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第四次全國質檢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總結了“十二五”質檢科技的發展成果,分析了質檢科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明確了“十三五”質檢科技工作思路,部署了2016年質檢科技工作。
大會現場
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指出,“十三五”期間,質檢系統要進一步促進質檢領域的各項改革,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在質檢工作中的落實,進一步加強科技質檢建設。支樹平同時強調,質檢科技要準確把握“十三五”創新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打好“技術牌”,念好“服務經”,如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消費品的質量服務提升。
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在做工作報告時表示,“十三五”期間,質檢總局將圍繞建設質量強國總目標,堅持質檢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質檢事業發展,形成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四大基礎協同創新,實現技術創新水平、技術機構發展、創新人才團隊、創新平臺基地、體制機制環境五大要素創新發展。
“憑技術執法、靠數據說話”質檢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支樹平要求質檢科技工作者,要做科學精神的守護者,做深化改革的擔當者,做創新服務的踐行者,做科技質檢的宣傳者,要以這次大會為契機,切實擔負起科技創新的責任,把科技質檢舉得更高,建設得更實。
質檢部門“憑技術執法、靠數據說話”,科技是質檢的根基和血脈,也是事業發展的基因。
記者從大會獲悉,“十二五”期間,技術機構不斷發展,技術裝備、環境設施等質檢科技基礎條件明顯提升,科技創新和技術執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質檢全系統技術機構和實驗室總數5451個。全系統科研、檢測儀器設備總數達79萬多臺套,原值335億元,比“十一五”末分別增加88%和139.3%。新增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測能力專項投入5000余臺套儀器設備。系統技術機構擁有實驗室面積增加到835萬㎡,比“十一五”末的124萬㎡增加573%。全系統專業技術人才達到10.5萬人,高級職稱人員較“十一五”末增長16.1%,達到1.7萬人,國家中青年創新領軍人才5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83人。
“十二五”期間,質檢系統主要科研創新指標快速增長,整體科研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據了解,質檢共承擔國家級課題866項、省部級課題3796項。中央財政科研經費支持26億元,較“十一五”增加62.5%。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3項、省部級936項,首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獲得各類ZL授權3669項,“每萬人發明ZL擁有量”達到85件,是國家“十二五”科技規劃目標(3.3件)的25倍。發表科技論文30930篇,核心期刊論文占一半以上。各領域的科研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獲國際互認的國家校準和測量能力(CMC)增加409項達1266項,國際排名由第9躍居第4。波爾茲曼常數測量結果被CODATA收錄,NIM5銫原子噴泉鐘精確度達2000萬年不差一秒,成功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研制國際標準224項,國家標準1299項,占同期制定國家標準數的16%。突破信息安全、碳排放和碳減排、司法鑒定/法庭科學等關鍵認證認可技術。攻克特種設備長周期安全運行關鍵技術260多項,研制儀器裝置43臺套。建立快速高通量檢測鑒定技術、試劑和標準物質300余種,理化誘捕實時監測裝置20多種。
“十二五”期間,質檢系統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質檢科技頂層設計、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合作交流等方面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明確將“檢驗檢測服務”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8個高技術服務領域之一予以支持,“標準、計量、檢測、認證體系”首次列入國家重大專項規劃《“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充分體現了質檢技術基礎在參與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質檢系統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聯合科技部制定《“十二五”技術標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制定發布《中國特色質檢技術體系建設綱要》,創新性地系統闡明了質檢科技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框架,成為質檢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立項啟動,為質檢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會同中央編辦制定發布《關于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實施意見》,制定《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啟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
“十二五”期間,質檢科技注重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在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產業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激光冷卻銫原子時間頻率基準鐘成為“北斗”系統的地面基準鐘,轉基因產品的微量核酸富集、現場快速檢測技術,植物災害生物特異高靈敏度分子檢測、快速篩查、遠程鑒定、疫情監測和檢疫處理技術,以及入出境人群傳染病監測研究網絡,有力確保了國門生物安全。在促進產業升級方面,研制的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關鍵技術標準,提高了標準能耗限額準入門檻,支撐化解落后過剩產能,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醫學診療設備計量標準和溯源體系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國醫學診療設備計量檢測水平,電梯物聯網安全保障技術實現了對電梯安全運行的實時監測,有力地支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實驗材料評價體系研究成果,保障了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通過國際評價制度互認,有效推動了產品出口。
“十三五”期間質檢科技整體水平將實現“跟跑”/“并跑”到“領跑”跨越發展
中國經濟網記者獲悉,“十三五”期間質檢系統將圍繞建設質量強國,以提升國家質量技術基礎水平為目標,突破基礎性、公益性和產業共性的技術瓶頸,到2020年,總體技術水平實現與國際“并跑”、部分技術領域實現“領跑”,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創新環境更加開放,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創新基礎融合發展,技術、裝備和方法滿足質檢事業發展的需要,技術能力顯著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效。
質檢總局副局長孫大偉指出,當前,我國質檢科技創新能力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還處于“跟跑”向“并跑”的過渡階段。今后五年,質檢科技將實現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總體水平將實現與國際“并跑”、部分技術領域實現“領跑”的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質檢系統將以提升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的支撐引領能力為核心,重點抓好六項工作,包括:提升參加國際競爭的技術能力,發展服務國家發展的技術能力,提升服務質檢事業發展的能力,加強質檢技術機構建設、推進質檢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質檢人才和基地平臺建設。
在提升參加國際競爭的技術能力方面,質檢總局將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標準和國際產能合作標準研究,研制200項國際標準,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開展我國標準適用性研究,推動100項中國標準在境外實質性應用;研發檢驗檢測檢疫300項核心技術,推動國際能力互認,擴大“中國檢測”國際影響力。
在質檢技術機構建設方面,未來五年,質檢總局將建設22個檢驗檢測技術聯盟,促進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統籌規劃公益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發展和布局,推進經營類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擁有知名品牌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打造我國檢驗檢測“航母”。
為增強服務國家發展的技術能力,未來質檢總局還將加強國際質量技術基礎向社會開放共享,建設“NQI ”示范工程。建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平臺,發布成果轉化目錄,并建設30個“國家質創空間”,促進質檢科技成果服務“雙創”,服務小微企業。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質檢總局將組織實施49個項目。抓好食品檢(監)測專項的實施,加強項目申報、資金使用、項目實施、中期評估和評價驗收全過程監管,提升檢驗檢疫食品專業實驗室檢測能力,力爭30家國家食品檢測重點實驗室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另外,質檢總局將研究出臺《境外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辦法》,推進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推動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去”。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河南省濮陽市科技創新工作交出了一份靚麗答卷。近日,濮陽市科技局黨組書記雷燈照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與他們長期重視科技創新與創新服務,持續實施科技創新信息服務工程分不開。科技信息是重......
3月9日下午,行健不息——清華大學“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清華大學開幕。該展覽展出了“十三五”期間清華大學涌現出的38項創新成果,涵蓋新型能源、基礎物理、生命健康、地學環境、冬奧專項、公共安全、機械......
前篇主要匯總了“十三五”前期“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理想情況,本文主要包括了“十三五”中期立項情況。2018年“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擬立項情況: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牽頭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
3月4日12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大會發言人張業遂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據張業遂介紹,本次大會5日上午開幕,11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半......
天和飛天、“奮斗者”號入海、北斗衛星組網、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成功下線……你是否熟悉這些大國重器?你是否記得那讓人心潮澎湃的一幕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
近期,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吸引著公眾的目光。數千項“十三五”期間重大科技成果集結于此,彰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無窮魅力,盡展創新促進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強勁脈動。科技部統計數......
農殘人、質量人注意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21年第4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現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
2月26日,在今年兩會到來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5年......
1月21日,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舉行。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圓滿完成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
‘十三五’規劃提出,期末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目前已超過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今年將達到300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占比達到60%左右,目前已經超過了60%。‘十三五’期間授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