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最調節宿主的免疫系統以及在炎癥性腸炎(IBD)等疾病發病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雙胞胎中該疾病的發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遺傳-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對該疾病的發病具有重要的影響。DNA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能夠詳細地了解人體基因組的信息以及腸道微生物的基因組構成,進而發現在腸炎發病患者體內腸道微生物的種類發生了慢性的變化。
此前的研究發現:人體腸道中的一類叫做"脆弱類擬桿菌(B.A)"的共生菌對人體免疫系統具有正面的調控作用。在小鼠試驗中,該細菌能夠將LPS通過"OMV"的分泌小泡傳遞到宿主的腸道DC中,進而誘導DC分泌IL-10并促進調節性T細胞的分化。
來自加州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系的Sarkis K. Mazmanian針對"脆弱類擬桿菌"的這一機制在腸炎發病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雜志上。
首先,作者提取了野生型小鼠的BMDC,并將其與野生型B.A的OMV或者確實突變了PSA的OMV共同孵育,之后進一步與CD4 T細胞孵育。結果顯示,野生型細菌的OMV能夠促進DC分泌IL-10,但是缺失了PSA的OMV則沒有這一活性。之后,作者比較了野生型小鼠BMDC與ATG16L1(細胞自噬過程中的關鍵信號分子)缺失突變體小鼠的BMDC在響應OMV時的效應,結果顯示,在缺失ATG16的時候,DC不能響應B.A中的OMV的刺激。然而,純化后的PSA對DC的刺激并不依賴于ATG16L1。之后,作者檢測了這一刺激下游的效應。結果顯示,在與ATG16L1缺失突變體小鼠的BMDC以及B.A的OMV共培養之后,T細胞中的調節性T細胞抑制效應T細胞的能力出現下降。以上實驗表明DC中的自噬過程對于DC激活調節性T細胞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ATG16L1, ATG5, ATG7參與了經典與非經典的細胞自噬過程,但是經典的細胞自噬過程的其它關鍵元件,例如Ulk1, Fip200, 或者Atg16的缺失并不能影響Treg的活性。因此,作者認為DC通過非經典的細胞自噬途徑激活Treg的活性。
進一步,作者通過向野生型小鼠以及ATG16L1缺失突變體小鼠飼喂OMV并進行體內試驗,結果顯示,突變體小鼠能夠引發明顯的腸道炎癥反應,另外,缺失突變體小鼠腸道內的Treg細胞分泌的IL-10的程度明顯低于野生組,這一結果證明了DC的細胞自噬作用能夠調節腸道的炎癥反應。
NOD2是細胞內部識別外源非生物特異性分子(肽聚糖)的感受元件,而且之前的試驗證明NOD2參與了ATG16L1相關的細胞自噬活動。試驗證明,NOD2缺失突變體小鼠的BMDC在與OMV以及T細胞共同孵育之后不能誘導Treg分泌IL-10。這一試驗表明NOD2參與了DC非經典型細胞自噬作用導致的Treg的激活。
最后,作者對攜帶ATG16L1突變的人群進行了研究。同樣地,具有ATG16L1突變的人群體內分化出的DC難以誘導Treg激活。
據新一期《自然》發表的論文表明,雄性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紊亂可能會影響其后代健康。眾所周知,導致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失衡的環境因素會塑造宿主的生理和疾病相關反應。但父系腸道微生物組對后代的影響尚不明確。為......
“全身甚至臉上隨時隨地出現大片的紅腫、瘙癢,感覺自己生活得已經非常仔細了,每天打掃衛生,衣物勤洗勤換,不知道為什么還會過敏,而且越來越嚴重。”每到春天,家住馬鞍山市的張女士就苦不堪言。“出門前都要看看......
即使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也需要微生物的幫助來消化植物。盡管人類口腔、胃和腸道中的酶可以分解糖果和土豆中的簡單碳水化合物,但它們不能自行溶解植物細胞壁的關鍵成分纖維素。相反,人們依靠腸道中的細菌來完成這項......
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n,Behavior,andImmunity期刊發表了題為:SleeppromotesT-cellmigrationtowardsCCL19viagrowthh......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王剛教授團隊在《Microbiom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Multi-omicsrevealmicrobialdeterminantsimpactingthetrea......
睡眠對健康有益,這一流行觀念得到了科學的支持。此前有研究表明,在接種疫苗后睡覺的人,其免疫反應平均是接種后未睡覺的人的兩倍,然而,我們對其背后的原因仍知之甚少。近日,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rai......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113.shtm直播時間:2024年2月3日(周六)20: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直播間鏈接)科......
目前,新出現的研究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或與機體的認知功能結局和神經發育障礙存在一定關聯,但目前研究人員并未詳細闡明腸道微生物代謝對經典神經發育的影響,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Advan......
一、腫瘤發生要經歷三個階段才能成為癌癥:1、激發階段指腫瘤發生的第一階段,即不可逆地將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起始步驟,是細胞增殖分裂過程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發生突變,而這種突變又經細胞分裂增殖被固定......
中醫理論論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相關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