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為防護眼鏡,圖2位防護圍脖,圖3為防護鉛衣,圖4為防護手套。
圖為江門五邑中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核醫學科室檢測輻射劑量。 唐海文攝
“粒子植入治療,一方面具有比較顯著的療效,另一方面又飽受外界排斥。要把這項有利于醫學進步的技術進一步推廣,就需要我們加強防護監管和宣傳教育,讓公眾對粒子植入治療有正確的認知,消除抵觸情緒。”在近日舉辦的廣東省首屆放射性粒子臨床應用技術與輻射防護學術報告會上,廣東省輻射防護協會會長戎明海在會上提到。
粒子植入治療是近幾年腫瘤治療方面的一種新手段,療效明顯,但是由于具有輻射的特點,其應用推廣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此次報告會上,專家學者借助專業的數據與案例,進一步讓公眾對粒子植入治療有科學的認知。
療效明顯推廣難
粒子植入治療,全稱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是一種將放射源植入腫瘤內部,讓其持續釋放出射線以摧毀腫瘤的治療手段。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目前臨床運用的是碘125的放射性粒子。每個碘125粒子就好比一個小太陽,其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可最大限度殺死癌細胞,同時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
“隨著各種治療手段的不斷完善、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多學科綜合治療理念的興起,微創介入治療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放射性粒子治療,在當前腫瘤治療中具有顯著的優勢和特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介入科主任張福君介紹,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粒子植入治療對腫瘤的治療具有明顯效果。
“持續低劑量率照射,對周圍健康組織沒有損害;可以持續24小時每分每秒不停地殺滅腫瘤細胞,且作用時間長,可以長達180天;價格低于外放療(25粒以內)……”珠海市人民醫院院長陸驪工也提到,粒子植入治療可以持續殺滅腫瘤細胞,作用時間長、效果更好。他同時指出,粒子植入治療特別適用于以下情況,“無法手術或不愿、不宜手術的原發腫瘤;不宜手術的轉移性腫瘤;轉移瘤或原發腫瘤引起的疼痛;外放療效果不佳或失敗的病歷等。”陸驪工提到,從多名男女癌癥患者的治療中可以看出,使用粒子植入治療之后,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很好控制并逐漸好轉。
“一方面我們有很好的療效,另一方面我們在學科內、在醫院內挨批,遭到排斥。”張福君無奈地說,粒子植入治療雖然近幾年發展比較快,但是依然面臨著被排斥的命運。“這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目前還沒有足夠的所謂的循證醫學(強調任何醫療決策應建立在最佳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證據,所以我們尷尬。”
排斥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粒子的放射性特點,“很多人會覺得病人就是一個放射源,都會非常恐懼、排斥,甚至醫護人員都存在這種情況。”張福君說,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技術,粒子植入治療要從被人排斥轉換到接受,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公眾宣傳要跟上
“排斥與恐懼,都是源于認知不足。”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介入科護士長嚴朝嫻表示,粒子植入治療不是洪水猛獸,如果防護工作做到位,它就是一把治療腫瘤的利器。
“粒子照射距離短,只有1.7厘米,對醫生和家屬沒有損害。”陸驪工表示,粒子的特征是殺滅其附近的腫瘤細胞,對正常組織損傷小,對醫生和家屬的損害就更小了。
“粒子是低能量核素,半衰期是60.2天,不會吸收入血,不經大、小便排出(粒子移位除外),有效直徑距離短。”嚴朝嫻也提到,粒子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恐怖,只要防護工作做到位,其對人體的危害是微乎其微。
根據多年的防護經驗,嚴朝嫻把粒子防護總結為3個時期,即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3個時間段。其中,治療前主要是開展宣教工作,要對病人、醫護人員和家屬進行心理護理,減少恐慌情緒。治療前,粒子的防護措施也十分重要,必須要用鈦合金封裝,并裝入鉛罐中,由專人進行保管,“目前買回來的粒子,基本都是封裝好,醫院主要是在保管方面,要制定妥善的管理措施。”
治療過程中,要做好屏蔽,醫護人員必須穿著佩戴鉛衣、鉛圍脖、鉛眼鏡、鉛手套等,測試發現,0.25mmPb的鉛衣可以屏蔽90%~99%的射線。使用距離上,要使用長柄鑷子,粒子倉口朝地,減少輻射對醫護人員的傷害。植入過程要快速、準確,避免長時間的接觸。手術完成后,要檢測工作臺及地面有沒有遺撒的粒子。
“術后防護要重視宣教工作,讓醫護人員和家屬了解防護重點,避免不必要的情況出現。”嚴朝嫻提到,很多護士對做過粒子植入治療的病人一開始都很抵觸,但是經過宣傳教育,特別是防護培訓之后,慢慢也就坦然接受了。
“一定要跟醫護人員講清楚,越是隱瞞越會增加恐懼感。”嚴朝嫻說,當然,醫院必須防患于未然,要在病房設置明顯的防護標志,醫護人員佩戴計量儀,病房出口設施檢測儀等,及時掌握情況。
規范管理促發展
“放射性粒子將采取負面清單制和備案制進行統一監管,有關政策國家衛計委還在制定當中,未來有資質的醫院每治療一個病人就要向云平臺上傳病例。”張福君表示,醫療操作上的規范當然是合理使用放射性粒子源的必要前提,對于放射性粒子的管控,隨著其運用的日益成熟,國家開始在法律法規上制定相應的政策。
“放射性粒子源在治療腫瘤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作為我們管理部門,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廣東省環保廳核安全處副處長孔令豐表示。
據孔令豐介紹,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放射源對人體可能的傷害程度,將放射源分為5類。第5類放射源屬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碘125即在此列。因此國家環保部門考慮到實際情況,對碘125采取的是非密封式管理。孔令豐表示,“這種管理的好處在于不需要回收,同時放寬了應用率,而且也不用再進行編碼。”
“使用粒子源的單位都要辦理放射性核素轉讓審批手續,不辦就是非法使用、非法轉讓,我們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孔令豐強調,雖然從支持醫學發展的角度出發,國家放寬了對碘125的管理,但是相關單位在使用的過程中,同樣要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做到合法使用、安全使用,“環評批復與實際操作流程、場所要一致,例如,貯存場所、消毒、分裝、活度質檢、泄漏檢查、裝槍都要按要求管理,規范使用流程。還要做好臺賬管理,例如使用的數量、交接、剩余粒子源的貯存和處置等,對于掉落的粒子必須妥善處理,如果出現遺失,必須馬上上報管理部門。”
另外,據了解,從事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的單位一定要明確資質,從事許可證規定范圍的活動,需要報批環評的項目一定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來辦。
張福君從臨床運用的角度出發,認為目前粒子臨床應用要極力抓好規范管理,做到放射診療許可證、輻射安全許可證、放射性藥品使用許可證 “三證齊全”。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程濤、沈俊、王建祥團隊及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李昕團隊合作圍繞“效率”和“藥效”,開發了人多能干細胞(hPSC)定向嵌合抗原受體巨噬細胞(C......
4月12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員許杰課題組發現CD3的首個配體CD3L1(或ITPRIPL1),揭示了CD3L1在腫瘤免疫逃逸與睪丸免疫豁免中的關鍵作用,表明CD3L1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全新靶點,有......
壓電材料產生電荷直接作用于介質或促進活性氧(ROS)的產生,從而實現超聲觸發的新型腫瘤治療。聲動力學治療(SDT)是利用低強度超聲和聲敏化劑產生抗腫瘤效應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性、時空可控性和......
壓電材料產生電荷直接作用于介質或促進活性氧(ROS)的產生,從而實現超聲觸發的新型腫瘤治療。聲動力學治療(SDT)是利用低強度超聲和聲敏化劑產生抗腫瘤效應的治療方法,具有很強的組織穿透性、時空可控性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37.shtm......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3月17日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許琛琦研究組和李伯良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增強CD8+T細胞的抗腫瘤反應”。他們發現“代謝檢查點”可以調控T......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25.shtm5月11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舉行上海首例肽受體放射性核素療法(PRRT)臨床試驗......
腫瘤細菌療法是一種以細菌為主體的腫瘤療法。但天然菌株的毒性較強、療效不穩定,限制了腫瘤細菌療法的應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一療法提供了新的契機。......
4月15日,由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傳中心主辦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現場宣傳活動在長沙市雨花區舉行。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陶學永在現場表示,目前湖南省14個市州及部分縣區完成了癌癥防治中心......
“過去,手術、化療和放療是治療腫瘤的三大武器,但近幾年細胞治療和免疫治療顯現出巨大潛力,有望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力量。”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血液科主任王亮當選為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