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8-30 11:33 原文鏈接: 中國科大首次研制成功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腔光力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董春華研究小組與博士后鄒長鈴首次在回音壁模式微腔內觀測到基于腔光力體系的非互易光學特性,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該成果于8月2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上。

      光在一般介質中具有雙向傳輸的互易性,然而在光子集成電路中,對光的單向控制是經典和量子信息處理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因此全光控制的光隔離器、環形器以及非互易移相器一直是光學芯片研究的熱點,這些光學器件都基于光學的非互易特性。一般的非互易器件是基于磁光材料的特性,但是這樣的材料往往需要強磁場,難以集成較小的尺寸,因而實現可集成化的全光非互易器件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該研究利用回音壁模式微腔內常見的光力相互作用,與以往不同的是其光學模式是兩個簡并的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行波模式,這兩個簡并的光學模式具有完全相反的軌道角動量。在滿足角動量匹配的情況下,僅僅當驅動光和信號光耦合到同一個光學模式時,驅動光才能激發信號光子和聲子的相干轉換,因此導致了光傳播的非互易特性。在此基礎上,研究小組實現了單向驅動光導致的光力誘導透明和放大的非互易現象,實現了多達40度的非互易相移,這是實現光隔離器、環形器的基礎。此光力體系誘導的非互易性可以通過相向傳播的驅動光,同時激發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的行波模式來調控,進而實現這兩個光學模式的相干轉換,該特性還可用于可調窄帶反射器。該實驗研究的非互易機理具有普適性,可推廣到任何具有機械振動的行波模式系統,實現集成化的微腔芯片元器件,甚至實現單光子水平的光隔離器。此外,該研究中非互易相移的特性還可用于研究光子的拓撲性質,實現手性邊緣態和拓撲保護。

      這項研究成果是去年該小組關于布里淵非互易特性研究工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6, 6193 (2015)]的延伸,擴大了適用于非互易器件的腔光力體系,將工作波長擴大到整個光波長甚至微波,尤其在體系的量子基態時,使單光子水平的光隔離成為可能,這將在以后的復合量子網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得到了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國科大重要方向項目培育基金的支持。

    (a) 腔光力體系非互易光學實驗簡圖;(b) 光力誘導透明(OMIT)和放大(OMIA)示意圖;(c-f) 非互易特性譜線圖

    相關文章

    全球量子科技頂尖專家共議量子計算科技創新

    以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近年來,在物理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等多學科融合促進之下,量子科技的基礎重大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在量......

    量子信息和傳統數據實現同一光纖傳輸

    德國萊布尼茲大學光子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士領導的團隊,首次讓量子信息和傳統數據“搭乘”同一光纖通道成功傳輸。這意味著在理論上,未來的量子互聯網可使用現有基礎設施。相關論文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圖片來......

    量子信息和傳統數據實現同一光纖傳輸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記者劉霞)德國萊布尼茲大學光子研究所所長邁克爾·庫士領導的團隊,首次讓量子信息和傳統數據“搭乘”同一光纖通道成功傳輸。這意味著在理論上,未來的量子互聯網可使用現有基礎設施。相......

    二維材料可在室溫下保存量子信息

    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科學家首次發現,層狀二維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單原子缺陷”可以將量子信息在室溫下保留幾微秒。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能夠在環境條件(......

    量子互聯網關鍵連接首次實現

    要克服量子信息長距離傳輸時的丟失難題,一種方法是將網絡分成更小的部分,并用共享量子態將它們全部連接起來。這就要求量子存儲設備必須能與另一個允許創建量子信息的設備“對話”。英德兩國研究人員首次創建了這樣......

    澳大利亞在單個原子中實現多重方式編碼量子信息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可在硅芯片內的單個原子中以四種方式編碼量子信息。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通訊》。量子信息是關于量子系統“狀態”所帶有的物理信息。研究人員選擇銻原子來編碼量子信息,......

    6位量子領域頂尖國際學者獲“墨子量子獎”

    9月20日晚,2020年度和2021年度“墨子量子獎”頒獎典禮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六位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領域的頂尖國際學者獲獎。為了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學研究特別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中國民間企業家......

    空間站與“卡脖子”,中國在警醒中爭取“逆襲”

    9月17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施第二次出艙活動,舉世矚目。中國航天員身后的“太空之家”里,擬南芥幼苗已長出多片葉子,高稈水稻幼苗、矮稈水稻也在奮力生長。自1987年中國首次將農作物種子送上天迄今的......

    在合肥這條大道上,量子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12.1%合肥高新區直接從事量子領域的科研人員達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產業相關ZL占全國的%,排名僅次于北京,位居全國第二。正因如此,合肥也被稱為“中國量子之都”。在安徽合肥高新區,有一條并不寬敞的......

    量子網絡的非局域性得到實驗檢驗

    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恒研究組與奧地利同行等合作,使用超糾纏實現基于對稱聯合測量的糾纏交換,展示了與標準貝爾態測量的非局域量子網絡完全不同的性質。研究成果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