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4-22 17:07 原文鏈接: 抗癌藥直達腫瘤的新技術

      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小型的植入式裝置,可直接將化療藥物傳遞到胰腺腫瘤。在小鼠身上開展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這種方法比通過靜脈注射傳遞化療藥物的方法有效 12倍,目前大多數胰腺癌患者都是通過靜脈注射這種方法進行治療的。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和科學研究所(IMES)和MGH癌癥中心的博士后Laura Indolfi指出:“很明顯,這一裝置有巨大的潛力,可以使藥物停留在疾病部位。你可以植入我們的設備,實現局部藥物釋放,以控制腫瘤進展,并可能使腫瘤大小收縮到外科醫生可以切除它。”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柔韌性薄膜也可以適合于其他難以適應治療腫瘤,他們在《Biomaterials》雜志上描述了這一設備。MGH研究員Matteo Ligorio和MGH癌癥中心助理醫師David Ting,也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資深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和技術教授Elazer Edelman,以及MGH臨床試驗主任Jeffrey Clark。

      靶向傳遞

      麻省理工學院和MGH團隊在三年前就推出了這個項目,重點研究胰腺癌——五年的整體存活率不到6%。注射化療藥物經常會失敗,不僅是因為胰腺在身體深處,而且還因為胰腺腫瘤幾乎沒有血管,從而使藥物很難進去。同時,胰腺腫瘤常常包圍著厚厚的纖維涂層,把藥物擋在外面。

      如果能夠將抗癌藥物直接傳遞到腫瘤部位,將大大改善治療效果,為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柔韌性的聚合物薄膜,是由一種叫PLGA的聚合物制成的,廣泛用于藥物遞送和其他醫療應用。這種薄膜可以被卷成一根狹窄的管,通過導管插入,所以手術植入是相對簡單的。一旦薄膜到達胰腺,它就展開,并符合腫瘤的形狀。

      Indolfi說:“因為它很靈活,所以它可以適應任何大小和形狀的腫瘤。”藥物被嵌入到薄膜中,然后通過一段預先設定的時間進行釋放。這種薄膜被設計成,只在與腫瘤接觸的側接點處分泌藥物,從而減少了對附近器官的副作用。

      研究人員將兩組攜帶人類胰腺腫瘤移植物的小鼠進行了比較。一組小鼠植入了裝載有化療藥物紫杉醇的藥物傳遞裝置,另一組小鼠在四個星期內接受了相同藥物的全身注射,這能夠模仿人類患者通常接受的治療。

      在植入給藥裝置的小鼠中,腫瘤增長放緩,在某些情況下腫瘤出現了萎縮。局部治療也增加了大量的壞死組織(死癌細胞更容易通過手術移除)。此外,作為一道物理屏障,這層薄膜能夠減少腫瘤到附近器官的轉移。

      研究人員還發現,4周后,在植入裝置的小鼠的腫瘤中,紫杉醇濃度是接受注射治療的小鼠的五倍。另外,因為在胰腺腫瘤有很少的血管,所以藥物往往停留在那里,并沒有擴散到鄰近器官,從而預防了對健康組織的毒性作用。

      Edelman說:“這種局部、定時和控釋的組合,再加上關鍵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可以解決胰腺癌藥理治療的障礙和重要問題。”

      “微創性的”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準備為人類患者設計一個臨床試驗。當他們開始這個胰腺癌的項目時,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療其他藥物很難到達的腫瘤,如胃腸道腫瘤。

      Indolfi說:“這個設備的最大好處是,能夠用微創手術植入,我們可以給腫瘤學家和外科醫生提供一種工具,將藥物傳遞到很難到達的腫瘤。”

      Ting說:“一種新型藥物傳遞平臺的前景,也讓科學家可以使用各種各樣有前途的抗癌藥物,這些藥物有著鼓舞人心的臨床前數據,但是由于劑量限制性毒性,使其不能用于患者治療。”

      這種薄膜也可以用作支架的涂層。胰腺癌患者經常出現膽管阻塞,這會干擾消化,并且非常痛苦。導管可以重新開放擴張,但最終又會堵塞,從而需要病人移除舊的支架,并插入一個新的支架。

      具有一層藥物釋放薄膜的涂層支架,可以幫助防止癌細胞擴散進導管,并再次阻塞。Indolfi說:“我們可以延長這些設備的壽命。不是每個月進行更換,而是可以每六個月更換一次,或一年一次。”(原文:A tunable delivery platform to provide local chemotherapy f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相關文章

    少見、罕見驅動基因靶向藥物研發取得新進展

    成功識別少見靶點為肺癌患者等帶來了希望。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15日表示,精準識別肺癌患者的驅動基因,尤其是那些少見的靶向基因,是治療的關鍵。周彩存教授表示:“盡管這些基因的發生率低......

    腫瘤治療新突破!復旦團隊發現全新免疫檢查點

    4月12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員許杰課題組發現CD3的首個配體CD3L1(或ITPRIPL1),揭示了CD3L1在腫瘤免疫逃逸與睪丸免疫豁免中的關鍵作用,表明CD3L1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全新靶點,有......

    FDA近一半加速批準的抗癌藥不能改善患者生存率

    一項研究對2013年至2023年獲FDA加速批準的129個癌癥藥物適應證進行了統計,經超過5年隨訪的46個適應證中,43%的確證性試驗顯示藥物未能改善患者的總生存期或生活質量,另有15%的試驗結果尚未......

    研究首次揭示骨髓增殖性腫瘤新的致病因素

    4月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小彤,教授程濤、肖志堅,主任醫師張磊等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GADD45g基因沉默是骨髓增殖性腫瘤(MPN)新......

    湘雅三醫院新療法為子宮內膜癌患者提供新選擇

    4月3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婦科海扶中心在國內首次成功應用聚焦超聲消融技術(FUAS)治療一例復發轉移性子宮內膜癌患者。這一創新性療法成功實施為復發和轉移性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選擇。薛敏教授術......

    56分鐘!醫生將患者腎臟分離切除腫瘤后再回植體內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4月7日透露,該院泌尿外科牽頭,血管外科、器官移植中心、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協作,完成一臺“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腎動脈瘤切除+大隱靜脈移植腎血管重建+自體腎移植術”。患者于當日康復出院......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超聲介導腫瘤治療新策略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我國學者在腫瘤骨轉移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遷移體介導的腫瘤-TAOC偶聯相互作用和HC&HP@TNL解耦殺傷治療的行為靶向策略模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072414、82322043)等資助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

    我國科研團隊研發超聲介導腫瘤治療新策略

    癌癥免疫療法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但實體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相當有限。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閆軍副教授團隊聯合天津大學生命科學院康君副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用于實現腫瘤的聲動力/化學動力/......

    廣東省腫瘤介入診治聯合重點實驗室揭牌成立

    4月3日,廣東省腫瘤介入診治聯合重點實驗室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揭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滕皋軍受聘成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首席科學家、介入醫學中心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孟安明出席活動。揭牌現場。受訪者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