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大家紛紛被里約奧運會、寶寶離婚案刷屏,雖然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但依然抑制不住圍觀吃瓜的熱情,恐怕也就不小心漏掉了那么一兩條和自己更緊密相關的信息,比如,人社部網站連續3天轉發了12篇延遲退休的主題文章。
延遲退休要提上日程了,人社部新聞部發言人李忠表示:延遲幾年退休,時間延長了,基礎養老金的數量是增加的。根據人社部設定的時間表,最快2022年我們就要迎來延遲退休政策。除了青春,你準備好為自己心愛的科研事業奉獻剩下的老年生活了嗎?
延遲退休受多種因素影響
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現在有一些人對延遲退休持反對態度,認為中國還不符合延遲退休年齡的條件。影響退休年齡的因素有哪些?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延遲或調整法定退休年齡需要全面把握相關因素:
一是人均預期壽命。壽命延長則工作年限應當適當延長。
二是勞動力供求狀況。供過于求當然不能延長法定退休年齡,供不應求則不可能不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當供求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后,自然也應當調整法定退休年齡。
三是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年限也需要相應延長,否則便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四是人口老齡化程度。步入老年型社會后,基于代際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業人口的年齡必然需要遞增。
五是性別平等。在當代社會,如果女性退休過早,或者與男性退休年齡差距過大,意味著強行過早地剝奪了女性工作的權利。雖然有的女性愿意早退休,但對于愿意繼續工作的女性而言,顯然是一種制度性歧視或排斥。
目前,中國的法定退休年年齡是女職工50歲,女干部55歲,男職工為60歲,把退休時間延遲5年的話,可以為國貢獻出更多的力量,用中大社會保障中心主任申曙光的話就是:最大限度發揮勞動者價值,避免資源的浪費。
有人算過一筆賬,一位女博士干部,讀書出來30歲,工作25年后就退休了,可55歲也算學術壯年,還能在再發揮熱量哩!退休回家,含飴弄孫難免有點可惜。
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科研工作者?
一直以來,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工作者普遍反映壓力較大,一來,初入工作崗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往往收入不高,但又面臨三十而立的尷尬現實,婚姻車房等生活問題迫在眉睫;二來,進入高校往往意味著職稱評定之路的開始,寫SCI,申請獎金,環環相扣;三來,一些高校還需要給學生授課,如何為人師表,傳道授業,備好上課內容也是一件大事;四來,初入科研生涯,對自己的要求嚴格,往往有很多人會在課題上投入大量時間,廢寢忘食,五來,···
雖然壓力大,但是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還是應該時刻保持斗志,全身心投入科研事業。太原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系教授王云才就曾在《青椒科研行為八戒》中提到:“我們秉承的還是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小時。我們只有在投入充足時間的前提下,笨鳥先飛,才可能在弱肉強食的科研叢林中生存下來。”
可見,一名合格奮發向上的科研工作者需要頂住心理、生理壓力,奉獻時間,積極進取,做出研究成果,這已成為共識。
科研工作者的健康窘境
然而,科研工作者廢寢忘食奮斗之際,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健康。2009年有一份針對4793里科研人員的體檢調查報告,發現科研人員患病率列前3位的分別是慢性咽炎、高血壓、高脂 血癥,幾率分別是30.67%、18.90%、10.64%,其中,男性科研工作者明顯高于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高,疾病發生的風險率也有所增高。
《知識分子》聯合自然科研曾發起過一份關于“青椒”(高校青年教師)和“青稞”(青年科研人員)的調查,結果稱,12.84%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每周工作時間不多于40小時,剛剛符合《勞動法》的規定(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而多達58.39%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調查顯示,將近一半人表示自己過度疲勞,不太健康;只有一成人群表示自己非常健康。
近日,39歲英年早逝女青千趙永芳的訃告更是引起了人們對科研工作者健康的關注,網上查詢相關內容,可以搜索到很多文章: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現在退休政策出臺在即,可是科研工作者的身體素質還沒有提升上來,小編很是憂心,為此,特引用清華大學蔣南翔校長的金句,與君共勉: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蔣南翔校長的話頗有哲理,延遲退休的政策推行后,我們為祖國健康工作的時間就更接近理想的五十年了,兢兢業業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工作者們,工作之余,要重視體育鍛煉,這樣才能健康工作到退休~
來,感受一下全國人民喜迎延遲退休,共建社會主義的澎湃心情!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并不是一回事。但現實中,很多人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近日,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在第二屆中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大會上介紹,預防醫學是醫學的范疇,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對107項有關飲酒會如何影響人類在特定年齡死亡風險的研究進行的回顧性分析,得出結論:嚴謹的研究都表明,即使攝入少量酒精也會縮短人的預期壽命,只有一部分有嚴重缺陷的研究才聲稱適度飲酒對人類有益。“人們需......
光,作為地球上生命的源泉,不僅賦予萬物生機與色彩,更是生物感知外界、調控自身生理節律、新陳代謝、情緒及認知等復雜生命過程的重要信息來源。然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人造光源的廣泛應用改......
“提升健康素養對于促進中老年人主動健康十分關鍵,這首先需要加強知識科普傳播,填補認知空白,也需要糾正各類認知和行為誤區。”近日,在一場“健康中國,健康樂齡,從主動管理開始”圓桌溝通會上,北京大學公共衛......
牙齒脫落缺失(toothloss)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其會影響食物的攝入和機體的體重情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Gerodontology上題為“Dentitionandweightstatusin......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對25000多名初始健康的美國女性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攝入地中海飲食較多的人,全因死亡率降低23%。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
記者6月4日從山西省科技廳獲悉,日前,該廳出臺《重點實驗室自主立項項目納入省科技計劃項目備案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旨在提升重點實驗室原始創新能力和建設發展水平,擴大科研自主權的政策,減輕......
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用品質量安全監管,保護兒童和學生健康成長,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婦聯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2024年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