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劉浥研究組,揭示了胰島素通過調節生物鐘核心轉錄因子Bmal1影響肝臟生物鐘發生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
在分子水平上,生物鐘主要由正調控因子Bmal1和Clock,以及負反饋因子Cryptochrome(Cry1、Cry2)、Period(Per1、Per2、Per3)和Rev-erbα等所形成的兩條正負反饋環組成。兩條正負反饋通路,構成了分子生物鐘的基本模型。
劉浥研究組研究發現,在進食狀態下,由胰腺分泌的胰島素能通過肝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將信號傳遞至細胞內,激活PI3K-AKT2信號通路,激活的AKT2能夠磷酸化Bmal1-Ser42,最終Bmal1被穩定在細胞質中,從而抑制Bmal1/Clock下游基因的表達。通過食物牽引試驗改變小鼠正常的飲食節律發現,一方面胰島素分泌的節律會隨之改變,導致Bmal1在細胞核內的聚集模式發生變化,Dbp、Rev-erbα等下游節律基因的表達相位被逆轉,表明肝臟生物鐘的節律被重置;另一方面,小鼠通過增加飲食儲存食物,導致胰島素分泌劇增,致使胰島β-細胞遭受巨大壓力,這可能是造成胰島β-細胞在飲食牽引狀態下功能喪失的原因之一。
劉浥表示,這些發現不僅揭示胰島素調節肝臟生物鐘發生的分子機制,也為理解不規律飲食與生物鐘紊亂,及代謝綜合征的發生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啟示。
《自然·通訊》雜志14日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澳大利亞西梅德兒童醫學研究所(CMRI)的研究團隊在整個人類肝臟中測試了一種基因療法,目的是為危及生命的遺傳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直......
《自然·通訊》雜志14日發表了一項研究,來自澳大利亞西梅德兒童醫學研究所(CMRI)的研究團隊在整個人類肝臟中測試了一種基因療法,目的是為危及生命的遺傳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次直......
挪威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口服胰島素,其可通過服用膠囊來攝入,甚至可放在巧克力中供人食用。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口服胰島素將于2025年開展人體試驗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
2024年1月8日-11日,第42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峰會(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下稱JPM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作為業內規模最大、信息最豐富的醫療健康投資研討......
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報告,由于美國市場銷售的序列號為NG3105252H和NG3401062H的兩臺胰島素泵,患者無法將泵數據上傳到CareLink軟件的原因。生產商美敦力泌力美公司Medtro......
微生物組分析可預測肝移植患者術后感染研究微生物組對肝臟的影響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肝臟是除腸道外受腸道微生物組成分影響最大的器官。此外,肝臟移植手術常伴有高發的感染率,這已與腸道微生物組成分相關聯。許多......
注射胰島素已經成為數以億計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這除了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負擔,還有一旦胰島素用量過多,便可能導致低血糖,給患者帶來的安全風險。打入皮下的長效智能胰島素制劑可......
明明自己每天都在打胰島素,為什么血糖還這么高呢?70歲的王大爺,患2型糖尿病已有10余年,院外長期接受胰島素治療,近日因急性腦梗住院治療,入院查糖化血紅蛋白高達12.7%,出現嚴重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何靈娟課題組在CellStemCell期刊發表了題:Spatial-TemporalProliferationofHepatocytesduringPregnancyReveale......
當疤痕組織取代了肝臟中受損的細胞時就會發生肝纖維化,隨著時間推移,累積的疤痕組織就會扭曲肝臟,干預其血液供應并可能會逐漸進展為從肝硬化到肝衰竭再到肝癌的惡化結果,在晚期肝病病例中,患者的唯一治療手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