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5-05 15:35 原文鏈接: 斯坦福大學稱未與中方醫院合作腫瘤免疫治療

       21歲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生魏則西今年4月12日因病去世。兩年前,他被檢查發現腹部有滑膜肉瘤,后通過百度檢索鎖定了“生物免疫醫療法”,并最終選擇在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采用該療法治療,醫院醫生還表示與斯坦福有合作。

      昨天,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媒體關系部工作人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斯坦福大學方面并未與中國醫院有過合作,與此次事件更無關聯。

      昨天,記者通過網絡檢索發現,網上關于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的信息顯示,2009年,生物中心與美國斯坦福大學合作,整體引進用于生物治療的全套技術,組建腫瘤生物中心,成為國內首家專業性腫瘤生物治療醫院。該簡介中還稱,2013年,武警二院在原有的DC-CIK技術上,發展升級為多細胞生物治療,使得生物治療的療效和技術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

      不止武警二院,記者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武警醫院斯坦福”,結果顯示,武警三院在網上的宣傳中也有類似的內容。一則介紹武警三院“特異性抗腫瘤免疫療法”的消息中,稱北京武警醫院聯合美國斯坦福大學共同研究出一項腫瘤免疫治療技術,即利用包括DC、CIK細胞在內的多種免疫細胞發揮抗癌作用,并稱該治療技術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已成為我國最成熟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之一。

      但事實并非如此。昨天下午,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媒體關系部工作人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斯坦福方面并未與中國醫院有過合作,與此次事件更無關聯。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官方網站顯示,醫學院方面確有關于CIK細胞的研究課題,但該研究是針對脊髓發育不良或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療方案。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也的確開展了相關的研究項目,但相關項目簡介中的信息顯示,盡管這種腫瘤免疫治療是一項很有前景的攻克方向,但目前腫瘤免疫治療仍然處在研究、試驗階段,并沒有投入到臨床治療當中。

      □釋疑

      1滑膜肉瘤是一種什么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軟組織與腹膜后腫瘤中心副主任錢紅綱介紹,滑膜肉瘤是一種較少見的惡性腫瘤,好發于青少年。在小于20歲的人群中,滑膜肉瘤占軟組織腫瘤的9%。根據美國SEER的數據,1973-2005年間共登記了1268名患者,17%是青少年,中位發病年齡是34歲。

      滑膜肉瘤的好發部位包括肢體、軀干、腹膜后等部位。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軟組織和腹膜后腫瘤中心主任郝純毅表示,滑膜肉瘤和“癌”屬于不同起源的兩大類型惡性腫瘤。其中,發生于軟組織的叫做肉瘤,它和癌的發病率、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等都不盡相同。發病率在十萬分之一以下,屬于罕見病,在臨床上并不多見。

      而據宣武醫院胃腸胰腺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昂介紹,滑膜肉瘤在發病前沒有特別癥狀。但長在四肢的腫物可以作為首發的表現,另外會伴隨腫瘤的部分腫痛、轉移。

      2主要存在哪些治療方式?

      錢紅綱表示,滑膜肉瘤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手術和化療。預期生存時間主要和患者的基因分型、年齡、腫瘤大小及侵犯范圍等因素有關。如果是早期病變,生存期可以大于10年,而一旦轉移,根據歐洲EORTC的數據,生存期僅在15個月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魏則西具體的病情公開的內容很少,不足以判斷并給出適合的治療選擇,更無法根據現有的數據貿然預測其生存時間。”錢紅鋼表示,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青少年惡性腫瘤引發的悲劇并非個案。

      而據李昂介紹,滑膜肉瘤被稱為“臨終腫瘤”,是一種惡性程度比較高的腫瘤,通常情況下,治療這種腫瘤會嘗試用一些手術,輔助一些化療、放療,但是有效率比較低。

      李昂表示,因為魏則西的具體病情公開的內容很少,但是常規的就是會做手術再輔助一些化療、放療。如果這些效果不太好,可能會嘗試一些免疫療法。

      3DC-CIK是怎樣一種治療?

      錢紅綱表示,DC-CIK是一種免疫治療。通過體外大量擴增免疫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對抗腫瘤。其中CIK細胞是警察,DC細胞是獵犬,幫助警察找到壞人。

      “這一技術10余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是一直沒有在腫瘤領域廣泛應用,在醫學專業文獻檢索網站上能查到的文章只有105篇(P″b““d搜索引擎總共可檢索文獻在2600萬篇以上),可見其效果的局限性。”

      錢紅綱說,近年來隨著PD1及CART等新技術的出現,免疫治療腫瘤重新火爆起來,“新瓶裝舊酒”的一些老技術也迎來了“第二春”。然而由于缺乏大宗的隨機對照研究,此類技術對于滑膜肉瘤的治療效果尚無法評價。

      而據李昂介紹,“化療、放療在臨床上來說對滑膜肉瘤是有效果的,而DC-CIK療法基本上無效。”

      4DC-CIK主要適應癥是什么?

      李昂介紹,DC-CIK適應癥包括肺癌、肝癌、胃癌、腸癌、腎癌、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鼻咽瘤、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舌癌、甲狀腺癌等。但他表示,以前有人做過很多研究,用DC-CIK療法去治療各種腫瘤,但總體上發現,它并沒有任何效果。

      關于DC-CIK治療的副作用,李昂說,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的癥狀,有的患者會出現興奮或者是疲勞的情況。但一般不會出現嚴重事件。

      5國內醫院開展情況如何?

      據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稱,CIK或DC-CIK療法此前已在美國歷經多年研究,但其相關臨床試驗在美國基本全部宣告失敗,絕大多數基于該方法的治療技術均未得到上市批準。目前,美國已鮮有DC-CIK療法的臨床試驗。前期研究沒有看到有效的療效,也就不能在臨床上推廣使用,但是如果有新的變化,用于臨床研究還是可以。

      李昂介紹,生物免疫療法在國內醫院開展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部隊醫院或者相對小一點的醫院。真正的市屬、衛生部直屬的三甲醫院基本上沒有做這個的。

      “按照規定,DC-CIK療法目前還處于臨床研究階段,三甲醫院要對病人用這種療法,醫生一般會給病人看知情同意書,讓他知道,用這種療法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此外,因為這種療法目前處于研究階段,因此按照方案要求,必須征求病人他是否愿意參加到試驗中來,才可以實施這種療法。因此,不可能給病人收費。而且這種治療如何收費,市屬、部屬醫院目前也還沒有相關規定。”

      6免疫療法是否接受監管?

      李昂表示,治療性的技術在醫學上前期會有一期、二期、三期的臨床試驗。通過了試驗,證明有效才可以大規模地引用。

      而據有關媒體報道,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衛計委需在批準這一療法之前組織臨床試驗和倫理審查。在2014年南方周末的報道中,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衛計委從未組織過此類試驗或審查,就將細胞免疫療法歸為允許開展臨床應用的第三類醫療技術。

      對此,科學家們也曾想過拿出合理的解決方案。2009年,曾益新院士聯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北京三零二醫院和中國科技大學四家單位,從四個環節開展了細胞免疫療法的標準研究和制定。這一研究項目在2013年結題并提交給衛計委,但至今未有下文。

      而到了2015年5月,一紙命令取消了第三類醫療技術的審批工作,這項始終沒有認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療法,就此徹底游走于灰色地帶。

    相關文章

    鑌鐵生物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細胞治療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10月31日,上海鑌鐵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鑌鐵生物”)宣布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本次融資由國投創業領投,黃埔醫藥基金、元希海河基金等共同投資,支持鑌鐵生物推動新技術研發、商業化生產實施、國際化經......

    27歲耶魯博士科研峰回路轉,回國開啟全新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46.shtm文|《中國科學報》記者沈春蕾在耶魯大學讀博的前兩年,曹議勻嘗試了好幾個課題都不了了......

    科學家揭示DDR1可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

    腫瘤微環境中存在一層細胞外基質(ECM),其組成的“物理屏障”,嚴重降低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浸潤及殺傷效果。盤狀結構域受體1(DDR1)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與乳腺癌等腫瘤進展密切相關......

    科學家發現可通過誘導細胞焦亡以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療效

    近日,武漢大學研究團隊在《AdvancedScience》發表題為“Microenvironment-ResponsiveProdrug-InducedPyroptosisBoostsCancerIm......

    科學家建立用于腫瘤免疫藥物高通量篩選的類器官平臺

    盡管近年來針對腫瘤的免疫治療迅速發展,但用于腫瘤免疫藥物高通量篩選的器官模型仍然缺乏。近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BiomedicalEngineering》發表了題為“Anorg......

    馬春紅團隊關于腫瘤免疫微環境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基礎醫學院馬春紅教授團隊在MolecularTherapy(中科院一區,IF=11.454)在線發表題為"Spatialdistributionandfunctionalanalysi......

    Nature浙大報道腫瘤靶向控釋化療與免疫協同治療新策略

    導讀2021年8月6日,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Synergisticeffectoftumorchemo-immunotherapyin......

    胃癌抗腫瘤免疫“超級戰士”細胞被發現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徐潔杰團隊在一項納入1360名胃癌患者大樣本、四隊列(來自不同的臨床中心)的研究中,發現并成功驗證CXCR5+CD8+T細胞是胃癌微環境中對抗腫瘤細胞的“超級戰士”,可作為胃癌患......

    揭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調控CD8+T細胞命運新機制

    腫瘤免疫治療為癌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和希望,在多種腫瘤類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一部分病人可以響應免疫治療并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大部分病人對免疫治療無法產生響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腫瘤微環境中T細胞......

    2021第六屆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聚焦廣州,日程首爆

    在精準醫療領域同仁的支持下,由萬怡醫學主辦的第六屆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將于6月4-5日在廣州融創萬達嘉華酒店盛大召開!峰會同期舉辦“第三屆腫瘤免疫治療領袖峰會”和“第六屆基因檢測和體外診斷大會”,......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