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7-22 15:20 原文鏈接: “基因編輯”與“轉基因”育種技術有何不同?

      本文轉載自第一財經,原標題《"基因編輯技術"雜交糯玉米五年后可問世 美農業部稱不需監管》

      針對基因編輯技術跟現有的轉基因育種技術的不同,近日在農業生物技術科學傳播平臺等聯合主辦的轉基因科學沙龍上,中科院遺傳所研究員朱禎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的提問稱,這兩項技術的技術體系是一樣的。但轉基因做的是“加法”,基因編輯既可以做“減法”,又可以做“加法”。在某些情況下,這兩種技術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他舉例來說,植酸是植物種子中的一種成分,動物吃了之后不容易消化。那么采用“加法”將植酸降解然后被水吸收跟采用“減法”將植酸合成的基因消除,讓其不能再合成植酸,二者的預期效果都是一樣的。

      中科院遺傳所高級工程師姜韜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基因組編輯技術,是對基因組的已經搞清楚的特定DNA序列做調整-改動(刪除或者添加),而且可以精確到基因組的某個特定字符-堿基對。

      他進一步解釋稱,其中的“刪除”,可形象稱為“減法”,就是根據科學家設計,去掉已有的部分,比如針對產生抗營養效應和導致人類食用后過敏的基因。“添加”可形象稱為“加法”,就是增加作物原來沒有的基因,以實現科學家希望作物獲得新的性狀,比如某個作物抗病基因,加法的效果與轉基因一樣。而且基因的插入位置則是事先就可以指定的。

      至于轉基因技術,姜韜解釋說,跟前述基因編輯技術不同的是,科學家完全了解目的基因,但對受體作物的基因組則未必清楚,因而插入受體植物細胞基因組的位置事先是不確定的。

      對于這兩項技術,此前,杜邦先鋒公司全球副總裁傅杰瑞曾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稱,“每種技術解決特定問題”,作物育種人員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開展工作,基因編輯技術只是其中一種。

      傅杰瑞稱,育種人員在傳統糯玉米產品領域面臨的挑戰在于,傳統糯玉米品種產量低。利用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育種人員可以將自然存在的糯玉米性狀直接引入最優秀的雜交品種中,培育出與傳統玉米非常相似的新產品,解決了糯玉米產量低的問題。這項技術也讓作物育種人員的工作更有效率且更精準。

      他說,以往傳統作物育種的方法要經過多年回交和選種,但是現在通過基因編輯這一新型育種技術可以取得同樣的結果。并且利用這種工具開發的最終產品中不存在外源DNA,也就不會生成外源蛋白質,育種效率還大為提高。

      顯然,這與轉基因技術需要引入外源DNA不屬于同一個概念。美國農業部也認為這類通過CRISPR-Cas育種技術開發的下一代產品不屬于“應當受美國農業部生物技術法規服務局監管的范疇”。

      據媒體報道,雜交糯玉米將是杜邦先鋒通過應用CRISPR-Cas先進育種技術開發出的全球首款商業化農產品。這種新一代的優良雜交糯玉米預期將可在五年內向美國種植者提供,目前仍有待通過田間試驗和監管審查。至于上市時間,傅杰瑞稱,“這不是來自監管層面的要求,而是與產品開發周期有關。”他說,我們推出一個新的雜交品種之前,都要對雜交品種進行4-5年的評估。基因編輯技術與之開發周期的流程一樣。

    相關文章

    基因編輯技術在治療復雜遺傳病領域獲重要進展

    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研究員閆森/教授李曉江團隊首次將CRISPR/CasRx系統應用于亨廷頓舞蹈癥大動物模型的治療,并成功在多種疾病模型中驗證了其有效性。CRISPR/CasRx系統的成功......

    新型多功能基因編輯平臺面世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工程與應用學院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平臺——“最小通用遺傳擾動技術(mvGPT)”。這一平臺集成了基因精確編輯、基因表達激活與抑制等多重功能,為研究DNA功能原理、治療遺傳性......

    轉基因有毒精液可以控制討厭的昆蟲

    通過將蜘蛛和海葵毒液中的毒素注入昆蟲的雄性生殖系統,殺死與它們交配的雌性,可以控制傳播疾病和破壞作物的昆蟲。澳大利亞悉尼麥考瑞大學的SamuelBeach和MaciejMaselko開發了一種“有毒雄......

    研究揭示202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

    11月2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友華研究組完成的研究在《農業科學學報》(英文)(JournalofIntegrativeAgriculture,JIA)2024年12期正式發表。該研......

    南非更新指南為人類基因編輯“松綁”

    南非更新了國家健康研究倫理指南,其中增加了關于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的新章節。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受精后5至9天、處于囊胚階段的人類胚胎圖。圖片來源:JuanGaertner/SciencePhoto......

    生物工程學院科研團隊在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學領域再出成果

    近日,生物工程學院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工程課題組劉嶸明教授受邀在生物工程領域國際權威Top期刊《生物技術發展趨勢》(TrendsinBiotechnology)發表題為“在工......

    “長壽藥”新突破生物法合成NMN產量提高100倍!

    生物法合成NMN有新突破。據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所消息,該所通過開發從頭合成途徑提高煙酰胺單核苷酸(NMN)產量,實現超過100倍的NMN產量提升。報道稱,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系統工程化改造大......

    我國學者在衰老藥物干預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圖二甲雙胍逆轉靈長類多維衰老時鐘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1006、92168201、92149301)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與曲靜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

    引正基因完成戰略融資

    近日,引正基因宣布完成戰略融資,由戈壁大灣區旗下管理的AEF大灣區創業基金投資。引正基因是一家精準基因組編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基因編輯平臺型技術公司,專注基因編輯工具底層技術開發。公司開發的基于C......

    羽色二態性育種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家禽育種與生產創新團隊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豬禽種業學科建設戰略專項的支持下,在羽色二態性育種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