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編者按:4月15日是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圍繞質檢部門如何當好國門生物安全的“把關人”,營造全社會關注國門生物安全、守護國門生物安全的良好氛圍,新華社記者采訪了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特此轉發。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譚謨曉、董峻) 國門生物安全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交往日益頻繁,進出境郵寄和海陸空口岸等國門通道,成為各類疫病疫情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高危區域”。作為國門生物安全“把關人”,質檢部門如何有效防范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將境外動植物疫病疫情擋在國門之外?在4月15日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記者采訪了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

      國門生物安全關系你我他

      外形“呆萌”的多肉植物潛伏著南方根結線蟲、可愛的熏衣草小熊體內充滿境外小麥和雜草種子、精美的郵寄畫冊中暗藏裝在試管中的活體螞蟻……時下“海淘”正風靡,大量未獲得檢驗檢疫準入的外來生物頻頻闖關,嚴重威脅著國門生物安全。

      在疫病疫情傳播方面,近10年來,我國面臨著地中海實蠅、瘋牛病、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傳入的風險,上述任何一種有害生物或傳染病的傳入均會對我國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帶來災難。

      “國門生物安全涉及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樹平說,外來生物通過人為和自然條件跨境傳播到一個新區域后,如果當地生存環境適宜,或缺乏天敵,容易引起大災害。

      2015年,浙江檢驗檢疫局截獲一批來自日本的綠藻植物——綠球藻,這種寓意“幸福”的植物很可能帶來“不幸”。綠球藻生命力很強,極易繁殖,而且易攜帶病毒、真菌、線蟲等有害生物,對生態環境有很大危害。

      支樹平表示,許多外來物種本身還是農業有害生物,在國內很可能沒有天敵,無限制地繁殖會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

      御風險于國門之外

      支樹平說,防止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質傳入和有害生物入侵,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打贏這場戰爭的法寶便是覆蓋海陸空口岸,囊括出入境人員、進出口貨物、國際郵件快件、國際交通工具的立體式國門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得益于在旅客攜帶物和郵件監管中推廣普及“檢疫官—X光機—檢疫犬”綜合查驗模式,全國各口岸截獲了大批違規輸入的生物制品、標本或活體動植物,為保護國門生物安全筑起了一道堅實防線。

      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進境有害生物截獲種次年均增長26.8%,累計監測截獲外來有害生物8945種。我國口岸截獲外來生物4000余種,100余萬次。

      這其中,以打擊非法攜帶、郵寄植物種子種苗進境行為為重點的“綠蕾”行動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種子種苗等植物繁殖材料非法攜帶和郵寄問題突出。”支樹平說,種子種苗具有鮮明的國家和地域特征,不僅對延續植物物種起著重要作用,也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極高的檢驗檢疫風險和生態安全風險。

      “綠蕾”開花結果,一次次風險被御于國門之外。2015年,全國檢驗檢疫機構截獲非法進境的種子種苗2.2萬多批次,總重8萬多公斤,從中檢測發現有害生物1.4萬批次,有害生物檢出率超過64%。

      當好“把關人”需織好“防護網”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人員往來和經貿交流頻繁,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國門安全的時空領域逐漸擴大,安全形勢日益復雜。

      “要當好‘把關人’,必須織好‘防護網’。”支樹平說,要以完善集疫病疫情、風險分析、技術法規、應急預警為一體的國門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體系為抓手,強化檢疫準入體系評估,推進國門生物安全監管分層、企業分類、風險分級管理。

      打鐵還需自身硬。據支樹平介紹,質檢總局將加強口岸規范化建設,完善進出境檢疫查驗、檢疫處理和郵件快件查驗設施配備,建立南北兩個檢疫犬繁育訓養中心。通過建設互聯網+質檢平臺,實現報檢、取樣、查驗、檢測、處理、監管、放行等關鍵環節信息可查、可控。

      他表示,口岸建設與國門生物安全密切相關,質檢總局將參與制定國家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

      此外,質檢總局還將進一步完善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理論和制度體系,推進農產品優進優出,全力服務國家擴大開放平臺建設,推動構建國門生物安全聯防聯控和共治格局。

    相關文章

    質檢總局局長:中國產品國際標準采標率超過80%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9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產品總體質量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在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有對應關系的領域,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比率為85.47%。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質檢總局局長:加快建設質量大數據實驗室

    6月21日,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調研并為質檢總局質量與效益研究基地揭牌時強調,質量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提高供給質量任重道遠,希望通過該基地的建設,掀開質檢......

    侯建國任質檢總局黨組書記支樹平不再擔任

    據國家質檢總局官網消息,2017年6月1日,中央組織部鄧聲明副部長到質檢總局宣布中央決定,侯建國同志任中共質檢總局黨組書記,免去支樹平同志中共質檢總局黨組書記職務。侯建國侯建國簡歷侯建國,男,漢族,1......

    支樹平在中阿領導人見證下簽署質檢合作協議

    2017年5月17日晚,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阿根廷總統馬克里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與阿根廷農業產業部部長布爾亞伊勒簽署了關于阿根廷鮮食葡萄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質檢總局和阿根廷農......

    質檢總局: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僅占1%

    14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表示,現階段中國質量技術基礎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比較明顯,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僅占1%,抓質量必須從質量技術基礎抓起。支樹平介紹......

    國家質檢總局:將抓緊進行質量技術基礎專項研發

    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答記者問。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4日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

    支樹平:助力貴州建設質量高地品牌高地開放高地

    12月2日,貴州省召開以“數據時代·品牌力量”為主題的品牌建設大會,部署推進質量品牌建設。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出席會議并對貴州質量品牌工作提出要求,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作出批示,貴州省省長孫志剛對建設質量......

    支樹平強調:高標準建設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長沙基地

    12月4日上午,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長沙基地調研,副省長向力力陪同。他希望長沙基地高標準建設,成為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第三基地。2015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質檢總局在京召......

    支樹平:加快質量興寧建設質量強國

    應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邀請,8月25日至26日,質檢總局黨組書記、局長支樹平為自治區黨委中心組學習會議作專題報告,并考察寧夏質檢工作。支樹平希望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大力......

    我國標準化對經濟的貢獻率僅7.88%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在7月14日召開的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透露,標準化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僅有7.88%,而德國、法國、英國標準化對本國經濟的貢獻分別達到27%、23%、12%。支樹平表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