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本‘輻射海鮮'被走私賣到中國”的新聞引發了大家的關注,自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所產海鮮受到核輻射的污染,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進口產自該地區的海鮮,連當地民眾都不敢食用這些海鮮,怕帶來不可預計的后果。
雖然目前這些走私海鮮主要集中在青島,但對于各地許多喜愛吃日料的人來說,如何慎重選擇海鮮產品依然是個問題,到底當年日本福島核泄漏給海產品帶來了什么影響,哪些海鮮能吃,哪些不能吃,吃了會有什么影響?這些大家也許并不清楚。
從5年前的核泄漏說起的話,當年在核電站周圍檢測到了放射性的碘、銫、氫、氙、氪等元素。其中,半衰期相對較長、能夠傳播到100km距離以外的主要是放射性的碘(131I)和放射性的銫(137Cs)。
關于放射性物質在魚類和貝類體內富集的問題,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指出,如果是放射性的銫Cs,在軟體動物和海藻中的富集率是50倍,但在魚類中則會富集400倍。放射性碘I則相反,在魚類體內會富集15倍,海藻中是1萬倍。根據放射性物質與生物種類的不同,污染的狀況也多種多樣。海帶等被放射性碘131(131I)污染的危險很大,但131I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有重大危險也只停留在幾個月之內。
所以問題還是在放射性銫上,因為放射性銫半衰期長達30.17年,并且能隨著食物鏈富集,造成深遠的影響。放射性銫,也就是137Cs最主要的危害是慢性危害,長期攝入含放射性元素的食物,會增加癌癥、白血病、基因突變等的風險。
具體來說,吃下輻射的海鮮,雖然當時的影響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24小時之后就相對于做了將近兩次胸透,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積累中。
對比1987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當時其冷卻池中的梭吻鱸137Cs的含量最高可接近270000 Bq/kg(即貝克勒爾,這是一個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單位)。也就是說每千克魚肉中,每秒有27000個137Cs原子核正在放射性衰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輻射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拉長也會不斷的稀釋,1992-1993年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團隊比較了幾個受到切爾諾貝利核污染的地區淡水魚肌肉組織中的銫137Cs含量,發現河流中的魚受到的污染比湖泊中的魚要輕,這顯然與水體的開放程度有關。
而且不同河流和湖泊的魚肌肉組織中的放射性銫與水中的鉀含量是呈反比的。由于銫主要是作為與鉀類似的元素進入肌肉中,水中的鉀越多,魚肉中的銫就越少。在正常情況下,全世界淡水魚肌肉組織中137Cs的含量大約是200-1000
137Cs,而海魚中這個量只有0.4-3.3 137Cs。海水中高含量的鉀是讓137Cs難以富集的原因。
因此可以說,時至今日,直接吃到核泄漏當日那么大輻射的海產品的可能性非常少,這部分不用擔心,值得擔心的是生物富集,也就是食物鏈的問題。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輻射學專家麥特勒博士曾領導一個國際專家小組,就核事故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后果進行研究。他認為,不應只將目光集中在放射物質上,真正需要關注的是食物鏈。從長期來看,核污水將危害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最快遭受損傷的是水母、海葵、海蠕蟲等軟體動物和浮游動植物,它們吸收放射性物質的速度超過有殼動物。
接下來是魚類,魚類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動植物。福島核電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對當地海洋動物的生存已造成傷害,海洋動物的卵和幼體對輻射較為敏感,因而首先在玉筋魚幼魚中檢測到了放射性銫。大型海洋動物攝入受到輻射的植物和小型獵物,海洋食物鏈就將受到污染。整個食物鏈環環相扣,而人類則在食物鏈的最高端。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終受到危害的是人類。
總而言之對待此類輻射影響,我們應該有的態度也許是既不恐慌,也不掉以輕心。遠離可能出現輻射海鮮的三無商戶,選擇正規商家,了解飯店的衛生證書(正規渠道進口的食品均有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衛生證書),也許更為可靠。
附:選購方法
貝類:從氣味上分辨——新鮮的會發出一種鮮味,如果不新鮮會有一股腥味;從聲音上分辨——用手捧住貝類輕輕搖晃,如果聽到啪啪的聲音說明有空殼或者沙子,這種的不要購買;從形態上分辨——通常出售中的貝殼類海鮮都是放在水里賣的。這些貝類海鮮在水里,體內一部分會露在殼外面,而且很敏感,你一觸摸,它們馬上會閉緊貝殼或縮回體內。這說明是新鮮的,反之則不要購買。
魚類:眼睛要明亮,無充血、混濁;魚鰓呈鮮紅色,摸起來硬硬的;魚鱗整齊、完好;魚身有光澤,富有彈性;超市購買者注意,冷藏溫度應為0~5,魚身呈自然光澤,非灰白,無汁液流出。
蝦類:總體上要選那些外殼半透明且有光澤,甲殼緊附蝦體的。帶殼蝦:蝦殼硬挺,蝦頭、殼身連結堅硬結實,無剝落。剝殼蝦:蝦仁摸起來有彈性,無腥臭味。
蟹類:眼突、腹微凸,口中含有泡沫,且重量沉者肉較為豐厚。其中選擇梭子蟹時,要注意色澤鮮艷、螯足挺直堅硬為好。
海蜇皮:完整無破洞,表面濕潤有光澤,咬起來有響聲為好。
魷魚:體形完整堅實,呈粉紅色為佳。
上周“日本‘輻射海鮮'被走私賣到中國”的新聞引發了大家的關注,自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后,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所產海鮮受到核輻射的污染,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進口產自該地區的海鮮,連當地民眾......
近日關于走私“輻射海鮮”的報道,讓一些市民對于市售的進口水產品產生了許多顧慮和擔憂。從天津口岸進口的海鮮質量如何呢?為此,記者走訪了天津檢驗檢疫局。據了解,今年,天津口岸未進口日本水產品。對于經天津口......
青島破2.3億走私大案。2016年8月18日,青島海關開展專項行動,一舉摧毀1個特大走私進口凍水產品犯罪團伙,據了解這個團伙專門走私輻射海鮮賣中國,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涉嫌走私進口凍蝦夷扇貝......
連日來青島海關查獲的日本“輻射海鮮”事件引發關注。針對網曝該批貨物繞道越南,再從廣西防城港轉運到山東一事,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3日向媒體通報,廣西各口岸均未曾受理過日本“輻射海鮮”的報檢進口,目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