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6-01 14:52 原文鏈接: 李克強: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員辦法管理科研人員

      李克強總理的一句話,被科技人員的掌聲連續三次打斷。這一場景,發生在5月30日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第二次全體會議上。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實不至!講了就必須要做到,而且一定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總理講到這里聲音不由地提高了。

      李克強強調,創新事關國家前途命運,是我國實現“雙中高”的重要支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依托。他列舉了6個鮮活事例,論述如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我們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員辦法管理教學科研人員。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來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總理說。

      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不能減少,只能增加

      總理舉的第一個事例,是他一個月前考察北京大學時與數學科學學院老師的對話。當時總理不斷追問,這些年報考純數學的人數有什么變化。院系負責人回答說,近年來報考純數學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專業分數線也顯著提升。

      “這讓我很高興。現在我們一些重大關鍵領域的科技攻關,遇到的掣肘很多就是因為基礎研究的不足。”總理說,“當今世界科技強國都是基礎研究強國,而且越來越向基礎前沿發展。要瞄準前沿,補好基礎研究的短板。”

      他強調,當前中央財政雖然面臨壓力,但為了子孫后代,為了推動中國經濟邁上中高端,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不能減少,只能增加!

      李克強要求,要面向市場需求,突破應用研究產業化的瓶頸,同時推動匯眾智協同創新。

      “科技創新不僅是科學家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總理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科技創新相輔相成,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要把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協同起來,形成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流科研機構、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從不是靠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管出來的!

      “我聽高校的同志反映,學校要建一個實驗室,這個部門說蓋兩層樓,那個部門說只能蓋一層樓,讓高校無所適從。”李克強總理用“哭笑不得”形容他所列舉的第二個事例。

      總理比喻說,政府對科研的管理有時候像“對小學生”一樣,嚴重束縛了廣大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手腳,影響了創新創造的積極性。他強調,要給廣大科研人員必要的自主空間和自主權,讓他們獨立自主決策,科學有效管理,盡量少干預或不干預。科研院所、高校也要向基層院系研發團隊授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

      “一流科研機構、一流高校、一流科技成果從不是靠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管出來的!”總理此言一出,引發全場科研工作者長時間的掌聲。

      把“人”的力量調動起來推進創新,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總理列舉的第三個事例,是科研投入中的“重物輕人”現象。

      “研究人員告訴我,基礎數學的科研經費中,‘人頭費’的比例還不到30%,其他只能用來購買設備。基礎數學要買什么設備啊?這是靠大腦的科學,就是要把‘人’的聰明才智發揮出來!”李克強說。

      總理說,過去我們曾認為,人口是“壓力”,但現在看,中國人勤勞、智慧,“人”是我們最大的潛力所在。要讓更多人加入到創新的行列,把豐富的人力人才資源充分發揮出來,就可以培育經濟新動能,打造經濟新引擎。

      “提高人員費用比例,就是承認人才和智力勞動的價值。”李克強說,“把‘人’的力量調動起來推進創新,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表格中解放出來

      “有科研人員反映,每年有1/3的時間都在填各類表格,有時候還填不對、要打回來重填,許多時間都浪費到這上面了!”總理第四個舉例的話音未落,全場響起一陣會心的笑聲。

      李克強說,大家普遍反映,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不合理,條條框框太多,致使辦事難、耗時長、成本高。要建立科研經費助理制度,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精力時間,潛心研究發明發現,少一些羈絆束縛和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自由探索。還要探索“互聯網+科研服務”,讓信息“多跑路”,科研人員“少跑腿”,至少“不添堵”。

      “我們要精簡程序、簡化手續,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表格中解放出來。”總理說。

      讓科研人員合理合法富起來

      李克強舉的第五個例子,是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星期天工程師”。他們保留原職的同時,利用周末時間為其他企業提供創新服務。

      “現在一些互聯網平臺上,一些工程師也在利用業余時間,為其他企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供解決方案。”總理說,“30多年前,我們曾經出現過‘星期天工程師’,今天我們也要研究兼顧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利益的具體實施辦法,打開科研人員創業創新及其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流動的‘旋轉門’。”

      李克強強調,要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探索年薪制和協議工資制,探索股權期權分紅,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

      “科研人員應該成為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要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成果,合理合法地富起來!”總理說。

      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深閨”,更好與經濟對接

      李克強總理列舉的第六個例子,來自他此前在四川大學的考察。當時一位學者告訴總理,有民營企業購買了他的科技發明成果,并給他相應的期權激勵。但后來他作為整個學院學術職稱最高的教授,必須要當學院的教學副院長,成為一個“副處級干部”,所以只能放棄期權。

      “這種怪現象必須要解決,我們不能用管理行政人員的辦法管理教學科研人員!”總理的表態擲地有聲。

      李克強強調,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解決好科技經濟“兩張皮”的問題,既要抓好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最先一公里”,也要通過完善成果轉化的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解決好“最后一公里”。

      “要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深閨’,更好與經濟對接。”總理說,他進一步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條件,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讓我國的創新動力蓬勃發展,讓科技事業薪火相傳。

    相關文章

    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錢都花去哪了?

    7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廣西多所高校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為零,引發熱議。報告......

    雄安十六條人才新政:億元補貼、上不封頂!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區在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頂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獎勵等16條政策措施,簡稱“雄才十六條”。“雄才十六......

    雄安十六條人才新政:億元補貼、上不封頂!

    今天(11月7日)上午,雄安新區在打造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聚集新人才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上推出了頂尖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各類人才引進及重大平臺落地獎勵等16條政策措施,簡稱“雄才十六條”。“雄才十六......

    廣西一高校1.31億科研經費成果轉化率為0,其中原因何在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審計廳廳長羅海山在自治區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關于2022年度自治區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上述報告披露了廣西在科教振興資金審計方面的相關情況。審計......

    為什么中國的基礎研究難獲諾貝爾獎?

    為什么中國的諾貝爾獎這么少?對這個問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沒有正面回答,他反問:“為什么中國年輕的科學家總處于‘饑餓’之中?”莊辭是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科研處處長,負責研......

    全國首部科學城專項立法出臺:探索科研經費管理改革

    26日,《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并擬于今年6月1日起實施。據悉,這是國內首部科學城專項法規。自2019年開工建設以來,深圳光明科學城大力......

    內蒙古:兩張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面清單

    為進一步激發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推進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財政科研經費管理,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科技廳聯合印發《自治區本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使用負面清單》《新型研發機構自治區本......

    港科大(廣州):科研啟動經費不少于500萬元

    據香港科技大學(廣州)10日消息,該校誠邀符合相關條件的海外英才加盟,加入該校的人才,即可獲享不少于500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國家、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提供科研支持經費及安家費等在內的配套費600-......

    從“幾塊錢都要預算”到“不再回收結余”,科研經費該怎么花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再創新高。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

    李言榮:教師科研經費應保持在合理區間內

    當前,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已成為國家發展到這個階段所遇到的最大關口、也是必須要闖過的一關。尤其是如何解決“卡脖子”問題已成為國內高校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然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