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通訊》8月23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證實,剝奪人類睡眠確實會導致大腦連接發生變化。這種理論一直難以在人類身上測試,但是這次的新研究使用間接測量方法分析了大腦的連接變化。
晝夜節律可以使我們感知到地球自轉所引發環境的改變,確保了我們的睡眠,但這一點并不能解釋人類為何需要睡眠。理論認為,睡眠可以調節神經元的連接強度。果蠅實驗曾顯示,睡眠對其神經元活動有密切關系,睡眠被長時間剝奪的果蠅,其細胞一致地對重復刺激表現出響應能力的降低。但是,盡管果蠅和哺乳動物有共同的基礎睡眠特征,這一點仍然難以在人類身上進行測試,尤其是神經元的連接強度反過來對學習和記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方面,更是無法得到驗證。
此次,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克里斯托弗·尼森及其同事,對比了20名睡了一夜和一夜未睡的受試者的大腦活動。實驗小組以控制運動的大腦區域——運動皮層為目標,運用磁脈沖刺激受試者大腦內的神經元。他們發現,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使左手產生肌肉反應的脈沖強度明顯較低,這表明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大腦興奮性較高。此外,論文作者們發現,在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體內,神經元的活動依賴性連接變化較弱。被剝奪睡眠的受試者在記憶單詞方面的表現也不好,而且他們的血液樣本中的BDNF水平出現下降,BDNF是已知可以調節突觸塑性的信號分子。
總體而言,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揭示睡眠不足導致大腦連接變化和記憶力差的根本原因機制,同時也距離人們揭開睡眠的奧秘又近了一步。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與重慶大學、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學等合作,在Aβ42寡聚體與神經元作用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Aβ42寡聚體可以引起神經元的功能缺失,從力學生物學的角度研究其作用機......
生物啟發脈沖神經網絡架構有望通過模擬人腦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決馮·諾依曼架構存儲墻和能效瓶頸等問題。然而,面向構建脈沖神經網絡的神經形態硬件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基于傳統CMOS的神經......
人類是左右對稱的。因此,我們的大腦由兩個半球組成,這兩個半球通過穿過中線的特殊纖維束相互交流。雖然每個半球都傾向于處理身體另一側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控制,但由于這兩個半球之間的不斷交流,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澳洲鬃獅蜥的睡眠,發現在睡眠的一個階段,澳洲鬃獅蜥大腦的兩個半球互相競爭,一方將其活動強加于另一方,直到占主導地位的半球切換到另一方,整個晚上交替進行。人類是左右對稱......
近年來,不少人通過各種途徑購入“好眠”,褪黑素片、褪黑素軟糖等“助眠”產品銷量走高。對此,北京市朝陽醫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在受訪時表示,人體自身就會分泌褪黑素,補充外源性褪黑素確實能起到一定助眠作......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現在有不少人習慣性熬夜,晚上睡得少、睡得晚,白天無精打采。熬夜有哪些危害?如何盡量避免熬夜?在本期《1分鐘養生課》上,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孫陽為廣大網友講解相關知......
研究人員稱,COVID-19疫苗對男性的保護比對女性的保護少,肥胖者受到的保護比非肥胖者更少,這些都是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但你可以改變你的睡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對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但3月14日在線發表在......
研究人員稱,COVID-19疫苗對男性的保護比對女性的保護少,肥胖者受到的保護比非肥胖者更少,這些都是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但你可以改變你的睡眠。我們都知道睡眠對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但3月14日在線發表在......
17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在北京發布《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報告》基于2022年中國社會心態調查數據庫,研究分析了2022年民眾的睡眠狀況。《報告》顯示,2022年,受訪者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
圖片來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學家繪制了第一張完整的昆蟲大腦圖譜,包括所有神經元和突觸。這是理解大腦如何處理感官信息流并將其轉化為行動的里程碑式成就。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