塊電池裝多輛車”的方式,只需重復使用一塊電池,就可以獲得好幾輛車的補貼,甚至電池拆下重復銷售、重復獲取補貼。

      “騙補”的經濟損失有多大?先看看補貼力度有多大。以6—8米的純電動客車為例,按照2013至2015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每輛車國家補貼30萬元。同時,在巨大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壓力下,大多數地方政府均會1:1比例配套補貼。

      然而,6—8米純電動客車的制造成本一般在45—50萬元甚至更低。這樣一來,補貼比成本還多。“去年年底買車幾乎是白送,還能額外有補貼,哪個不動心呢?”山東聊城冠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雖然具體騙補的車輛數量、補貼金額還沒有清查完畢,但從去年前10月新能源汽車上牌量比銷量少了7萬輛就可窺見一斑。

      “騙補”之害,不僅僅在于浪費了國家的巨額補貼資金、納稅人的錢,而且給新能源車市場燒了一把虛火,擾亂了市場秩序。

      其實,有少數目光長遠、志向高遠的企業此時卻沉下心來厚積薄發。去年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匹“黑馬”躍上銷量第七的位置,正是得益于其掌握了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打造了一條從材料、電池、動力總成、汽車到儲能為一體的綜合產業鏈,尤其是其國際領先的鈦酸鋰電池技術,有效解決了充電慢、衰減快、安全系數低、工作區間窄等技術難題,獲得市場高度認可。同時,宇通、金龍、安凱等傳統客車企業憑借品牌與產業基礎,各自的新能源產品也獲得市場認可。

      與此相反的是,大量騙補企業以急功近利的態度粗制濫造大量質量不過關的新能源車,卻讓處于同一競爭平臺老老實實攻技術、搞研發創新的車企吃了虧。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騙補”的不公平市場競爭必須盡快得到糾正,否則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一旦形成,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難以估量的后果。

      補貼應鼓勵關鍵技術研發

      “查騙補”專項行動還在進行中,由“騙補”引起的次生反應已經發生:前不久,工信部將節能與新能源車推薦車型目錄再次瘦身,將車型從此前的3412款驟降至247款。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歷史中,“騙補”可能只是一個小小風波,但這場暫未停歇的風波警示全行業,此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確存在粗放和不合理之處,才讓“騙補”企業鉆了空子。

      反思過去或可找出問題所在。2013至2015年,國家對新能源客車按照車身長度分級補貼,然而某客車制造專家認為,在同樣長度下,由于車輛續航以及承載人數不同,制造成本可以差異很大,因此按長度補貼而缺少嚴格的產品參數等,并不科學。

      另外,分析“騙補”的典型模式,可以發現車輛的電池正是“騙補”的關鍵。由于需要多次拆卸電池,換電車型更便于操作,因此更多用來“騙補”的車輛都是換電式車型,而此類車輛大多為運營車輛。再加上不夠嚴格的監督機制,也為“騙補”留下漏洞。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應該走向何處?有人認為,補貼應該完全取消,把一切立即交給市場。但對于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新生產業來說,補貼能給車企留下一定時間窗口,在技術升級路途上幫一把,最終實現規模擴大、成本降低。正因如此,國家決定在5年內補貼政策逐步退坡,而不是立即取消。

      那么,當下為了行業健康發展,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應該更多地尊重市場規律。業內專家建議,補貼首先應該有門檻,真正具備產銷實力、足夠規模的車企才有能力研發核心技術,保證一定的品質和標準,將拼湊上馬的企業阻擋在補貼之外。

      同時,銀隆新能源汽車董事長魏銀倉認為,簡單“騙補”手段較容易識別,如果新的補貼政策仍然不合理或留有漏洞,技術“騙補”將比其他“騙補”手段更加危險,會造成新的失誤,貽誤新能源車發展戰略時機。

      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領域的支持應該重視。據了解,國內新能源車企在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動力電池技術,因此,有必要將動力電池相關技術標準納入補貼考量,以鼓勵有志向、有實力做好電池研發的企業。

    相關文章

    院士展望: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將占市場主導地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今日表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在2026年前將持續保持快速上升,至2026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其中,2024年滲透率40%,2025年50%,20......

    寧德時代打頭陣!動力電池將進入0.3元/Wh時代

    動力電池價格或將更快邁入0.3元/Wh時代。而這一歷史性的變革,助力者將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正強推降本1月16日,據36氪啟動PowerOn報道,多位產業鏈人士透露稱,為保證市場地位,寧德時代正梳理產......

    祥鑫科技:2023年第四季度再獲近50億元項目定點意向書

    近日,祥鑫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0月份至12月份獲得客戶的項目定點意向書,預計項目總額為49億元至50億元,其中項目周期1年至5年的項目預計為45億元至46億元、項目周期6年至10年的項目......

    專家:中國進一步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向標”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國家發展和全球地位將進一步提升。”12月2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分享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的新......

    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動化和智能網聯融合發展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剛剛邁過100萬輛的關口不久,當時市場滲透率約為5%。之后的5年時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發生了巨大改變。“截至今年10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28萬輛,市場滲透......

    鎮江市加強實驗室建設推動基礎研究,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鎮江市積極優化實驗室建設,以提升基礎研究能力。該市已新建5家企業類重點實驗室和3家學科類重點實驗室,涵蓋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材料、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等領域,并獲得440萬元的經費資助。鎮江市一直注......

    新能源汽車夏季使用常識

    盛夏到來,持續高溫,雨水變多。夏季天氣會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什么影響?使用新能源汽車又有哪些注意事項?“最重要的是充電安全問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池與新能源儲能產業研究室主任王曦表示,應盡量避......

    財政部: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4年

    IT之家7月19日消息,據央視新聞,今天(19日)上午,在財政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具體內容,明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至202......

    自主銷量遠超合資6月車市溫和復蘇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023年6月汽車市場的產銷數據。從數據來看,6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89.4萬輛,同比下降2.6%,環比增長8.7%。今年1-6月,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銷量為952.4萬輛,同比增長......

    破解“找樁難”,我國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

    充電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類基礎設施。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范等問題。為加強充電基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