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秋時,今年天空的第一主角卻不再是皓皓明月。15日晚,朋友圈一度被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的重磅消息刷屏。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了應用發展新階段。
“天宮二號”上要進行的各類實驗達十多項,堪稱“最忙碌的空間實驗室”。其實驗項目分為8大領域,涉及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天文探測等。
其中,有不少“不明覺厲”的項目有著很強的創新性,代表了國際最前沿的水平,例如空間冷原子鐘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量子密鑰分配試驗等。
看到這里,某些吃瓜群眾不禁有了疑問:這么多“高大上”的實驗項目,為何不在地球上進行試驗,而要興師動眾地跑到遙遠的宇宙去呢?到底宇宙中存在怎樣的“神秘力量”?
【漫畫漲姿勢】
為何去太空?因為只有在太空才能獲得持續的微重力環境,給人類探索未知帶來更多可能。此外,這里充斥著太陽高能粒子、穿透性強的銀河宇宙射線等,能觀察到很多地球上不能觀測的獨特現象。
微重力涉及許多物理學重大問題。微重力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物理是天宮二號實驗中兩大主題。液橋熱毛細對流實驗中,微重力使影響研究熱毛細對流的阻礙因素無限縮小。
微重力的特殊環境有利于發現被重力掩蓋的特殊規律。例如,人們曾認為蠟燭在失重狀態下會立刻熄滅,而1987年“和平號”氧氣發生器起火事件讓科學家意識到之前的錯誤。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
三年前的今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示意圖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先后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
近日,中國空間站再傳喜訊——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在核心艙內采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圓滿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通過浪漫的“太空之吻”試驗,初......
由太原市教育局、中北大學、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三方聯合共建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研究院,12月13日在山西太原成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吳勁風,中北大學校長沈興全,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隨著2月20日新一輪對地觀測周期的結束,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已在軌運行888天。迄今為止,天宮二號高度計已經獲得大量重點海區和典型陸地區域的觀測數據。在海洋觀測中,在進行海平面高度測量的同時,觀測到......
日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了預定的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
從18日在京召開的天宮二號地球觀測用戶大會上獲悉,天宮二號在軌運行2年多來,對地觀測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共分發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37TB,支撐了70余個相關項目研......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實驗室里拍攝的擬南芥,用于與天宮二號上種植的同一品種擬南芥進行對比研究。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據課題負責......