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9-09 15:43 原文鏈接: IVD行業之分子診斷產業鏈分析

      上游是原料供應商,包括診斷酶、引物、反轉酶、探針等生物制品,高純度氯化鈉、無水乙醇等精細化學品,以及提取介質材料;

      中游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制造商,包括羅氏、賽默飛、達安基因、科華生物、之江生物、湖南圣湘等;

      下游是使用儀器或試劑的用戶,包括醫院、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血站、體檢中心等。

      從上圖可見,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中游儀器、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下面我依次分析上中下游各產業鏈的競爭格局。

      1上游:原材料

      能提供分子診斷試劑上游原材料的廠商少,主要是由國外幾個巨頭企業,如羅氏診斷、Meridian life science、Solulink、Surmodics等,因技術難度高,國內企業基本沒有原料的技術,只能做代理(上海起發,上海拜力生物等),我們認為原料領域國內企業短期難有突破,定價權被外資品牌牢牢把控。而在研發方面,國內分子診斷原材料研發基本空白。從主要的以分子診斷為主業的公司供應商分析,之江生物、致善生物、益善生物采購的分子診斷原材料/產品均來自于國外品牌,且采購占比均達 20%以上。

      小結:診斷技術被國外巨頭壟斷,國內做不出來,對于上游的原料價格沒有定價權。

      2中游:試劑和儀器

      分子診斷中游主要是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兩類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國內試劑發展較為迅速,2012 年市場占有率達 72%,而國產儀器占比相對較小,2012 年占比為 45%;在儀器和試劑的營收占比方面,各企業有所不同,2015 年達安基因試劑收入占比為 43%,而致善、之江和百傲分別達到 76%、95.6%和 96%。

      2.1 從試劑來看:

      從衛計委公布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目錄》中,分子診斷項目從 2007 年28 項增加至 2013 年的 145項。2013 年分子診斷項目中,感染性疾病為 89 項,占比最大,其次依次為遺傳相關檢測 25 項,腫瘤檢測17 項,用藥指導 10 項;與生化和免疫診斷項目相比,2009 年至 2012 年,生化診斷項目僅增加了 4 項,免疫診斷項目增加了 14 項,分子診斷項目增加了 18 項。隨著第三代測序、基因芯片等新技術應用,臨床分子診斷項目的數量有望繼續增多,增速有望加快,從而帶來檢測試劑銷售的持續增長。

      分子診斷試劑基本已經國產化。分子診斷分為核酸提取核酸檢測。整體從數量來看,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毒)等常見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國內生產廠家數均遠大于國外廠家。如 HBV 核酸檢測試劑國內和國外廠家數分別為 9 家和 2 家,HCV 核酸檢測試劑國內和國外廠家數分別為 16 家和 2 家。

      分拆來看:

      核酸提取試劑已國產化

      在核酸提取試劑方面,CFDA一共批準了 12 家公司 15 種核酸提取試劑盒申請,其中僅生物梅里埃一家國外企業,其NucliSENS easyMAG提取試劑盒與對應的核酸提取儀配合使用,核酸提取試劑已國產化。

      核酸檢測試劑按疾病種類分化,國內企業為主

      在核酸檢測試劑盒方面,目前主要應用在傳染病(甲型、乙型、丙型肝炎、季節性流感病毒等)、性病(沙眼衣原體、淋球菌等)、優生優育(人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等)、腫瘤(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EB 病毒等)、遺傳病(α-地中海貧血,21-三體和性染色體多倍體等)等領域。

      從生產廠家分析,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等常見疾病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已經比較成熟,競爭廠家較多,幾乎全部為國產品牌,如丙型肝炎病毒檢測試劑盒國內廠家 16 家,國外只有 2 家;像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核酸檢測試劑盒,CFDA 批準的生產商只有 2 家,分別為國內企業之江生物和外企泰普生物。

      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國內企業為主(家)

      2.2 儀器:

      分子診斷儀器主要包括:核酸提取儀、PCR 擴增儀、核酸分子雜交儀、基因芯片儀和基因測序儀等。 在技術相對容易攻破的中端儀器領域,如核酸提取儀、PCR 增儀、核酸分子雜交儀、基因芯片儀國產化已經成型,國產產品占據了主要市場,而基因測序儀國產化剛起步,但也有 7 款國產基因測序儀器獲得 CFDA 批準上市。核酸提取儀國產優于外資品牌核酸提取儀方面,目前 CFDA 批準的國內和國外廠家分別為 14 和 6 家,國內儀器相比于國外,在通量,處理時間方面,國產儀器普遍優于國外儀器,說明國內廠家在核酸提取儀已經走在前列,而在價格方面,國產儀器較國外品牌更為實惠,顯示出國內廠家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強。

      PCR 擴增儀國產品牌正迎頭趕上

      PCR 擴增儀方面,目前 CFDA 一共批準了 11 家國內廠商儀器(7 家定量儀器 4 家定性儀器)和 4 家國外廠商的 PCR 擴增儀器(定量),相比于國外品牌,國內廠商儀器普遍價格更低,性能也能達到外資品牌的水平,顯示出 PCR 擴增儀器國內廠家已經迎頭趕上。

      核酸分子雜交儀和基因芯片儀全部國產化

      CFDA 共批準了 5 家核酸分子雜交儀廠商,全部為國內品牌,儀器價格普遍在 8000  -12000 元之間。

      基因測序儀國產化剛起步,值得期待

      從國際來看:全球基因測序儀主要由 Illumina、Life Tech(2013 年被賽默飛收購)和羅氏壟斷。其中,Illumina 憑借其超高通量和相對較長讀長的優勢,2013 年基因測序市場 Illumina 占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為 71%;賽默飛世爾(原 Life Technologies)以 16%的市場占有率居第二;羅氏排名第三,市場占有率為 10%。

      從國內來看:國產化方面,2014 年 7 月 2 日,CFDA 公告稱“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批準上市”,華大基因 BGISEQ-1000 和 BGISEQ-100 基因測序儀首被批準,基因測序設備國產化的大門被打開。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批準的國產基因測序儀共有 7 款,分別是華大基因的 BGISEQ-100 和 BGISEQ-1000、貝瑞和康的NextSeq CN500、華因康的 HYK-PSTAR-IIA、達安基因的 DA8600、博奧生物的 BioelectronSeq4000 和紫鑫藥業的 BIGIS。

      主要的基因測序儀廠商

      2.3 中游產品銷售模式分化,中低端儀器與試劑捆綁銷售

      分子診斷試劑和儀器的主要銷售對象為醫院和第三方獨立實驗室,銷售模式類似于生化免疫試劑的銷售,主要是“代銷為主,直銷為輔”。

      對于中低端試劑和儀器,銷售多采用“試劑+儀器”捆綁銷售的模式,廠商通過直接向醫院投放儀器,與醫院簽訂試劑使用協議,廠商通過試劑銷售來獲得利潤,對醫院來說成本較低,對廠商來說粘性較強,雖然前期投入大,但后期可以獲得持續的現金流。

      對于高端的儀器銷售,因為廠商的稀缺性,廠商對終端的話語權較強,拿測序儀來說,目前銷售的二代測序儀廠商主要是Illumina、Life(被賽默飛收購)、羅氏等,廠商在 5 家以內,試劑也與儀器對應,銷售體系很封閉,廠家利潤高,醫院/第三方實驗室沒有多余選擇,不得不接受高價格;不過隨著國產廠商,如華大、紫鑫、達安等積極向測序儀領域進軍,未來國產測序儀市場份額逐步擴大,醫院將會有更多選擇。

      銷售代理為主,“試劑+儀器”捆綁銷售增強醫院粘性

      小結:國內廠商正迎頭趕上,中端儀器尋求突破。

      3下游:服務

      根據Researchandmarkets的報告,2014 年我國獨立醫學實驗室(ICL)規模占醫學診斷市場 3%,遠落后于澳洲 80%,日本 67%,歐洲 50%和北美 38%的水平,2014 年美國ICL規模達到 210 億美元,而中國只有 47 億元;按照保守、中性和樂觀的預測方法,若 2020 年ICL規模占醫學診斷市場分別提升到 5%,7% 和 9%,考慮現有醫學診斷市場規模的增長(按照中國衛生總費用 2009-2013 年CAGR=16%的增長率),2014 年醫學診斷的市場規模為 47/3%=1570 億元,2020 年醫學診斷市場規模達到 3800 億,ICL規模也將分別達到 190 億、266 億和 342 億元的水平,按照中性預測,年復合增長率達 33.5%。

      3.1 獨立診斷實驗室

      對獨立診斷實驗室進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分析如下:

      在競爭者端:4 大獨立診斷實驗室(金域、迪安、艾迪康和達安)市場占有率超過 65%,綜合流通服務商包括潤達醫療、賽力斯等;

      在上游端:原材料基本被外資占領,試劑基本國產化,儀器層級分化,高端儀器進口中低端儀器國產化;

      在下游端:醫改背景下,醫院對價格敏感,因此連鎖化能統一定價、降低成本,優勢明顯;在替代者端:醫療衛生機構檢驗科本身是診斷實驗室,醫院更愿意將“三高一新”(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以及新項目)的檢驗外包;

      在潛在進入者端:因涉及生命安全壁壘較高,美康生物等還在繼續新設獨立實驗室,但短期無法撼動 4 大巨頭的地位,而在專業分子診斷領域競爭剛剛開始。

      因此,國內獨立診斷實驗室目前已基本形成“4+X”格局,短期來說 4 大 ICL 地位難以撼動,新的機會 產生于分子診斷等高端檢測領域。

      獨立診斷實驗室的波特五力分析

      我國獨立實驗室發展落后于國外,年復合增長率超 30%。獨立醫學實驗室(ICL)可集中標本檢測,降低成本,提高診斷效率和質量,降低診斷的錯誤發生率,是醫學診斷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對標國外:相比美國,我國獨立實驗室(ICL)發展較晚,市場規模小,占醫學診斷市場比例低,其中檢測項目以普檢為主,高端檢測比例低。在檢測項目上,國內只有 1500 項左右,也低于美國 4000 項,發展空間大。在監管模式上,美國CLIA(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模式極大地促進了ICL的發展。在美國,只要有 CLIA執照的實驗室,其研發的產品和技術服務就可以合法進入臨床,合理收費。由于CLIA認證的是實驗室,所以并不需要對每個新服務或產品作出審批申請,同時FDA可以選擇FDA認為真正好的診斷方法做進一步認證,并以FDA的名義發布認證,以加速FDA認為好的診斷方法在市場上的應用。政策給了第三方實驗室極大的自由空間,得到了患者、醫院、第三方臨檢中心、保險公司的廣泛認可,CLIA實驗室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美國有 25 萬個CLIA實驗室。

      中美第三方診斷實驗室對比

      市場被前 4 大企業主導,連鎖綜合獨立診斷實驗室優勢凸顯

      目前國內 ICL 市場形成了廣州金域、迪安診斷、艾迪康和高新達安四大綜合診斷實驗室巨頭主導市場的格局,2014 年 CR4(前四份額集中度)超過 65%,市場份額最大的廣州金域占比為 30%(廣州金域和杭州艾迪康因為財務數據未公開,因此使用的是 2012 年的數據,按照實際擴張速度,兩家巨頭 2014 年營收將遠超 2012 年的水平,因此 CR4 必定超過 65%,廣州金域市場份額也超過 30%)。

      國內分子診斷相關獨立實驗室形成了金域、達安、迪安診斷和艾迪康 4 大連鎖綜合診斷實驗室和各單體專業實驗室并存的格局。單體專業實驗室包括廣州銀華醫學、華大醫學、凡迪生物、安諾優達、貝瑞和康等,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北京、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因為檢驗標本的保存有著嚴格的溫度(4-8 度)和時間限制,而且受制于保存條件和物流水平,醫學獨立實驗室的服務半徑相對較小(400 公里左右)。因此,與單體專業診斷實驗室相比,4 大連鎖綜合診斷實驗室在資金實力、網絡布局、品牌、試劑儀器產品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分子診斷領域更具競爭力。

      對獨立診斷實驗室而言,連鎖化是降低檢測成本的最好方法,其在 2 個方面可降低成本,一是診斷儀器試劑集中采購帶來成本節約(30%以上);二是檢驗規模效應,大量樣本集中檢驗減少了單次檢驗的儀器、試劑、實驗室人員成本等固定成本(降低 40-60%)。從迪安診斷連鎖化擴張分析,在新開設 ICL 需要大量資金(新設一個體檢中心需投入 3000-3500 萬)投入的情況下,2009、2012 和 2013 年迪安分別新增了 3、3 和 2 家連鎖實驗室,卻帶動診斷服務毛利率分別同比提升了 8.8、2.3 和 1.9 個百分點,2014 年在新增 5家獨立實驗室成本大量增加(增加了1.1億元成本)的情況下,同時因為診斷實驗室毛利率存在天花板(2014 年 Quest 和 Labcorp 毛利率分別只有 37.6%和 36.7%),迪安服務板塊毛利率仍能保持 2013 年的水平,可見連鎖化、規模化的擴張能帶動毛利率的提升。

      特檢項目利潤率高,占比有望提升

      從檢測項目分類,生化免疫檢測屬于普檢,而病理和 PCR 診斷屬于特檢。目前我國醫學獨立實驗室主要提供的是常規檢測,以 PCR、病例檢測為代表的特殊檢測項目不多,而美國醫學獨立實驗室以特殊檢測項目為利潤重點。迪安診斷 2012 年特檢比例為 5.5%,而 2014 年美國Labcorp 和 Quest 公司特檢比例已經分別達到 33%和 34%,國內企業特檢比例遠遠低于美國,空間巨大。

      從產能和毛利潤分析,特檢項目毛利率高。普通檢測盈利能力一般,但市場需求較大,可以形成盈利基礎,如杭州迪安 2010 年生化檢測項目產能達 233 萬個,而PCR檢測項目(特殊檢驗)只有 21 萬個,相差 10 倍;而特殊檢測毛利率較高,是ICL之間爭奪利潤的重點競爭市場,2011 年迪安診斷各種檢驗的毛利率分別為:生化 32.71%,免疫 39.41%,病理 54.41%,PCR 55.77%,綜合 55.96%,PCR診斷項目毛利率遠高于生化免疫。

      從檢測單價分析,特檢的單價顯著高于普檢。從迪安診斷檢驗服務單價分析,PCR、病理檢驗單價遠高于免疫生化,因此 2008-2010 年杭州迪安(迪安診斷最先設立的規模最大的實驗室)PCR、病理檢驗產能呈明顯增長趨勢,PCR 檢驗產能從 2008 年 12.9 萬個增長至 2010 年 20.9 萬個,因此企業有足夠動力提供特檢服務。

      從醫院的角度分析,醫保控費環境下,醫院有動力將特檢項目包給獨立實驗室。首先,從醫療機構檢驗試劑的采購情況分析,2013 年國內醫院檢驗試劑采購總額約 45 億美元,化學發光與酶聯免疫試劑占比最高,分別占試劑使用量的 23%和 20%,血液監測占比 19%,常規生化 18%,分子診斷 4%,醫院特檢樣本量相對較少;其次,醫院自建和運營特檢科室經濟壓力大,尤其是三級以下醫院,在取消藥品加成和醫保控費背景下,醫院更有動力將前期成本高昂、單個樣本利潤低(樣本量少)的特殊檢驗外包給獨立第三方,而 ICL 正好可以發揮其規模化、連鎖化的優勢兩條腿走路,第一,可以與三甲型大型醫院“補缺式”合作,承包/共建實驗室來接受其特檢業務;第二,可以與中小醫院“承包式”合作,承包其特檢業務。

      從 Labcorp 發展歷程看,獨立實驗室發展趨勢是特檢項目。2002-2015 年 LabCorp 公司并購標的主要分布在病理診斷(US labs、PA labs )、基因檢測(Bode、Lipo、Genzyme、Path、Esoterix)等,涉及金額數億美元,公司布局方向為特檢業務為主導的公司。

      小結:增長率超30%,特檢比例有望提高。下游服務看獨立第三方實驗室檢驗。

      3.2 血液篩查核酸檢測

      血篩核酸檢測高效靈敏,替代酶聯免疫法成趨勢

      血篩核酸檢測(NAT)因可以大大縮短“窗口期”并提高檢測靈敏度,在全球主要發達國家普遍推廣。推廣NAT之前,血站使用的血篩試劑是酶聯免疫法試劑,由于NAT法可以大大縮短“窗口期”(人體感染病毒初期,病毒在血液中已經存在但無法被檢出的時間段,窗口期期間病毒經輸血可傳播疾病,目前無法根治),降低輸血傳播疾病風險。如HBV(乙肝病毒)的檢測,單人份核酸檢測和混樣核酸檢測窗口期分別縮短了 29%和 22%;且檢測靈敏度大幅提高,PCR檢測可達 10-12級別(ELISA靈敏度為 10-9級別),相當于提高了 103倍。

      政策支持血液篩查核酸檢測技術的意志堅定,國產品牌值得期待

      2012 年,國務院《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便要求積極推進血液篩查核酸檢測(NAT)技術推廣工作,到“十二五”末基本覆蓋全國,2013 年 5 月衛計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全面推進血站核酸檢測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 年)的通知(方案),提出了NAT推廣的具體時間表,強調 2015 年實現基本覆蓋全國。2015 年 2 月,衛計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血站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進血站 NAT工作,確保 2015 年血站核酸檢測覆蓋全國,在集中招標采購方面,優先選擇國產核酸檢測系統及試劑,政策支持血液篩查核酸檢測的意志堅定,國產品牌值得期待。

      根據 2013 年 5 月的時間表,2015 年,血站 NAT 技術覆蓋率,東部地區應達到 80%以上,省會城市應達到 90%以上,其中北京和上海應達到 100%;中部地區應當達到 70%以上;西部地區應達到 60%以上,省會城市應達到 70%以上。而到 2013 年 7 月,北京地區已經 100%實現了 NAT 覆蓋,比計劃提前 2 年。而從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血篩核酸檢測推廣情況分析,主要發達國家美、德、英、法、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亞等,部分發展中國家南非、泰國、拉脫維亞等早于 2010 年前已使用了 NAT 技術檢測臨床用血,我國明顯滯后,而隨著政策的不斷推進和國內廠商在核酸檢測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NAT 技術提速推廣將是大概率事件。

      隨著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提升,國產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穩定性和靈敏度等得到了有效提升,發表于《中國衛生檢驗雜志》和《社區醫學雜志》等刊物的文章表明,國產核酸檢測試劑能有效保證用血安全。

      市場空間達十億級,科華、達安有望最先受益

      血液分為血站和血漿站兩個系統,血站是衛計委下屬事業單位,采集全血,而血漿站是市場化運作,有償采集血漿,再分離成蛋白質制作成血液制品。2014 年我國采漿量約為 5200 噸,按照每人份(200ml)檢測成本 40 元推算,2014 年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市場規模為 8 億,2016 年有望達到 11 億元。由于我國總人口數量較為龐大,2014 年千人口單采血漿量僅為 3.7L/100 人,距離基本保障水平(10L/1000 人)仍有 63%的巨大缺口,而 2014 年美國千人口單采血漿量為 83.9L/1000 人,因此采血漿量存在巨大的空間,從而帶動核酸血篩市場。

      目前 CFDA 批準的 HBV/HCV/HIV 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情況,公司包括達安基因、科華生物、上海復星長征(復星醫藥子公司)、東北制藥、艾康生物、珠海麗珠(麗珠醫藥子公司)、上海浩源等試劑生產企業,因為血站每年的試劑使用量大,對產品的質量要求高,達安、科華從技術、研發、產品線等方面都領先于其他企業,因此有望最先享受血站血液篩查 NAT 推廣帶來的利好,且 2015 年 10 月某些地區的招標結果也正說明了這點。其中科華生物 2013 年市場占有率已達 25%,憑借其從酶免血篩時期便建立的與血站的良好合作關系,我們認為未來其市場份額能繼續保持。而達安憑借其豐富的產品線和較強的研發技術實力,也將逐步分割血篩 NAT 市場。

      2015 年 9 月以來,相繼有國產血液篩查核酸檢測試劑/檢測系統中標各省市中心血站的招標,包括科華生物、達安基因、蘇州華益美生物等試劑/儀器生產公司,響應衛計委和財政部《關于做好血站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同時在國產試劑安全性保證的情況下,血站采購向國內廠商傾斜已成必然趨勢,未來相關擁有 NAT 檢測產品的企業將逐步享受血篩篩查核酸檢測帶來的利好。

    相關文章

    全球IVD企業20強!看看中國企業有哪些入圍

    2023年年底,MedtechInsight發布了2024全球醫療器械100強榜單,對全球頭部醫療器械企業從多個不同維度進行了排名,其中也包括IVD。本文數據主要來自MedtechInsight,只對......

    醫院會不會賣掉檢驗科?我們是否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

    最近的行業內的新聞都很有意思,一邊是行業衰退,裁員遍地哀嚎,一邊是發光流水線裝機數量蹭蹭的漲;一邊是行業出現9分錢中標的情況,一邊是諾輝生物年入20億元,賺麻了?嘛?真是冰火兩重天,那么,行業的情況到......

    一張膜快速診斷癌癥的分子分型

    循環腫瘤細胞是液體活檢的重要臨床標志物。有沒有一雙靈活的大手,可以收放自如,既能牢牢抓住循環腫瘤細胞,又可以將它按需釋放?日前,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研究院研究員劉磊團隊研制出一款多功能仿......

    2023年盤點|IVD行業的那些大事

    2023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經歷了豐富而精彩的歷程,政策制定、戰略合作、企業并購以及國際交流,無一不如浩煙滾滾。這一年,充滿挑戰與變革,正如白駒過隙,時光荏苒。借此機會,讓我們共同回顧體外診斷行業在過......

    斥資68億,布魯克收購一家IVD企業

    Bruker(布魯克)已與私募股權公司PAIPartners達成協議,購買EliTechGroup,PAI周三宣布。根據12月26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8-K表格,Bruker(布魯克)將支付P......

    17家IVD企業,入選胡潤未來獨角獸榜單!

    2023年12月19日,提供全球最大獨角獸及未來獨角獸榜單的胡潤研究院與廣州南沙今日聯合發布《2023胡潤全球獵豹企業榜》(HurunGlobalCheetahIndex2023),榜單列出了全球成立......

    2023年“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共迎質譜新時代,開啟精準醫學新篇章

    2023年12月22日,“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百富怡酒店盛大開幕。本次會議由北京藥學會主辦,北京藥學會臨床研究與轉化專委會承辦,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分析測試百科網、北京......

    質譜沙龍之IVD開發:攜手助推LDT規范化,共促IVD創新開發

    12月22日-23日,2023年“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百富怡酒店舉行。年會以”質譜沙龍-質譜技術在醫院精準醫藥科研中的應用“為主題,設置開幕式、專家論壇及精準醫藥、創新藥理、臨床檢驗、臨床應用......

    11月,國家藥監局共批準注冊43款IVD產品

    12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批準注冊301個醫療器械產品的公告(2023年11月)(2023年第159號)》。公告內容:2023年11月,國家藥監局共批準注冊醫療器械產品301個。其中,......

    分子診斷POCT迎來“高光時刻”

    流感、肺炎支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體在這個冬天疊加來襲,讓國內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兒科門診異常火爆,甚至一些大型三甲兒童醫院每天的門急診就診量持續超過一萬人。北京某醫療機構在門診區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